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大牛加入(2 / 2)
电子电气专家朱达先,熟悉模拟电路、半导体技术、电机原理。专门负责设计交流发电机、电压调节器、启动电机以及整车线束,构建车辆的“神经系统”。在福特有自己的研究团队。
车辆总设计师,虞华。这是吴院士亦师亦友的关系,63岁,凯特林大学(前身是通用汽车学院)的教授,刚退休。曾是肯沃斯(造擎天柱的那家公司)的高级工程师。
这老头可牛逼大了,全面的车辆机械设计知识,尤其是卡车方面,出色的系统集成能力。精通发动机、底盘、传动等各子系统。负责整车布置、技术协调,是技术上的总负责人,顺带着组建了个变速箱团队。
这老头其实是香港人,留学英国,在德国也待过一段时间,后来去的美国。吴院士只有他香港祖宅的联系方式,试着写了一封信过去,没想到运气这么好,虞老刚回香港祭祖就收到信了。
五万多字书一样厚的信件虞老认真仔细的看了三遍,被吴院士拳拳爱国之心所打动。
为了把朱博士还有虞老接回来,熊光明不惜动用自己特殊身份,国家派人才给接回来的。
这老爷子一来那可牛逼了,人脉太广,是美国汽车制造领域华人圈里的大拿。爱国人士还是不少的,老头十几封信过去,又召唤来八个不是工程师就是研究员的小牛,假以时日也能成长为大牛。
冶金部也组织材料科学家与冶金专家大力配合,远程配合以达到研究所的要求。一机部也没闲着,给研究所送来了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钳工等所有制造工艺的大牛。
这一下多了一百来人,还好熊光明早有准备,又在研究所东面专门盖了栋宿舍楼,现在研究所常驻人口200人左右,算上打下手的配合人员得500多人,比如彪哥就属于打下手的小弟,这里面只要不够8级的,那都是打杂的。
有两位大佬的加入,那进度是嗖嗖往前跑,研究所扩建竣工之日,就是老陈辞去厂长之时,没人逼他,自己主动辞职。并表示以后自己就要为社会主义科研事业奋斗终身,厂长你自己干去吧,轧钢厂的舞台还是太小,小熊你是个人才,但你眼光要放长远一些。。。。
然后鄙视的看着熊光明,咱以后就是被共和国浓墨重彩的人物,你个小垃圾,当你的破厂长去吧,哼!
老陈这次带领团队运用材料力学,首次在国内尝试了有限元分析的雏形,将车架模型划分为无数个小单元,手工计算其在各种极限工况下的应力分布。稿纸堆积如山,计算尺磨得发亮,就为了最终绘制出中国第一幅等应力线车架设计图,找到了材料分布的最优解,实现该厚的地方厚,该薄的地方薄。
好同志啊!以前是弟弟不懂事,咱们事上见,你就看弟弟怎么做的吧!
熊光明咬着牙接下了厂长的职务,所望之处尽入掌中!
老杨?最多3年就得腾地方,风起是一部分原因,给他份功劳早点挪地方才是真的。
手握青年团,就问还有谁!等明年大力扩招,熊光明目标2000人。
一点都不多,新的农用车生产线就1500人,发动机生产900人。熊光明把这些人又细分了一下,每人就掌握2、3个步骤的工作,就是练!最多3个月,厂里车辆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现在限制的就是柴油、钢材、橡胶,否则熊光明扩产能铺几个省的货,太知道这玩意儿的实用性了。
上任照例先烧一把火高兴高兴再说!
找老杨去,一份建立轧钢厂幼儿园的报告递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