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开局给周幽王剧透烽火戏诸侯[历史直播] > 第45章 第四十五章 一更

第45章 第四十五章 一更(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下午的时候,天幕忽然说起陈后主,杜牧难免想到陈后主晚年贪图享乐,最后导致国家灭亡的下场。

秦t淮河并不是谁都可以来的地方,但无权无势的人,远远经过都能闻到里头的脂粉味儿。

杜牧很不解,为什么这些人与他一样能听到天幕的故事,却感受不到大唐也与无数个即将灭亡的国家一样,在走下坡路。

统治者昏庸无能,醉生梦死,只知如何享乐,不知如何治国。

就如这秦淮河显露出来的模样似的,外头是光鲜的,里头是糜烂的。

可惜他也是个懦夫,为了活命,他不能指着在位者的鼻子,骂他是不是疯了,为什么不能好好治理国家。

杜牧很失望,对无能的统治者,对无能的自己,对秦淮河畔无能享乐的人。

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来一首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里写的是商女,写的是陈后主,实际上却不是。

他只不过借这首诗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顺便惊醒世人罢了。

可惜的是,读得懂这首诗的人大概率用不着他警醒。

......

随国公府被皇宫禁卫围的水泄不通。

赐自尽原用不着这样的排场。

杨坚和宇文赟心里都明白,他不可能就这样束手就擒选择去死的。

府中还有府兵可以抵挡一阵,接下来看的是两人的运作。

宇文赟当然知道贸然杀掉杨坚会有什么后果,但他现在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你不能指望一个只能活一年多的人做出什么理智而举动。

杨丽华也被控制了起来,静坐在自己的殿中。

她很想知道外面是什么情况,但是宇文赟信不过她,担心她和杨坚联合起来对他不利,在门外看守的人围了一圈儿又一圈儿。

好歹做了几年夫妻,杨丽华自认为自己是了解宇文赟的。

他虽然不说,但对她的不信任都藏在了每一个动作里。

如同一开始的五后并立,就是要削弱杨丽华和杨家的权利。

可他好像忘了,杨坚所依靠的从来就不是她这个身为皇后的女儿,因此杨坚做事情,也未必会考虑她这个女儿。

而宇文赟在一杯杯酒水和一场场歌舞中等待着杨坚的结局。

他知道这是一场豪赌,杨坚不死,那死的可能就是他了。

......

在送走了宣读圣旨的内侍后,独孤氏就将府里养的十几只信鸽全部放了出去。

这些信鸽,有的是飞向与他们交好的大臣府邸的,有的是飞向杨家与独孤家亲眷已经部众那里的,总之个个都有去处。

这些东西是数日前准备的,但是从昨天决定好了不离开都城那时候起,杨坚夫妇就已经列好了如果宇文赟下旨诛杀他们该怎么做的方法。

大不了鱼死网破,反正一家人在一起,也没什么难关过不去。

独孤氏想的是不成功便成仁,然而杨坚想的却是他一定要成功。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在不停的变化中。

如果说杨坚最初从天幕里看到自己的未来是惊恐大于惊喜,那么现在更多的就是欲望。

所以他一定要成功,他想站在万人之巅,去看一看那是怎样的风景。

他知道大多数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夺位这件事情,如同在高空中走钢丝,一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

而天幕的提前预示实际上有利有弊。

弊端在于,宇文赟得知了真相必定会发疯,对他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报复。

而利端则是,脑子正常的人,应该都不会愿意效忠一个易怒、暴躁、不问朝政、一心只想杀功臣的皇帝。

相比之下,他要宇文赟值得信任许多,也要比宇文赟稳重许多。

大周朝内的文武百官都是千年的狐貍。

是跟着杨坚安全,还是跟着虽是可能杀人的小皇帝安全,真的是一个太容易做出来的选择了。

信鸽是单程的,飞走之后不会再有回信。

独孤氏站在院子里,看向天空,又看向围墙外面,好像十分的担忧。

杨坚也从屋子里走了出去,随即安慰她道:“没事的,我们已经做了几乎完全的准备,等待回音就是。”

独孤氏听了他的话,放心的点了点头,但眉头还是皱着的。

两人结婚许多年,一直恩爱无比,杨坚从不曾纳妾,因此独孤氏随便一个微小的动作他都能捕捉到。

宽慰的话太过单薄。

杨坚揽过她的肩膀,听着府外时不时传来的械斗,共同等待着一个结果。

......

大周皇宫。

宇文赟看走秀似的,换了一拨又一拨的乐妓,舞女。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最终他没等来杨坚的死讯或者闯去宫中的军队,却等来了一群要求立刻面圣的大臣。

宇文赟傻了。

这个结果是他不曾预料到的,他没心思去见那群老头子,但又担心本就不怎么稳固的超纲、雪上加霜又发生什么意料之外的事。

于是他还是只起身,出门面见大臣。

外头的大臣成堆成群的人站在殿门口,宇文赟酒都吓醒了一半,完全不知道这些人要干什么。

而当宇文赟带着一身酒气去见诸位大臣,那些臣子对他鄙夷更甚。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陛下居然还有心思享乐。

宇文赟虽然惊讶,但也没把这些大臣太放在心上,他只是认为他们是来给杨坚求情的。

毕竟这些年杨坚在朝中的人缘儿属实不错。

但宇文赟猜错了,众大臣不是来求情的是来逼宫的。

说话的人很多,主打的就是一个,要求他放了杨坚,要不然他们就决定罢朝。

说实话,宇文赟不太能接受这个结果,他并不知道杨坚在朝中的已经高到了这种程度,还以为自己不过只是杀一个臣子而已。

又或者这些人未必是和杨坚关系好。

宇文赟眯了眯眼睛,想从谁的神色里看出来他们的真实目的,但他好像失败了。

这群老狐貍就是赌一个法不责众,即便宇文赟极其愤怒却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不管这些人是真心觉得杨坚活着对大周有利,还是提前效忠新帝,他都不知道怎么解决。

所剩不多的理智还有良知告诉宇文赟,如果百官罢朝,最好的办法一定不是把这群人杀光,虽然他真的很想这么做。

但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那恐怕,他所剩无几的皇帝生涯,会结束的更快。

宇文赟看着阶下的大臣,叹了一口气,妥协似的,问道:“那诸位卿家认为随国公一事该如何处置?”

其实这群人在过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处置的办法,但还是要让宇文赟问,然后再理所应当的说出来,显得好像更合理一些似的。

有人站出来说:“陛下,臣等认为,随国公对朝堂有功,决不能因为这些无法考证之事将他杀了,但为了大周的为了,可以将他贬出京城。”

行行行,对对对,就按你说的去做吧。

宇文赟极不耐烦。

他认为,就为了自己还剩一年的皇帝之路,实在用不着这么操劳,所以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日后下了黄泉,如果父皇问起来,他也只能说,可不能怪我不努力,是你养的这群大臣逼我的,我实在没办法。

......

随国公府门外的械斗停止。

杨坚和独孤氏相视一眼,知道他们的计划和准备都已经成了。

结局最终还是会按照天幕所指引的那样走,只不过,过程可能有些许的不同。

而这一点点的不同,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也许可以忽略不计,也许又会改变一点什么,谁知道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