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痘中杂症上1-3

痘中杂症上1-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苍术大黄茵陈(等分)

将上述药物锉碎成细小的部分,然后用枣肉做成饼状。放置在炉中焚烧,它能够起到避开邪秽之气的作用。

内托散

黄芪(蜜炙)人参川芎当归白芷木香(煨)桔梗厚朴(姜炒)甘草(炙)肉桂防风

以姜、枣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内托散防毒内攻,黄芪人参与川芎,当归白芷木香桔,厚朴甘草桂防风。

小儿出痘疹若感到疼痛,皆因毒火未能完全发散清除。疏散毒火、清热解邪是妙方,葛根四物汤极为有效。

【注释】《内经》说:各种疼痛多属实症,又说:热邪强盛就会疼痛。这都是因为痘毒之火没能完全化解,所以时常疼痛。痘疹刚开始出现就疼痛,是因为毒邪未能透发,用升麻葛根汤主治。痘疹出得稠密且疼痛,是毒邪强盛、血热所致,用加味四物汤主治。如果在收靥阶段疼痛剧烈且烦闷不安,病情难治。

升麻葛根汤(方剂见“发热”相关内容)。

加味四物汤

当归赤芍荆芥穗防风红花丹皮牛蒡子(炒)连翘(去心)川芎生地黄

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毒盛加味四物汤,当归赤芍合荆防,红花丹皮牛蒡子,连翘川芎生地黄。

失音

痘疹从始至终,声音清亮为好。若毒热壅塞,就会声音嘶哑甚至发不出声。若是喉中有痘导致的声音嘶哑可不需治疗,若是毒邪攻侵,用甘桔汤可使症状平复。

【注释】声音,是心所发出的声响。心气向上通达于肺而产生声音,肺脏清爽则声音清亮,肺脏有热则声音嘶哑。比如痘疹在灌浆阶段出现声音嘶哑,这是因为喉中有痘疹阻碍气道,等外部痘疹收靥,喉内痘疹自然会消除,不必进行治疗。若痘疹还未充分灌浆而声音就已先嘶哑,这是热毒壅塞肺窍导致的,适宜用加味甘桔汤治疗。

加味甘桔汤

射干牛蒡子(炒)元参连翘(去心)麦门冬(去心)栀子(炒)苦桔梗甘草(生)

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加味甘桔治失音,射干牛蒡与元参,连翘麦冬炒栀子,桔梗甘草共和匀。

衄血便血

热邪强盛导致鼻出血,用犀角汤;脾不能统摄血液,人参白术类方剂疗效好;热邪注入肠胃,用四物汤治疗;脾虚导致便血,不妨试试归脾汤。

【注释】血属阴,人体各经脉依靠血来滋养,痘疮也依赖血才能顺利发展。一旦受到毒火熏烤烧灼,血就会随着火邪扰动,被迫乱行,向上就会出现鼻出血,向下则会出现便血。痘疹颜色紫黯且滞涩,伴有燥热口渴和鼻出血,这是毒火侵害肺脏,用犀角地黄汤主治。痘疹收靥后,残余毒邪侵犯脾脏而出现鼻出血,这是脾虚不能将血液统摄归经,用人参白术散主治,同时外用发灰散吹入鼻中。若毒火极其炽盛,流注到大肠,出现大便下血,用加味四物汤主治。倘若痘疹颜色灰白且塌陷,同时伴有便血,这是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适宜用归脾汤主治。至于大量吐血、尿血以及七窍出血,这些情况变化迅速,往往来不及用药救治。

犀角地黄汤

犀角(镑)丹皮生地白芍

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毒火上冲频衄血,犀角地黄汤效捷,犀角镑与牡丹皮,生地白芍共煎列。

人参白术散(方剂见“喘症”相关内容)。

发灰散

选取少壮且无病之人的头发,使用皂角煮过的水,将头发洗净,去除油垢后焙干。准备一个新瓦罐,把焙干的头发填满其中,用干净的瓦片盖住罐口,再用盐泥密封。用炭火围住瓦罐下半部,煅烧一炷香的时间后取出,等待冷却,接着研磨成细粉,吹入鼻中。或者取用发灰二分,童便七分,酒三分,调合后服用,同样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加味四物汤

