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伤寒心法要诀2-3

伤寒心法要诀2-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石汤

大黄黄连泻心浸,附子煮汁大连芩,甘草芩连干半枣,半夏同上更加参,生姜泻心生姜入,覆赭姜枣半甘参。

【注释】大黄黄连泻心汤,由大黄、黄连组成,使用滚开的水浸泡这两味药后服用。若提到附子泻心汤,是将附子单独煎取药汁,而大黄、黄连、黄芩用开水浸泡,之后将两种药液对在一起服用。甘草泻心汤,由甘草、黄芩、黄连、干姜、半夏、大枣组成。半夏泻心汤,就是在甘草泻心汤的基础上加上人参。生姜泻心汤,是在半夏泻心汤的方剂中再加入生姜。旋覆代赭石汤,由旋覆花、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生姜、人参组成。

十枣汤、白散方、调胃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小陷胸汤

十枣莞花甘遂戟,白散桔贝巴霜俱,调胃大黄芒硝草,大陷去草入遂须,为丸更加杏葶蜜,小陷连半栝楼实。

【注释】十枣汤,由十枚大枣以及芫花、甘遂、大戟组成。白散,由桔梗、贝母、巴豆霜构成。调胃承气汤,由大黄、芒硝、甘草组成。大陷胸汤,是在调胃承气汤基础上去掉甘草,再加入少许甘遂。大陷胸丸,是在大陷胸汤的基础上,添加杏仁、苦葶苈子以及蜂蜜制成。小陷胸汤,则由黄连、半夏、栝楼实组成。

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麻仁丸、桃仁承气汤、抵当汤丸、三一承气汤、黄龙汤

小承大黄同枳朴,加硝即是大承方。麻仁小承麻杏芍,桃仁调胃桂枝长。抵当汤丸分微甚,俱用桃黄小蛭虻。三承合一名三一,加参归桔黄龙汤。

【注释】小承气汤由大黄、枳实、厚朴组成。在小承气汤基础上加入芒硝,就是大承气汤。麻仁丸是在小承气汤的方剂中,添加麻仁、杏仁、芍药制成。桃仁承气汤,是在调胃承气汤基础上加上桃仁、桂枝组成。抵当汤和抵当丸,依据病情轻重选用,二者都由桃仁、大黄、水蛭、虻虫这四味药组成。“三承”指的是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把这三个方剂合为一个方剂,叫做三一承气汤。在三一承气汤方剂基础上,再加入人参、当归、桔梗,叫做黄龙汤。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

小柴芩半人参草,大柴芩半枳芍黄。小柴胡加芒硝入,合桂柴胡桂枝汤。

【注释】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组成。大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枳实、芍药、大黄组成。柴胡加芒硝汤,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入芒硝。柴胡桂枝汤,则是将桂枝汤与小柴胡汤两方合为一方。

猪苓汤、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猪苓二苓胶滑泽,白虎膏知甘草粳。竹叶石膏除知母,加参半竹麦门冬。

【注释】猪苓汤由猪苓、茯苓、阿胶、滑石、泽泻组成。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竹叶石膏汤是在白虎汤基础上,去掉知母,加入人参、竹叶、半夏、麦门冬组成。

炙甘草汤

汗下烦悸小建治,水悸茯苓甘草君,虚悸肺痿炙甘草,地阿桂酒麦酸参。

【注释】经过发汗或攻下之法后,出现虚烦且心悸的症状,适宜用小建中汤来治疗。如果感觉心下悸动,且饮水较多但小便量少,这种情况称为水悸,适宜用茯苓甘草汤治疗。要是心悸是因为发汗、攻下之后导致的,这叫做虚悸,适宜用炙甘草汤,其药物组成为炙甘草、生地黄、阿胶、桂枝、麦门冬、酸枣仁、人参、生姜、大枣,用酒煎煮。对于肺痿病症,使用麻仁是可行的。

桃花汤、赤石脂禹余粮汤、黄芩汤、白头翁汤

桃花干姜石脂糯,石脂禹粮固脱功,黄芩甘草芍大枣,连柏秦皮白头翁。

【注释】桃花汤由干姜、赤石脂、糯米组成。赤石脂禹余粮汤就只有赤石脂和禹余粮这两味药。黄芩汤由黄芩、甘草、白芍、大枣组成。白头翁汤由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组成。

葛根黄连黄芩汤、干姜黄连黄芩汤、黄连汤、黄连阿胶汤

葛根连芩汤甘草,干姜连芩汤人参,连参桂草干半枣,连胶芩芍卵黄新。

【注释】葛根黄连黄芩汤,是葛根、黄连、黄芩这三味药再加上甘草组成。干姜黄连黄芩汤,是干姜、黄连、黄芩这三味药再加上人参组成。黄连汤由黄连、人参、桂枝、甘草、干姜、半夏、大枣组成。黄连阿胶汤由黄连、阿胶、黄芩、白芍、鸡子黄组成。

四逆散、吴茱萸汤、乌梅丸

柴芍枳草四逆散,人参姜枣吴茱萸。乌梅参归连柏细,椒姜桂附苦酒需。

【注释】四逆散由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组成。吴茱萸汤由人参、生姜、大枣、吴茱萸组成。乌梅丸是将乌梅、人参、当归、黄连、黄柏、细辛、川椒、干姜、桂枝、附子研成粉末,用苦酒(醋)制成药丸。

伤寒附法

伤寒病症的传变规律与治疗方法,已经在《伤寒论注》以及《心法要诀》当中详细阐述了。然而,当今时代治疗四季伤寒病症的医生,大多采用刘河间(刘完素)所创的双解散、防风通圣散等表里双解的治法,往往取得显着疗效,这些确实是治疗此类病症的便捷有效方法。现在又选取双解散、防风通圣散等诸多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切的名方,编成歌诀,附在《心法要诀》后面,使得后世学习的人,能够知晓如何灵活应变。这样一来,对于伤寒这一类病症,无论是依据经典常规治法,还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都有所遵循,不至于在治疗上有所遗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