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系统,我要当大大大大明星 > 第254章 水龙吟 刻在 DNA 里的华夏音

第254章 水龙吟 刻在 DNA 里的华夏音(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以前我们求着人给个演出角落,现在倒好,机会都往怀里撞。”

当晚八点,《水龙吟》无损音源刚上架企鹅音乐,评论区十分钟就堆了千条,一小时后直接踩着热度冲上飙升榜第一。

有人留言:

“夹克:循环到手机发烫都舍不得切,睡觉要把旋律当枕头”

“恋爱仪式感:终于能设成手机铃声了,比那些神曲有味道多了,接电话都有仪式感”

.....

真正让它破圈的是快音——

文旅博主“山河记”用这首歌剪了条视频:

开头是长城日出的金光漫过烽火台,古琴声刚起,镜头就扫过城砖上的斑驳裂痕。

琵琶一脆,画面立刻切到故宫角楼,飞檐挑着漫天晚霞。

到合奏高潮时,兵马俑军阵的肃杀、莫高窟飞天的轻盈、苏州园林月洞门后的月色轮番撞进来,最后定格在“华夏文脉,从来未断”八个字上。

这条视频24小时里,点赞像潮水似的漫过五百万。

#水龙吟适配所有华夏风景#直接冲上快音热榜第一,跟风创作的人很快排起了队。

历史博主用它讲秦汉一统,镜头扫过竹简上的篆字,青铜剑的寒光裹着旋律。

文物博主解析唐宋瓷器,釉色在琵琶声里慢慢晕开,缠枝纹像活了似的。

连中学历史老师都剪了“中国历史时间轴”视频,从夏商周到元明清,背景音乐全是《水龙吟》,留言说“放给学生看,平时爱走神的孩子都睁着眼,比上课认真十倍”。

博物馆官微也凑起了热闹:

然州博物馆剪了馆藏文物巡展的片段,文物在旋律里好像少了些距离。

陕西历史博物馆配着兵马俑发掘的画面转发,泥土里的军团似在音乐里醒了。

故宫博物院甚至翻出粉丝做的“故宫四季+水龙吟”混剪,配文“古乐遇古建,是跨越千年的对话”。

有网友调侃:“现在刷到带点年代感的视频,耳朵先自动响起《水龙吟》,条件反射了都”。

还有人做了个合集,把不同博主的创作拼在一起,标题叫“一首曲子看遍华夏”,点开满是熟悉的旋律和风景。

短短三天,快音上《水龙吟》的使用量破了千万,企鹅音乐播放量踩着亿级台阶往上走,豆瓣音乐评分稳稳钉在9.2。

没人想到,演播厅里那曲民乐,会变成全网默认的“华夏文化BGM”——

它没靠算法推的流量,是真有人听着古琴声,脑子里浮出青铜器的饕餮纹。

听着琵琶声,嘴边念出《诗经》里的“参差荇菜”。

听着合奏,脚边像踩过自己走过的古城墙砖。

就像有网友说的:

“这曲子火的哪里是旋律?是它刚好接住了我们骨子里,那点没说出口的文化认同。”

一周后,仍有人发动态:

“今天去博物馆,刚站在文物前,脑子里就自动响起《水龙吟》”。

而#水龙吟刻在DNA里的华夏音#,还牢牢挂在热搜榜上,像给这段文化热潮钉了个记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