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暗流涌动(1 / 2)
县劳模的荣誉和实实在在的奖励,如同给草北屯这台刚刚启动的致富引擎又加注了一箱高品质的燃油,合作社上下干劲冲天,人心凝聚。参园里,幸存下来的参苗经过风雨和病害的洗礼,愈发茁壮,预示着来年更大的希望;新一茬的池床参播种计划已经提上日程,林下参区域也在进行补种和扩种;“山海联运”的生意在郑队长船队的稳定运作下,将山里的干货源源不断运出,换回合作社急需的现金和物资。整个草北屯,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然而,阳光越是明媚,投射下的阴影便越是清晰。就在这片欣欣向荣之下,一股混杂着嫉妒、怨恨和贪婪的污浊暗流,正在远离草北屯的某个阴暗角落里,悄然汇聚,蠢蠢欲动。
这股暗流的源头,便是那个在县城里摇身一变、自诩为“企业家”的孙二癞子。
孙二癞子在县城的“事业”,远不如他吹嘘的那般风光。他纠集了几个刑满释放和社会闲散人员,靠着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以及一些见不得光的勾当,确实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混乱中攫取了一些不义之财,开了家皮包公司,弄了间门面,人模狗样地穿起了西装,抽起了“三五”烟。他一度以为,自己已经脱离了草北屯那片穷山沟,成了真正的“城里人”、“人上人”。
然而,好景不长。他那种粗暴野蛮、缺乏诚信的经营方式,很快就在逐渐规范的市场环境中碰了壁。几次投机生意失败,加上他经营的、涉嫌色情服务的歌舞厅被公安机关重点盯上、最终查封,让他损失惨重,不仅赔光了前期巧取豪夺来的积蓄,还欠下了一屁股烂债。昔日前呼后拥的“小弟”们见势不妙,树倒猢狲散,只留下他一个光杆司令,整天被债主追得像条丧家之犬。
就在他焦头烂额、走投无路之际,草北屯合作社园参丰收、曹大林被评为县劳模的消息,如同几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了他的脸上。那热闹的分红场面,那沉甸甸的劳模证书,那让县领导都亲自颁奖的风光,像毒蛇一样啃噬着他的心。
凭什么?!
凭什么他曹大林一个山沟里的土包子,就能混得风生水起,名利双收?!
凭什么他孙二癞子聪明一世,反而落得如此狼狈下场?!
强烈的嫉妒和不甘,如同毒焰在他胸中燃烧。他将自己所有的失败,都归咎于曹大林,归咎于那个他曾经瞧不起、如今却愈发红火的草北屯合作社。
而合作社最具价值、也最让他眼红的,无疑就是那片凝聚了全屯人心血、已然见到巨大效益的参园!那哪里是参园,那分明是一座正在崛起的金山!
一个恶毒而贪婪的念头,在他心中疯狂滋生——他要毁了曹大林,更要夺了那座金山!明的玩不过(曹大林有劳模身份护体,合作社人心齐),他就来暗的!他就不信,他孙二癞子在县城混了这么久,还斗不过一个山里汉!
他想到了草北屯内部那些对曹大林和合作社心怀不满的残余势力。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个被合作社边缘化、一直怀恨在心的赵福来,以及他那几个同样游手好闲、对合作社分红眼红不已的亲戚。
机会很快就来了。这天,孙二癞子一个在公社混日子的远房表亲来县城办事,顺便到他这破落的“公司”看了一眼,言语间不免带出几分对草北屯近来变化的羡慕和对赵福来等人处境的不屑。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孙二癞子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突破口。他仔细打听了赵福来近况,得知赵福来虽然表面上老实了不少,但私下里对曹大林和合作社的怨气丝毫未减,尤其是看到当初没入股的人家如今后悔不迭,更是有种扭曲的快意。他那个被扭送过公社的表侄,更是对曹大林恨之入骨。
孙二癞子阴冷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如同毒蛇吐信般的笑容。他立刻准备了一份“厚礼”——几条高档的“三五”香烟,几瓶县城百货大楼里买来的、包装精美的白酒,还有一小沓崭新的大团结。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天色阴沉,像是要下雨。赵福来那个无所事事的表侄,像往常一样在屯子里闲逛,心里正琢磨着去哪儿弄点酒钱,一个穿着旧工装、帽檐压得很低的男人在屯外路口拦住了他,塞给他一个小布包和一张纸条,低声道:“孙老板给你的,按纸条上说的办。”说完,不等他反应,就迅速消失在暮色中。
赵福来的表侄愣了一下,打开布包一看,里面是两条他从未抽过的好烟和那令他心跳加速的钞票!他赶紧藏好布包,躲到僻静处展开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个时间和地点,是邻村一个废弃的砖窑。
巨大的诱惑和对曹大林的怨恨,很快压倒了他本就薄弱的理智。他按照约定,偷偷溜出了草北屯。
废弃砖窑里,光线昏暗,弥漫着尘土和霉味。孙二癞子穿着一件不合身的旧风衣,背对着窑口站着。赵福来的表侄惴惴不安地走进来,看到孙二癞子的背影,心里有些发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