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十八章 宁死不屈,贞洁烈女,都是做……(2 / 2)
甄宓不太同意袁熙的说法,但还是点了点头,沉默了片刻她又问:“如果我想离开邺城,你会跟我一起走吗?”
“离开邺城?去哪里?”
袁熙是个很务实的人,如今天下四处都是战乱,离开了邺城未必能找到更安全的地方,就为了一个尚不明确的预言,太不划算了。
何况,从小到大,他也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家族后去过怎样的生活。
袁熙在家里是不受什么重视的,哥哥袁谭是长子,所有人都对他充满了期待,弟弟袁尚是幼子,理应获得众人的宠爱。
只有他,夹在中间,既收不到重视又收不到喜爱,庸庸碌碌,平平凡凡的,竟也过了这么多年。
甄宓从他的回答中感受到了他的态度,闭着眼装睡,不再回答。
不知怎么,一直以来怀疑天幕所说真实性的甄宓,这一刻却没有那么的怀疑了。
她从来不是个及其不懂得变通之人,如果曹丕把刀嫁她脖子上要她嫁她会拒绝吗?如果曹丕以亲人的性命相抵要她嫁她会拒绝吗?
宁死不屈,贞洁烈女,都是做给活人看的。
比起这点甄宓更想自己活着。
上天给她提前预知一切的机会,她就不能把这个机会白白的浪费掉。
什么曹操、曹丕、曹植,她根本就不认识。
什么一见钟情?如果面都见不到还说个鬼的一见钟情。
......
袁绍的死讯传到许昌。
曹操当即决定攻打邺城。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袁绍死了冀州城中必定是一片混乱,此时若不攻打邺城,又要等什么时候呢?
于是,他率军北上,准备打袁氏个措手不及。
但曹操这会还是大意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没了袁绍,袁氏的兵力和底蕴都在,并不弱。
更何况有了天幕的预言,他们对曹操又多了一重防备,此次战役,曹操这边大败,只好退军重新等待机会。
此战告捷,所有人都很高兴。
袁熙对甄宓说说:“这下你不用再担心了吧,天幕所言之事也未必是真的。”
甄宓苦笑着敷衍他,内心担忧却半点也不少。
以前是曹操虎视眈眈,大家自然同仇敌忾,但现在最大的对手被打败了,那该争斗的人又要从何处开始斗呢?
袁绍死的太突然了,并没有安排好谁为以后的继承人,袁谭和袁尚势力相当,必将争斗不休。
袁熙虽不能与和两人抗衡,但兄弟之争,难免会把他卷进去。
到时候内忧外患,难保曹操不会卷土重来。
甄宓仔细想了想还是决定好好计划一下自己的逃跑之事。
......
本次天幕盘点,除了身在东汉末年的人比较关心之外,汉代的一堆皇帝,也对其十分关注,不为别的,就为那“东汉末年”几个字。
大家心中各怀心事,有人愤怒不已,有人十分心虚,各种感情交织,久久难以消散。
长安。
刚刚建立汉朝不到一年的刘邦听见汉末两个字,倒显得比他那些后代们平静很多。
虽不知汉王朝经历了多少年,但比起秦朝二世而亡,他认为至少在他的认真教导之下,他的儿子辈不会如胡亥那样败家。
他沉思片刻,对一旁的韩信说道:“这天幕中所言的“东汉”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日后有人篡改了我的国号?”
韩信毕恭毕敬的回答道:“臣也不知,但之前天幕盘点周朝时,也曾提到西周,恐怕是一个意思吧。”
刘邦点了点头,没再继续问下去,未来之事,非当下之人所能考虑,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治理国家,重整当初秦末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
与刘邦相比,刘彻就显得比较愤怒了,他想老子那么努力的打仗就为了给后人多扫清些障碍,匈奴都被我锤爆了,你们怎么还是这么不争气?
难道非要我活到那个时候汉朝才能继续千秋万代的延顺下去吗?
刘彻觉得此事不能多想,越想越气,他怎么能有那么没用的子孙后代?
刘玄:这汉朝灭亡之事,必定不可能跟我有关系。
刘协:既然跟你没关系,那跟我也没有关系,就算有,关系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