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汉障不臣土 > 第273章 蜀兵出

第273章 蜀兵出(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朕是真命天子,自有天佑!明日...明日天兵天将,必来相助!”

解思明绝望地,退出帐外,李奕迎上来,面色凝重。

“相爷,不能再等了,士兵们即将哗变,届时一切都晚了。”

解思明长叹一声:“你说得对,为了这三万将士的性命,有些事不得不做了。”

是夜,月黑风高。解思明和李奕悄悄召集,还能信任的将领,密议大事。

“陛下已经疯了!再跟着他,我们都得死在这里!”一个将领激动地说。

“可是弑君之罪...”另一个将领,十分犹豫。

李奕断然道:“非为私利,实为救三军性命!事后所有罪责,我一人承担!”

解思明最终点头:“既然如此,当断则断。”

“但不必弑君,可软禁陛下,以陛下名义下令投降。”

计议已定,立即行动。李奕亲率心腹士兵,趁夜突袭中军大帐。

帐外守卫多是李奕旧部,大多选择袖手旁观。只有少数死忠抵抗,很快被制服。

李奕冲入帐内,见李势正醉卧榻上,口中还喃喃着,什么“天命”“东出”。

“陛下,得罪了。”李奕沉声道,命人将李势,捆绑控制。

李势惊醒,怒骂:“逆贼!你敢弑君?”

李奕平静道:“臣不敢,只为救三军性命,暂请陛下歇息。”

控制住李势后,解思明以皇帝名义,下达投降诏书。

派使者分别前往,冉闵和桓冲军中请降。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发生了意外。

王嘏的密使,悄悄潜入军营,联络了一些,仍然忠于李势的将领!

这些将领,发动突然反击,试图救出李势。

军营内爆发混战,成汉军彻底分裂为两派,自相残杀。

解思明和李奕措手不及,只能率部抵抗。

战斗从营内,蔓延到整个山谷,成汉军残部陷入彻底混乱。

消息很快传到,冉闵和桓冲耳中。

“成汉军内乱?”冉闵惊讶,“真是天赐良机!”

墨离却提醒:“天王,困兽犹斗,其势尤凶。”

“不如暂缓进攻,待其两败俱伤,再出手。”

冉闵点头:“先生所言极是,传令各部,收紧包围,但暂不进攻。”

桓冲也做出了类似决定,东晋军按兵不动,坐看成汉军内讧。

这场内乱,持续了整整两天。最终,解思明和李奕控制了局面。

但成汉军进一步减员,只剩不足两万人,且人人带伤,精疲力尽。

更糟糕的是,在混乱中,李势被一支冷箭射中,重伤垂危!

“陛下!陛下!”解思明扑到李势身边,只见这位狂妄的皇帝面色惨白,气息奄奄。

李势艰难地睁开眼,似乎恢复了片刻清明:“解...解爱卿...朕...朕错了...”

话未说完,便气绝身亡,解思明悲痛欲绝。

尽管李势昏庸暴虐,但毕竟是多年君臣,眼见如此结局,不禁潸然泪下。

李奕相对冷静:“相爷,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

“陛下既薨,当立即确立新君,稳定军心。”

但成汉皇室成员,都被王嘏控制在成都,哪里去找新君?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发现带来了转机,混战中,士兵们找到了丢失的传国玉玺!

解思明手捧玉玺,突然有了主意:“没有新君…”

“我们就以玉玺为信物,向冉闵请降!冉素重信义,或可保全将士性命。”

李奕赞同:“事到如今,唯有如此了。”

二人于是以传国玉玺为信,再次派使者前往冉闵军中,表示愿意率部归降。

冉闵接到玉玺和降书,大喜过望:“得此玉玺,天命所归!”

但墨离提醒:“天王,玉玺虽好,却是烫手山芋。”

“若接受成汉军归降,恐与东晋再生龃龉。”

慕容昭也道:“且降军众多,粮草供应更是问题。”

冉闵沉吟良久,最终决定:“天命不可违。”

“既然玉玺归我,自当承受其重。接受归降,但需严加整编,以防生变。”

与此同时,桓冲也接到了,成汉军请降的消息,立即派使者抗议。

“成汉乃东晋之敌,其降当受东晋受降,冉闵岂可越俎代庖?”

冉闵回应:“成汉军自愿归降于我,非我强取。若桓将军不服,可来争夺。”

双方使者往来,言辞激烈,几乎再起战端。

最终,在墨离的建议下,冉闵做出让步。

同意与东晋共同受降,成汉降军一分为二,各得一半。

玉玺则由冉闵保管,但承诺将来“共奉明主”。

这个方案,虽然勉强被双方接受,但芥蒂已生。

冉闵与东晋的短暂联盟,出现了裂痕。

受降仪式在巫峡口举行,残存的成汉军放下武器,接受整编。

解思明和李奕交出玉玺,向冉闵和桓冲行礼。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解思明仰天长叹,泪流满面。

李奕相对平静:“成汉气数已尽,非人力可挽回,只愿冉天王能善待降卒。”

冉闵郑重承诺:“既归顺于我,便是我兄弟。必一视同仁,绝不亏待。”

降卒中多有精壮之士,经过整编后,增强了冉闵军的实力。

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降卒与原有部队的矛盾。

粮草供应,更加紧张,以及与东晋关系恶化。

然而最大的危机,还在后面,王嘏得知成汉军投降后……

大怒之下,竟然做出了一个疯狂决定...

第四幕:蜀难归

成都皇城内,王嘏得知李势战死、成汉军投降的消息,不但不悲,反而大喜。

“好好好!李势死得好!降得好!”王嘏在殿中狂笑,“如今朕才是大成唯一皇帝!”

