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辽国公 > 第629章 百姓不傻

第629章 百姓不傻(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陈园又看向士子们:“你们说孔孟道是正途,孔孟难道不教‘民为邦本’?百姓要吃饭,要过好日子,这便是最大的‘道’。教他们识字断句是好的,可教他们算清田亩、辨明农时、改良器物,难道就不是正道?”

一个年轻举人不服气,嚷道:“可那些杂学,终究登不了大雅之堂!”

“登不了大雅之堂?”陈园冷笑一声,“辽东那边,靠算学测出河道走势,治好了水患;靠格物之学改良织布机,让百姓有衣穿。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比空讲‘礼义’要实在得多吧?”

他放缓了语气:“本官不是说圣贤书无用。经史要教,可不能只教经史。百姓要的是能过日子的本事,朝廷要的是能办事的人才。你们若真懂孔孟之道,就该明白,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学问,才是最该看重的学问。”

士子们被问得哑口无言,先前的激昂渐渐变成了窘迫。

有的低下头,看着自己的鞋尖;有的望着周围百姓认同的神色,嘴唇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

陈园站在台阶上,目光沉静:“今日话就说到这里。官学招生的章程不会改,你们若肯学些实用学问,本官欢迎你们来任教;若是只抱着旧本子不放,那也只能各寻出路了。”

说完,他转身,带着属官走进了府衙。

衙门前,只留下一群面面相觑的士子,和周围百姓渐渐响起的议论声。

陈园的话音刚落,人群里就有个粗声粗气的声音响起来,是个扛着锄头的庄稼汉,嗓门亮得很:“我说诸位秀才老爷,你们整日里捧着书本念‘民以食为天’,可知道这‘食’是咋来的?”

他往前凑了凑,嘿嘿一笑:“你们只知道碗里的粮食香,可知道啥时候下种、啥时候浇水、啥时候收割?知道为啥有的地打得多、有的地打得少?这些啊,怕是你们那些圣贤书里,没写吧?”

旁边一个卖菜的妇人也搭腔:“可不是嘛!前阵子俺家小子去学堂,先生教他算收成,一笔账算得明明白白,再也不怕被粮商坑了。这本事,比背那些‘之乎者也’管用多了!”

更有个年轻后生,挑着两筐新摘的果子,笑着打趣:“秀才老爷们,你们说杂学是旁门左道,可要是没那些懂格物的先生,改良了果树嫁接的法子,你们哪能吃上这么甜的果子?怕是还得啃你们的冷馒头呢!”

这些话听着糙,却像巴掌似的打在士子们脸上。

他们平日里总以“斯文”自居,瞧不起田间劳作、器物琢磨,此刻被百姓当众点破,说他们只会“吃粮食”却不懂“种粮食”,个个脸上红得能滴出血来。

有个老秀才气得发抖,指着那庄稼汉骂道:“你……你这村夫,懂什么!”

可没等他多说,周围的百姓就哄笑起来:“俺们是不懂啥大道理,可俺们知道,能填饱肚子、过好日子的,才是真本事!”

士子们被这阵仗堵得哑口无言,先前那股子理直气壮,早被百姓的调侃冲得七零八落。

有人想反驳,却被周围的哄笑声盖了下去;有人把头埋得更低,连争辩的力气都没了。

日头偏西,衙门前的热闹渐渐散了。

百姓们说着笑着离开,留下那些士子,或蹲或站,在原地愣怔着。

方才那几句调侃,像针一样扎在心里——是啊,自己读了几十年书,论起种粮、织布、算收成,竟真的不如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

这“酸腐”二字,此刻听来,竟有些沉甸甸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