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旧案重提,灭明计划(一)(2 / 2)
这些人被均匀分配到苏拉特、果阿、德勒杜尔等各个殖民点,首要任务便是清理废墟、修缮厂房,将废弃的加工厂重新运转起来,处理简单的原料加工与基础作物种植。
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仅靠这十五万人,远远填补不了大规模资源开采与庄园拓展的缺口。
经过数日磋商,欧洲各国最终敲定补充方案:
立刻派遣舰队前往南洋,从人口稠密的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区,强制迁徙民众前往东印度,以此填补殖民地的劳动力空白。
联合舰队的帆影如利剑般划破亚齐港的海面时,南洋耶稣会长阿雷斯·安多·瓦里纳诺正站在教堂的石质露台上远眺。
海风掀起他黑色的教袍边角,阳光在十字架吊坠上折射出细碎的光。
他本是以远东观察员的身份来到南洋,却恰逢神谕会的影响力如潮水般席卷北方——
大明境内的耶稣会据点几乎全被渗透,神职人员纷纷转投神谕会麾下,天主教在东方的传播根基摇摇欲坠。
情急之下,教廷一道密令传至亚齐港,命这位行事稳健的南洋会长即刻北上广东,试图挽回耶稣会的颓势。
1646年8月21日,安德·杰·路贝利正式接过南洋耶稣会的执掌权。
他在亚齐港的教堂举行了简短的交接仪式,随后告别了相伴多年的传教士同僚,率领一众亲信搭乘一艘满载香料的葡萄牙商船北上,目的地直指大明广东行省。
船帆鼓起,载着他重铸耶稣会东方影响力的使命驶向茫茫大洋,却不知神谕会的教士早已循着乾德皇帝“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悄悄渗透进南方的乡野村落。
他们像蛰伏的种子,在田间地头、宗族祠堂间默默传播教义,只为积蓄力量,暂未与耶稣会发生正面冲突。
历经大半年的海浪颠簸、季风侵袭,路贝利于1647年3月10日终于抵达广州港。
码头的喧嚣与熟悉的宗教气息交织在一起,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舒缓。
他马不停蹄地召集当地神职人员,用半个月时间走遍了耶稣会在南方的所有传教区:
广州的教堂里,信徒们依旧在弥撒中虔诚跪拜;
澳门的修道院中,神职人员各司其职,抄写经文、传授教义,从头到尾没发现半点神谕会活动的痕迹——
没有异常的布道内容,没有陌生的教士身影,甚至连信徒间的闲谈都未曾提及“神谕会”三字。
这让本就自视甚高的路贝利变得愈发武断,心底暗暗认定:
北方大明所谓的神谕会,不过是些虚张声势的跳梁小丑,靠着蛊惑愚民哗众取宠,根本不足以撼动天主教在远东深耕多年的传播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