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杂病心法要诀2-9

杂病心法要诀2-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心腹诸痛总括

心痛指的是胸骨剑突下凹陷处疼痛,疼痛横向胀满连及胸部,称为肺心痛;向下连及胃脘,称为胃心痛;疼痛连及肚脐,称为脾心痛;连及腰部,称为肾心痛;连及少腹部,称为大小肠痛;连及胁部,称为肝心痛。疼痛时作时止且呕吐清水,称为虫心痛。因感受秽浊之气等外邪而腹痛,称为疰痛。寒邪从外部侵袭导致的疼痛,称为中寒痛。伴有心悸的疼痛,称为悸心痛。水液停聚在心下,属于饮邪为患;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脏导致的疼痛,属于心伤。因饮食停滞导致的疼痛、水液停滞导致的疼痛、痰饮停滞导致的疼痛、胃火炽盛导致的疼痛、气滞导致的疼痛、血瘀导致的疼痛,这些都不是危及生命的病症。应当按照不同的病症类型分别治疗,只有真心痛,患者面色发黑,四肢冰冷直至关节部位,这是会导致死亡的病症。

【注释】胸骨剑突下凹陷处发生疼痛,这种情况被称作心痛。如果疼痛横向扩展,胀满并牵连到胸部,就叫做肺心痛;要是疼痛向下延伸,与胃脘相连,就名为胃心痛;疼痛牵连到肚脐位置,称为脾心痛;疼痛连及腰部,称作肾心痛;疼痛牵连少腹部,叫做大小肠痛;疼痛连及胁部,则称为肝心痛。若疼痛呈现出时断时续的状态,并且伴有呕吐清水的症状,这种疼痛叫做虫心痛。人体突然遭受秽浊、邪恶之气的侵袭,从而引发腹痛,这样的疼痛叫做疰痛。寒邪从人体外部侵入,致使身体出现疼痛,这被叫做中寒痛。疼痛的同时伴有心悸症状,这种疼痛就称为悸心痛。水液在心脏下方停聚不化,这是由于饮邪作祟;过度地思虑导致心脏受到损伤,进而引发疼痛,这种情况属于心伤。因饮食积滞在体内不能消化而引起的疼痛、水液在体内停滞不流通所导致的疼痛、痰饮在体内积聚造成的疼痛、胃中火热过盛引发的疼痛、气机郁滞不畅导致的疼痛、血液瘀滞不行引起的疼痛,以上这些病症都不会导致患者死亡。在治疗时,应当依据不同病症的类别,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只有真心痛这种病症比较特殊,患者会出现面色发黑,四肢冰冷,并且冰冷的程度会蔓延到关节部位,这是一种极其严重、会危及生命的病症。

化滞丸清中汤

对于湿邪与积热导致的病症,应寻求使用化滞丸来治疗;针对寒邪与积水引发的病症,可准备备急丹。若是火邪导致的疼痛,可用二陈汤加上栀子、黄连、草豆蔻。治疗虫病引发的疼痛,使用乌梅饮或者控涎丹。

【注释】化滞丸,是已有的成方。清中汤,其药物组成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用姜炒制的山栀、黄连、草豆蔻。

木香流气饮

因七情郁结所导致的病症,可用流气饮来治疗。由于思虑过度引发伴有心悸的疼痛,适宜使用归脾汤。体内有寒邪,若是中焦虚寒为主,可选用理中汤;若内外皆寒且有多种积滞,宜用五积散。因感受秽浊邪气等外邪导致的疰痛,可用备急丹。若是瘀血阻滞导致的疼痛,宜用抵当汤(丸)。

当人体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过度,致使气机郁结不畅而产生病症时,流气饮可起到调理气机、解除郁结的作用。若因长时间过度思虑,损伤心脾,出现疼痛且伴有心悸的症状,归脾汤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从而缓解病症。若人体内部有寒邪,主要表现为中焦脾胃虚寒,出现腹痛、泄泻、呕吐等症状,理中汤可温中散寒、补气健脾。要是不仅体内有寒,还伴有气、血、痰、食、饮等多种积滞,内外俱寒,五积散可解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若人体突然遭受秽浊、邪恶之气侵袭,引发腹痛等疰痛症状,备急丹能快速攻逐寒积、辟秽解毒。若是体内瘀血阻滞,脉络不通导致疼痛,抵当汤(丸)可破血逐瘀,使瘀血去、疼痛止。

小建中汤

当肝气太过,侵犯脾土,出现腹部拘急疼痛时,可用小建中汤来舒缓肝脏、调和脾脏。若是血虚且有寒邪导致的腹痛,宜用羊肉汤治疗。若因气虚引发腹痛,可在理中汤的基础上加入陈皮、青皮。

【注释】这里提到的“羊肉”,指的是羊肉汤。

在中医理论中,肝脏属木,脾脏属土,当肝气亢盛,克制脾土太过,就会引发腹部拘急疼痛。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功效,能够缓解这种因木旺乘土导致的腹痛。而对于血虚的同时又有寒邪内生所造成的腹痛,羊肉汤可起到温中补血的作用。若是因为人体正气虚弱,中焦虚寒而出现腹痛,理中汤本就可温中散寒、补气健脾,在此基础上加入陈皮、青皮,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青皮可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增强了理气的作用,以更好地改善气虚所致腹痛。

乌头栀子汤

对于各种因寒邪或火邪郁积导致的疼痛,可用制川乌和炒栀子来缓解。如果用药后疼痛缓解又复发,可加入元明粉。若患者已经经过呕吐、泻下治疗,或者病程已久身体虚弱,却又突然疼痛难忍,可寻求使用鸦呜来止痛。

【注释】这里所说的“诸郁”,指的是各种因寒邪或火邪郁积而引发的疼痛。若寒邪偏盛,以炮制后的川乌为主药;若热邪偏盛,则以用姜炒制的栀子为主药。“元明”指的是元明粉。“鸦呜”指的是将真正的鸦片末,有时或加入少许麝香,用饭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在本草书籍中,此药名为“一粒金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