第937章 战场即景,灵僵应对(二)(2 / 2)
1647年5月3日,吉亚斯丁·沙·贾汉,这位曾执掌莫卧儿帝国、执掌南亚万里江山的雄主,最终在伊斯坦布尔东郊的火海中燃成了一捧焦黑的灰烬。
奥斯曼帝国的新月旗帜,最终在伊斯坦布尔城头重新飘扬,可这面旗帜的底色,却被浸透的鲜血染得发黑。
加里沙里军团——
这支帝国引以为傲的精锐劲旅,连最后一面绣着金色纹饰的残破军旗都没能留下,全员倒在了燃烧的尸群中,盔甲与骨骼在火里熔成一团;
连尚未完成训练的学生军,也握着还没磨亮的弯刀冲出城门,稚嫩的面孔上沾着血与火,最终与老兵们的尸骨叠在一处,分不清谁是谁。
火炮团更是全军覆没,四百多门曾轰开无数城邦大门的青铜炮管,要么在火药殉爆中炸成扭曲的碎片,要么被僵尸啃咬得满是齿痕,歪歪斜斜地插在焦土上,像一排折断的獠牙。
这是一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虽胜犹败”。
奥斯曼帝国与萨非王朝打了百余年,跟欧洲诸国周旋了三百年,哪怕是最艰难的维也纳围城战,也从未付出过如此惨重的代价。
加里沙里军团自组建以来,哪怕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也从未有过战损过半的记录,如今却连一个活口都没剩下。
这样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像一把钝刀,一下下割在每个帝国贵族的心上,连庆祝胜利的钟声,都敲得沉重又悲凉。
可没人会指责前线军队作战不力——
没人能说出“你们本可以做得更好”这样的话。
帝国大维齐尔凯马坎·穆斯塔法帕夏坐镇前方,将粮草、弹药连同临时赶制的石油桶,以最快速度通过驿站送往伊斯坦布尔前线,连自己的私库都贴补了大半;
元帅卡普丹帕夏更是亲自登上旗舰“新月号”,站在甲板上指挥海军向海岸倾倒石油、用舰炮轰击尸群,海浪打湿了他的战袍,火光照亮了他布满血丝的眼,两人都已拼到极致。
问题从来不在人类这边,他们的对手根本不是会计算损失、会因恐惧退缩的血肉之躯——
那些僵尸只有“进攻”一个指令,哪怕浑身燃烧成火团、肢体断裂只剩半截躯干,也会拖着残躯爬上来,这样悍不畏死的冲锋,早已超出了任何战术手册的应对范畴。
万幸的是,灵僵沙贾汉的成长时间太短。
若是再给它几年,让它彻底掌控尸群的分化与指挥之力,或是真能跨越山川与遥远印度的其他灵僵取得联系,这场战争绝不会以如此暴烈的方式收尾——
它大可以选择潜伏,让活僵伪装成流民悄悄渗透进城市、军营,用几十年时间慢慢蚕食中亚与东欧的人口,最终将这片土地变成只有活僵的死寂世界。
从这个角度看,奥斯曼帝国是幸运的,他们用一支精锐军团的覆灭、四百门火炮的损毁,换来了一次“及时止损”的胜利,也掐灭了一场可能蔓延整个大陆的灾难。
1647年5月10日上午,托普卡比宫的大理石议事厅里,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窗,将红蓝交织的光斑洒在波斯风格的羊毛地毯上。
萨非王朝的阿巴斯二世垂着眼,指尖捏着镶嵌宝石的羽毛笔,在《伊斯坦布尔条约》上缓缓签下名字——
这一笔落下,萨非王朝三百年的基业正式归入奥斯曼帝国版图。
作为末代君主,他没有被废黜或处死,反而被册封为“萨法维公爵”,伊斯浩罕城成了他名义上的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