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小城市的人 > 第424章 风月预备营

第424章 风月预备营(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詹晓云是从六岁起就开始练舞的。

练功房的把杆被她小小的手摩挲得光滑,镜子里映着老师冷峻如山的面孔,短促有力的口令像鞭子抽在空气里——“绷直!”“再高一点!”“疼就忍着!”那些年,汗水、泪水,甚至膝盖磕破后渗入地板的血水,都混杂在陈旧木质的气味里,构成了她对“舞蹈”的全部记忆。这种记忆没有孕育出对艺术的热爱,反而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颗扭曲的种子:权威,意味着绝对的掌控;而痛苦,是服从必须付出的代价。

当她终于成了陆局长的枕边人,过上了意气指使、穿金戴银的日子,最初的虚荣满足后,一日日清闲得发慌,那股想要兴风作浪、证明点“个人价值”的劲儿便按捺不住了。开一所属于自己的、气派的舞蹈学校,成了她内心深处最灼热的渴望。但这渴望,与艺术传承无关。她向往的,是终于能站在镜前,成为那个发号施令的人。她着迷于想象自己用更高亢、更苛刻的声音,去命令另一群瑟瑟发抖的身影,享受着年幼的舞者在她面前因恐惧而绷紧的脚尖,因服从而强忍的眼泪。

通过这种变本加厉的掌控,她仿佛能对记忆中那个弱小的自己完成一次野蛮的征服,用他人的痛苦,祭祀她所谓的“成功”。

当然了,干舞蹈学校这行,也是她唯一能想到的路。别的行当,她两眼一抹黑,既不懂,也不会。

她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除了每月雷打不动的学费,年底那么多公司搞庆典、商场开业要热场,带着孩子们出去跑跑就是活生生的进项。统一采购舞蹈服、舞蹈鞋、瑜伽垫这些用品的差价,细水长流也很可观。不过这些都是小钱,她心里装着更大的盘算——帮孩子们搞定那些与升学加分挂钩的权威舞蹈考级证书。她早打听过了,这里头门道深、操作空间大,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前途最舍得砸钱。她仿佛已经看见那些焦虑的家长捧着厚厚的红包求她“帮帮忙”的场景,那才是她梦里都能笑醒的利润沃土。

从舞蹈学校开办第一天起,她最大的乐趣就是坐在独间办公室里,闭着眼想象家长们如何挤破门槛,赔着笑脸把厚厚的信封和礼品塞进她的抽屉,只求她能为自己的孩子开小灶、多费心。在她的蓝图里,学校的老师必须绝对服从她的意志,她要牢牢攥住她们,谁教哪个班、带什么节目,都得看她的脸色分配。她要成为那个说一不二的核心。

等到自己学校的“名声”做大做强,那些商演邀约会像雪片般飞来,再也不用她去求人,而是别人捧着钱小心翼翼地问她能否赏脸,还得看她心情和档期来安排。到时候,那些小打小闹的商场开业,她只会矜持地推掉,显得自己格调高、业务忙。

想得更远些,她连获奖感言都在脑海里排练过了——她亲自“编排”的几支惊才绝艳的舞蹈,带着精挑细选的“嫡系”学员登上全国大赛的领奖台。当聚光灯打在身上,主持人念出“晓云舞蹈艺术中心——金奖(银奖也行)!”时,那份荣耀让她光是想想就指尖发颤。到那时,学校的走廊要挂满她与名人、奖杯的合影,她要挤进舞蹈协会当理事,甚至以“专家”身份坐在评审席上指点江山。

到了那一步,她詹晓云才算真正立住了。下半辈子,即使不靠陆西平,也能活得风风光光、高枕无忧。每每想到这里,她都忍不住快活地哼起歌来!

然而,理想是杨贵妃,现实却是赵飞燕——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

詹晓云本质上只是个身段容貌出众的舞蹈学生,因一次演出被陆西平看中,才得以攀上高枝儿。若论真实的舞蹈造诣、教学经验乃至管理才能,她几乎一塌糊涂,那点可怜的底蕴根本支撑不起她的勃勃野心。

她费尽心机,靠着些许见不得光的手段,才从市里那些根基扎实的老牌舞蹈学校撬来了一些生源。开业时学费压得极低,家长们才勉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留下。可日子一长,大家便发现这里的老师水平寻常,教学毫无章法,孩子们更是进步缓慢。期望中的考级证书,结果屡屡不合格;能接到的所谓“商演”,不过是商场开业时嘈杂背景里的点缀,报酬低廉;至于她梦想的舞蹈比赛,更是连入门级的奖项都未曾触及。渐渐地,醒悟过来的家长们便以各种理由将孩子转走,教室肉眼可见地空荡起来。

焦头烂额的詹晓云不肯反思自身,反而又心生一计。她嫌考级的孩子太吵,基础教育太过麻烦,转而将目光投向了看似“省心”的群体:追求形体的青春少女、大学生,以及渴望减肥的成年人。她仓促开设新课程,将学校改造成一个不伦不类的四不像。结果,原来一点点可怜的口碑不但丧失殆尽,新的目标群体也难以维系。她终日陷在如何拉拢人头、催促续交学费的琐碎烦恼中,疲于奔命。

就在她焦躁万分,几乎想要承认失败,惨淡放弃的时候,王天华和红姐这两个“及时雨”又到了。隐秘的私人会所包间里,雪茄的烟雾缭绕。

“哎哟,我的詹校长,怎么能为这点小事上火?”红姐亲热地揽着她,斟满酒,“那些学院派的老古董,懂什么叫真正的价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