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天真(1 / 2)
---
葛庆抬眼望向帐外。若他们此番能奇袭成功——夺回粮草,殿下是否就不会这般忧心?
他与赵洵领命出帐,当夜便点齐一万精骑。
这批骑兵多为关中边军出身的老兵,人人皆身披轻甲,鞍侧悬挂三日干粮与满壶箭矢,在黯淡星辉下肃立如铁林,寂然无声。
后续几日所需的粮草辎重,则交由运粮队伍陆续押送。
次日破晓,大军开拔,齐天珩亲送至瓮城。
他目光逐一扫过城下军士,人人挺拔如松,眉宇间不见半分怯懦。
看见如此情状,心头一时灼热,一时沉坠。
他缓缓抬手,向众军抱拳,声贯晨雾:“诸位儿郎!孤在此,代关中万千百姓谢过诸君——护我河山,卫我子民之勇。愿诸位早奏凯歌!”
葛庆与赵洵对视一眼,双双翻身上马,朝城楼方向恭敬一礼,齐声应道:“殿下放心!末将等定不辱命!”
话音一落,葛庆勒转马头,长枪向前一挥,高喝:“出发!”
万骑如黑色洪流奔涌而出,马蹄撼地,尘土弥漫,晨光笼罩。
齐天珩目送大军渐行渐远,直至缩为天边一墨,喉间涩意翻涌。
这些都是他大齐的好儿郎,军中翘楚,此一去,不知能有几人归还?
他心中愤懑翻涌,却又无可奈何。
大齐之积弱,非一日之寒,纵有万千不甘,眼下也难破僵局。
莫说党项兵力三倍于己,即便旗鼓相当,此战亦无必胜把握。
默立良久,终是转身步下城楼。
葛庆一行昼伏夜出,一路避开西夏游骑,直插敌后。
第三日深夜,大军潜至马栏城附近。月光下,残垣断壁如巨兽骸骨匍匐于野,前方地势渐阔,正是通往西夏屯粮重镇定川寨的咽喉要道。
赵洵勒马,指向那片废墟:“葛将军,此地险要,不如分兵立栅,固守于此,既可扼敌归路,又能护我军后援。待敌主力来犯,我等可佯装不敌,诱其深入,再伺机破之——将军意下如何?”
葛庆远眺定川寨隐约灯火,断然摇头:“兵贵神速,岂能在此耽搁?我军深入敌后,利在速战速决!眼下当分兵四路,直扑定川,打他个措手不及。若能断其粮草,我大齐或可有转机!”
鼓阳城目前存粮无几,若不能速战速决,拖延只会消磨士气。唯有一鼓作气,方有一线生机。
赵洵仍欲再谏:“将军!孤军深入已是大忌,若再分兵,恐遭各个击破!马栏城实为咽喉之地……”
“不必多言!”葛庆沉声打断,“我意已决。赵副将,你率本部两千五百人为左路;我自领中军;王、李二位将军分领右路与后应。四路齐发,明夜子时,以火光为号,共击定川!”
军令既下,赵洵只得咽下劝阻之语,领兵而去。
然心头阴霾挥之不去。
他回望一眼,见葛庆正指挥部下在废墟间简单布防,虽留了些许兵力,却远不足形成坚固屏障。
四路大军如离弦之箭,趁黎明前的黑暗疾驰而去。
殊不知,自他们踏入这片地域起,他们的一举一动皆已被西夏斥候尽收眼底。
西夏主将李元昊得报,抚掌大笑:“军师果真料事如神!本王得你辅佐,如得神助!”
原来早在齐军未出兵之前,军师张术便预料到齐军断粮之后,鼓阳城必会出兵,因此建议在定川寨外布下天罗地网,只待齐军入瓮。
李元昊当即传令:“第一队子时断新壕板桥,绝其归路;第二队半道焚其粮草;第三队直接切断定川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