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补窟窿可不容易(2 / 2)
属官们被他这话震了震,面面相觑间,总算有人迟疑着点头:“……那属下就先认领田亩核查这部分。”
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
很快,积灰的卷宗被一一领走,议事厅里的沉闷,总算透出一丝松动的缝隙。
浙江布政使坐在衙署的太师椅上,手里摩挲着方孝孺呈上来的查弊文书,指尖划过“逐户核田、追补赈款”八个字,眼底闪过一丝赞许。
“这方孝孺,倒是块硬骨头。”他对身旁的幕僚道,“可惜啊,太硬了容易硌着人。”
幕僚叹了口气:“大人说得是。浙东的乡绅盘根错节,他动了那些虚报田亩的人家,就是断人财路。昨日已有三位乡绅托人来说情,都被他顶了回去,这几日怕是不好过。”
布政使放下文书,望向窗外:“他想清淤,就得搅动浑水。可这浑水里,藏着多少鱼虾蟹蚌?光靠一股冲劲,走不远的。”
正说着,衙役来报,说方孝孺在核查某乡绅的赈灾款时,被对方的家丁拦在了门外,双方差点起了冲突。
布政使揉了揉眉心:“给他递个话,就说‘水至清则无鱼’,让他学着绕绕弯子。再让库房拨一批粮给他,说是‘助其安抚百姓’——算是我帮他搭个桥,能不能过去,还得看他自己。”
幕僚应声退下,布政使重新拿起文书,上面的字迹力透纸背,带着股不服输的劲儿。
他轻轻摇头,这股劲儿要是磨没了,可惜;要是磨不掉,怕是要头破血流。
“且看着吧。”布政使将文书合上,外面的日头正好,却照不进那些盘根错节的阴影里。
方孝孺捏着布政使的回信,指节捏得发白。
信纸被攥出深深的褶皱,“水至清则无鱼”七个字像针一样扎在眼前,刺得他眼眶发烫。
他猛地将信纸拍在案上,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和光同尘?若是连贪墨的赈灾款都要‘绕弯子’,连百姓的救命钱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官做着还有什么意思!”
旁边的书吏吓了一跳,连忙劝道:“大人,布政使也是好意,那些乡绅势力盘根错节,硬碰硬怕是要吃亏啊……”
“吃亏?”方孝孺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百姓等着救命的时候,他们吃亏了吗?赈灾款被层层克扣,田亩被虚报冒领,这些亏,难道该让百姓咽下去?”
他指着窗外,那里有百姓扛着锄头下地,裤脚还沾着泥,“我做这个官,不是为了和谁‘同尘’,是为了让他们能踏踏实实种好田,能凭着力气换口饱饭!”
他拿起案上的账册,狠狠翻开:“你看,这页记着某乡绅冒领了三十亩赈灾田,那页写着某大户虚报灾情,领了双份救济粮。这些,难道也要‘绕弯子’?”
他深吸一口气,将账册重重合上,“今日我若退了,明日就有更多人敢把手伸进百姓的口袋里。这官椅,坐得不安心,不如不坐!”
说完,他抓起笔,在纸上写下“彻查到底”四个大字,笔锋凌厉,力透纸背。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在字迹上镀了一层金边,像在宣告一场不会退让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