当归白芍(酒炒)生地牡丹皮荆芥(炒黑)川芎黄芩黄连地榆

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加味四物便血宜,归芍生地牡丹皮,荆芥炒黑川芎配,黄芩黄连共地榆。

归脾汤

人参白术(土炒)甘草(炙)黄芪(蜜炙)枣仁(炒、研)远志(去心)龙眼肉茯神当归木香(煨)

以姜、枣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归脾汤治脾气虚,人参白术草黄芪,枣仁远志龙眼肉,茯神当归木香宜。

寒战咬牙

对于寒战咬牙症状需分辨清晰。痘疹初热阶段,若因邪在体表引发,用羌活汤;若肺胃有热,用四物汤方剂;若气血两虚,参归鹿茸汤疗效显着。

【注释】所谓寒战咬牙,即感觉冷得瑟瑟发抖,身体不断振动摇晃,上下牙齿相互摩擦发出声响。痘疹初热时出现寒战咬牙,是由于火毒留滞在经络之中,正邪相互抗争,毒邪欲出却不能顺利透出所致。治疗应清热透表,用羌活汤主治。如果痘疹出点之后,痘色紫赤,伴有大便秘结、小便短涩、烦躁口渴等症状,这属于实热,是胃热导致咬牙,肺热导致寒战,宜用加味四物汤主治。若在痘疹灌浆阶段,脓色清稀,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身体发凉且不口渴,这属于气血两虚,是气虚引发寒战,血虚导致咬牙,宜用参归鹿茸汤主治。

羌活汤

龙胆草薄荷防风当归栀子淡竹叶羌活甘草(生)川芎

以生姜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羌活汤除风热攻,龙胆薄荷共防风,当归栀子淡竹叶,羌活甘草及川芎。

加味四物汤

生地连翘(去心)川芎当归赤芍石膏(煅)麦门冬(去心)川黄连(姜炒)木通

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加味四物治热盛,寒战咬牙二证并,生地连翘芎芍归,石膏麦连木通共。

参归鹿茸汤(方剂见“灌浆”相关内容)。

倦怠

倦怠大多是因为气虚体弱,也可能是由于体内有滞热困扰小儿脾脏。若虚而无热,用补中益气之法治疗;若是食滞伤脾,则用保元汤之类医治。

【注释】痘疹病症中出现倦怠,固然多因中气不足,此时服用补中益气汤最为适宜。然而也存在小儿本身神气就虚弱,或者因饮食积热而受困的情况。其表现出的症状虽看似与中气不足相同,但不能单纯当作虚证来治疗,应当在补剂中辅以清热药物,比如使用加味保元汤就可以。

补中益气汤(方剂见“痘顶塌陷”相关内容)。

加味保元汤

人参黄芪(生)甘草(炙)栀子(炒)黄芩(酒炒)麦门冬(去心)山楂神曲(炒)陈皮麦芽(炒)

以生姜、大枣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加味保元食热虚,参芪甘草补厥脾,栀芩麦冬清心热,楂曲陈麦消滞宜。

痘后浮肿

体表虚弱时风邪趁机侵入,会使小儿全身、面目出现虚肿。先用五皮汤搭配桂枝汤微微发汗,若面部肿消但身体仍肿,用胃苓汤可消除肿胀。

【注释】小儿痘疹之后体表卫气虚弱,过早接触风邪,风邪就会乘虚侵入,导致面目虚浮,全身都肿胀。初期适宜用五皮汤微微发汗。服用后若面部肿胀消退,只是全身仍然肿胀,就用胃苓汤主治。

五皮汤

地骨皮五加皮桑皮(蜜炙)桂枝姜皮大腹皮(洗)

以灯心草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痘后浮肿五皮汤,地骨五加蜜炙桑,桂枝姜皮合大腹,引用灯心水煎尝。

胃苓汤(方剂见“泻症”相关内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