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参园奠基(1 / 2)
曹大林将那几根用生命和抉择换来的、来自“坐佛参”的珍贵须根贴身藏好,如同怀揣着一簇微弱却无比坚定的火种,踏着暮色回到了草北屯。他没有声张这次的独自重返,也没有立刻将那几根参须示人。有些东西,需要埋在心底,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生根发芽。
然而,他带回来的那种沉稳如山、目光更加坚定的状态,却无声地感染着合作社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当刘二愣子拄着棍子,逢人便绘声绘色地讲述曹大林如何舍命吸吮毒血救他,如何在那恐怖的三蛇环伺下毅然放弃百年参王时,曹大林在屯民心中的形象,已然超越了普通的村支书,带上了一层传奇般的色彩和令人信服的威望。
这股凝聚起来的人心和威望,正是启动参园建设最需要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合作社的铜钟再次被敲响,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社员们聚集在院子里,发现气氛与以往任何一次会议都不同。院子中央,摊开着那张精心绘制的参园规划图,旁边还摆着几个打开的木箱,里面是曹大林托人多方奔走、好不容易从抚松地区采购回来的第一批优质参籽,颗粒饱满,泛着健康的黄白色。最引人注目的,是曹大林放在图卷旁的那个小小的、用油纸严密包裹的方包——那里面的东西,虽然大家还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都能感觉到曹大林对其的珍视。
曹大林站在众人面前,左手依旧缠着厚厚的绷带,但身姿挺拔,眼神清亮。他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用力一挥手,声音沉稳有力:“参园,今天,奠基!”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这简短的四个字,却像一道明确的指令,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
“干!”
“早就等这一天了!”
“曹支书,您就吩咐吧!”
压抑了许久的期盼和力量,在这一刻轰然爆发。在曹大林和曹德海、老会计等人的分工指挥下,草北屯合作社的男女老少,凡是能动弹的,几乎全都投入到了这场开垦希望的战斗中。
建设分成了两拨。一拨由曹德海和吴炮手带领,主要是经验丰富的老把式和体力好的青壮年,负责西沟那片规划为林下参的区域。那里的活计相对“粗放”,但要求眼力和对山林的了解。他们需要在不破坏原有椴树林生态的前提下,清理掉过密的灌木和杂草,在有厚厚腐殖土、排水良好的缓坡上,按照一定的间距,小心翼翼地撒下那些金贵的参籽,模拟野山参的自然生长环境。这项工作需要耐心和细致,曹德海不时地吆喝着:“手轻点!别伤了树根!”“这边,这边腐殖土厚,撒密点!”“注意间距,别挤着,给它们留足长大的空!”
另一拨,则由曹大林亲自带队,主攻合作社院子后面那片被规划为池床参的向阳缓坡地。这里的活计更繁重,是真正的“开荒”。需要将坡地平整成一层层阶梯状的参床,挖排水沟,搭建为参苗遮风挡雨的荫棚。
现场热火朝天。镐头、铁锹挥舞,撞击着略带冻层的土地,发出沉闷的“砰砰”声;负责搬运石块、木料的社员们喊着粗犷的号子,汗水顺着古铜色的脸颊流淌,在初春的阳光下闪着光;妇女和半大的孩子们也没闲着,她们负责运送茶水、擦汗的毛巾,以及准备晌午那顿格外丰盛的“大会餐”——大铁锅里炖着合作社自己养的猪肉粉条,蒸笼里冒着新苞米面窝头的热气,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和泥土的芬芳,交织成一曲充满生命力的劳动交响。
春桃和曲小梅,成为了这拨人马中格外亮眼的风景。春桃心细,被曹大林安排负责参籽的保管和播种时的技术指导——她仔细核对着从抚松带回来的技术资料,严格控制播种的深度和密度,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呵护初生的婴儿。而曲小梅,这个平日里有些泼辣的姑娘,此刻却展现出了惊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她嗓门亮,腿脚勤快,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哪里需要人手她就调配哪里,哪里的工具出了问题她立刻想办法解决,俨然成了曹大林得力的左膀右臂,将后勤和人员调度安排得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