他下旨追谥李势为“炀皇帝”,宣布所有投降将士为“叛国逆贼”,其家眷尽数下狱。

这道旨意,在成都引起恐慌,许多将士家眷,被逮捕下狱。

财产被没收,女子充入官妓,哭喊声遍街巷,怨气冲天。

消息传到巴东,降卒们,悲愤交加。

“王嘏老贼!安敢如此!我家老小都在成都,这可如何是好!”

“早知如此,不如战死沙场!”军心顿时浮动,甚至有人试图逃亡回蜀,救回家人。

冉闵面临,严峻挑战,若放任不管,军心必乱。

若出兵蜀中,则与东晋和约破裂,且粮草不济,胜算渺茫。

“天王,此事棘手。”墨离分析,“不出兵,降军必乱;出兵,则多面受敌。”

慕容昭建议:“或可派精干小队潜入成都,救出部分重要将领家眷,以安军心。”

冉闵采纳此议,派董狰率黑狼骑精锐,扮作商队,秘密入蜀。

与此同时,解思明和李奕,主动请缨。

“我等愿回蜀中,联络旧部,里应外合,推翻王嘏!”

冉闵犹豫:“二位刚归顺,岂可再涉险地?”

解思明坚定道:“王嘏倒行逆施,荼毒蜀中。”

“我等虽已降天王,但不能坐视乡梓遭难。且救出家眷,也能安定降军之心。”

李奕也道:“臣在蜀中尚有旧部,可暗中联络。若得天王者支持,或可成事。”

冉闵最终同意:“既然如此,二位小心。”

“朕派兵在边境策应,若事成则进,事败则退。”

解思明和李奕,于是秘密返回蜀中,凭借昔日人脉……

他们很快联络上,一些对王嘏不满的将领和豪强,暗中组织,反抗力量。

然而王嘏很快察觉了异常,加强了戒备和镇压。

成都戒备森严,进出困难,反抗行动举步维艰。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事件,改变了局面,东晋方面突然采取行动!

原来,桓冲见蜀中内乱,认为有机可乘。

不顾与冉闵的约定,擅自派兵西进,试图夺取巴蜀。

这个举动,激怒了冉闵:“桓冲背约,士可忍孰不可忍!”

他立即调集兵力,拦截东晋军。两家在长江一线对峙,几乎爆发冲突。

消息传到建康,朝堂震动。

谢安紧急调解,派使者斥责桓冲:“将军岂可背约寻衅?速退兵!”

王国金却暗中支持桓冲:“巴蜀空虚,正当取之。”

“冉闵乃北伧流寇,安可信守诺言?”

东晋朝廷内部,分歧已公开化,主战派与主和派激烈争论。

王嘏得知东晋与冉闵对峙,大喜过望:“天助我也!”

趁机加强镇压,屠杀疑似反抗者,成都血流成河。

解思明和李奕的行动更加困难,多次险遭逮捕,幸得旧部掩护才脱险。

关键时刻,董狰的黑狼骑,发挥了作用。

他们潜入成都,救出了一些重要将领的家眷,包括解思明的妻儿和李奕的老母。

这一举动,赢得了将军的衷心感激,军心暂时安定。

但更大的危机接踵而至,慕容恪病重痊愈后,稳定了北方局势。

突然派大军南下,直逼荆州!

原来,慕容恪见南方混乱,认为有机可乘,欲一举夺取荆襄。

前有东晋军对峙,后有慕容军压境,冉闵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天王,为今之计,唯有与东晋暂时和解,共抗慕容氏。”墨离建议。

冉闵愤然:“桓冲背信弃义,安可再盟?”

慕容昭劝道:“胡虏当前,汉室为重。私怨可暂放,共抗外敌要紧。”

经过激烈思想斗争,冉闵最终同意与东晋和解。

派往建康的使者,带回谢安的亲笔信:“胡虏南侵,华夏危殆。”

“愿与天王摒弃前嫌,共御外侮。已令桓冲退兵,请天王速往北线御敌。”

冉闵于是留部分兵力防备东晋,亲率主力北进,迎战慕容军。

与此同时,解思明和李奕在蜀中的行动,取得了突破。

他们说服了,成都守将反正,趁夜打开城门,里应外合,一举擒获王嘏!

“逆贼!朕待你不薄,安敢反叛!”王嘏被擒时,破口大骂。

解思明冷冷道:“你荼毒蜀中,天人共愤。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王嘏被当众处决,成都百姓,拍手称快。

解思明和李奕控制成都后,立即释放被关押的将士家眷,开仓赈粮,安抚百姓。

然后,他们派使者,快马加鞭向冉闵报捷,并表示愿奉冉闵为主,永镇西陲。

然而使者赶到前线时,冉闵正与慕容军激战,无暇西顾。

“告诉解相和李将军,暂代守成都,安抚百姓。”

“待我破慕容后,再议蜀中之事。”冉闵匆匆回复。

蜀中之乱暂时平定,但更大的风暴,正在北方酝酿。

慕容恪亲率大军南下,与冉闵军对峙于长江北岸。

曾经东出的蜀兵,如今或降或散,曾经嚣张的李势,早已身死国灭。

而王嘏的野心,也随着他的人头落地,而烟消云散。

唯有巴蜀百姓,依然在乱世中挣扎求存,盼望着和平的曙光。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而这条东出之路,最终成了一条不归路,血染峡江,魂断巴山。

站在长江北岸,冉闵南望建康,西思成都,北拒慕容,心中感慨万千。

乱世之中,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传令三军,准备迎战!”冉闵的声音,在江风中格外坚定。

“让慕容恪看看,汉家儿郎的骨气!”

江涛汹涌,战鼓震天。又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