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痰饮咳嗽病脉症并治第十三1-1

痰饮咳嗽病脉症并治第十三1-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气短且体内有轻微水饮,应当通过利小便的方式来治疗,可用苓桂术甘汤,也可以用肾气丸治疗。

【注释】水饮停聚于心下,严重的会出现心悸,其治疗方法已经阐明。轻微的会出现气短,治疗方法有两种:因气虚导致的气短,是气息微弱不能深长呼吸而气短;因轻微水饮导致的气短,是水饮停聚阻碍呼吸而气短。如果呼气气短,是心肺的阳气受到阻碍,用苓桂术甘汤来通阳气,阳气通畅则膀胱的窍道通利。如果吸气气短,是肝肾的阴气受到阻碍,用肾气丸来通阴气,阴气通畅则小便的关窍开启。所以说:苓桂术甘汤可治疗,肾气丸也可治疗。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

以上四味药,用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小便就会通利。

肾气丸方(见妇人杂病篇中)

【集解】尤怡说:水饮,是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症。治疗水病必定要通过利小便的方式;苓桂术甘汤补益脾土之气来行水,肾气丸温补肾阳之气来行水,虽然二者主治的侧重点不同,但利小便的目的是一致的。

如果心下有留饮,患者背部会有手掌大小的区域感觉寒冷。留饮的患者,胁下疼痛牵引至缺盆部位,咳嗽时疼痛会加剧。胸中有留饮,患者会气短且气喘(此处“渴”字应为“喘”字),四肢关节疼痛。脉象沉的,提示体内有留饮。

【按语】此条在古本中,“四肢历节痛”之后有“脉沉者有留饮”一句,应当另作一条,才符合论述脉象的含义。“短气而渴”的“渴”字,应为“喘”字,“四肢”之前应当有缺漏文字,这些都是传抄错误。

【注释】水饮初起,如果用小半夏汤加茯苓、五苓散、肾气丸等药物治疗就能痊愈,说明是轻微病邪。如果病邪强盛而不能去除,留于心上就会阻滞心阳,必然背部寒冷;留于胁下就会妨碍肝气,必然胁下疼痛牵引至缺盆,咳嗽时疼痛加剧;留于胸中就会壅塞肺气,必然气短而气喘;留于身体就会阻塞经络,必然四肢关节疼痛。由此推断,留于脾则腹部肿胀、身体沉重,留于肾则阴囊、足部和小腿肿胀,这是必然的道理。

膈上有痰饮之病,表现为胸满、气喘、咳嗽、吐痰,发作时伴有寒热,背痛、腰疼,眼泪自行流出,患者身体剧烈颤抖,这必定是有伏饮。

【注释】伤于水饮的病症,水饮停留而不消散,叫做留饮;潜伏于体内难以攻除,叫做伏饮。伏饮,是指水饮留于膈上,潜伏不出,发作有一定时间规律。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有时遇到秋寒,有时感受春风,发作时就必然气喘、胸满、咳嗽、吐痰,痰盛且伴有寒热,背痛、腰疼,咳嗽剧烈时眼泪会自行流出,气喘严重时身体会剧烈颤抖,即世俗所说的吼喘病。

【集注】程林说:痰饮留于膈上,就会使人气喘、咳嗽、吐痰;发作于体表,就会使人出现寒热,背痛、腰疼;咳嗽剧烈时肺叶上举,眼泪就会流出;气喘严重时肩膀耸动,身体就会剧烈颤抖。如此严重的症状,必定是有伏饮。

脉象浮而细滑,提示伤于水饮。

【注释】凡是水饮病症,脉象呈现浮而细滑的,是痰饮初起,此时水邪尚未深入的脉象表现。

【集注】李彣说:水饮之脉正常应当沉,现在脉象浮,是因为水饮在肺。

脉象沉,提示体内有留饮。

【按语】此条原本在“四肢历节痛”之后,现在分开在此处。

【注释】凡是水饮病症,脉象呈现沉象的,是留饮,提示水邪将要深入的脉象表现。

【集注】程林说:脉象出现各种沉象,应当考虑体内有水饮,所以脉象沉提示有水饮。

李彣说:经典记载:沉脉,主水邪蓄积。

患者脉象伏,想要自行下利,下利后反而感觉畅快,虽然下利,但心下仍然持续坚硬胀满,这是留饮想要排出的缘故,用甘遂半夏汤治疗。

【按语】“此为留饮欲去故也”这句话,应当在“利反快”之后,必定是传抄错误。

【注释】凡是水饮病症,脉象呈现伏象的,是伏饮,提示水邪已经深入的脉象表现。凡是患有水饮病的人,想要自行下利,下利后感觉通畅畅快,这是体内留饮想要自行排出而痊愈的缘故。如果虽然下利,但下利后并不畅快,心下仍然持续坚硬胀满,这是留饮盘结在体内,不想排出,此时适宜用甘遂半夏汤攻下。方中反佐甘草以激发药力,目的是使药力所向无前,即使是潜伏难攻的水饮凝结,也没有不能攻破的;因为患者自行下利,所以又佐以芍药来约束药力,防止药力太过,在病邪去除后仍持续攻伐不止。

甘遂半夏汤方

甘遂(大个的,三枚)、半夏(十二枚,用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掉药渣)、芍药(五枚)、甘草(手指大小一枚,炙制)

以上四味药,用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掉药渣,加入蜂蜜半升,与药汁混合后煎取八合,一次服完。

【集解】程林说:留滞的水饮要使其通行,所以用甘遂来攻决水饮;凝结的痰饮要使其消散,所以用半夏来消散痰饮。甘遂的药性直达病所,担心它过于峻猛行水,所以用甘草、白蜜的甘缓来缓和药力,用芍药的酸味来收敛药力。虽然甘草与甘遂相反,但实际上却能相互促进药效,这就是利用酸收甘缓来约束药力的方法。《灵枢经》说:约束方剂就如同约束口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尤怡说:甘草与甘遂相反,却一同使用,是希望它们能相互激发,使留饮迅速全部去除,这是因为相互激发而相成。芍药、白蜜不仅能安和中焦,也能缓解药物毒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