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开局给周幽王剧透烽火戏诸侯[历史直播] > 第65章 第六十五章 一更(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65章 第六十五章 一更(未若柳絮因风起)……(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所以,在知道他未来的妻子会是那个闻名全程的才女时,王凝之向来平静的脸上终于有了一点点不算多也不算激动的意外神色。

那可是谢道韫啊。

即便他对婚姻没什么想象,这三个字也足以让他震惊片刻,更何况,他一早就知道了谢安选中的人是王徽之,不是他。

突然改变结亲的人选,王凝之觉得,自己一定是有什么不容易被发现的过人之处,被这位慧眼如炬的当朝宰相给发现了,所以他才选择他的。

王凝之永远不知道,谢安看中的是他的老实木讷形象,因为这种形象容易给人一种,虽然愚钝,但是适合踏实过日子的感觉。

如果他知道的话,那他对这桩婚事的满意,以及对谢安的敬仰都会大打折扣。

于是,在婚礼筹备阶段,王凝之也同样充满了期待。

知道谢道韫嫁进谢家,他也都一直保持着这种期待。

谢道韫在写诗作赋上的才华一向高于旁人,这种技能深入骨髓到了一种,她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展示一圈儿的程度。

像这个时代中,生活的那些能文能武,天赋满的快要溢出来的一群人。

一开始谢道韫还挺好相处的,每天对着王凝之会说很多很多的话,就像在家里时和她的兄弟姐妹相处的一样。

但慢慢的她就不怎么说话了,因为王凝之总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她。

而且这种不回答,不是因为他不善言辞,而是因为他胸无点墨。

可能也不能说是胸无点墨吧。

毕竟像王家这样的世家大族,对后辈的教育方式都是一样的,即便天赋有区别,智商有区别,才能有区别,人家也不可能因为王献之比王凝之优秀许多,就只教导王献之。

但是输入了多少并不代表能输出多少。

人们总是说勤能补拙,孩子成绩不好,老师也总是安慰家长,他不是笨,只是不好学罢了,或者,这道题他不是不会做,只不过是粗心大意罢了。

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不如人家优秀的大人,总是会相信老师善意的谎言,同时也相信自己的孩子是那个聪明的孩子。

最多最多,是他的技能没有点在学习这件事上。

但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一种人,即便把上千年的书本、诗歌、文章全部吃进肚子里,也如同喝白开水,没有一点作用。

吃进去的是别人的东西,吐出来的还是别人的。

脑子无法将这些量化的东西产生质变,同时转化出来,而关于那些诗词歌赋,背了就背了,放进脑子里,也还是一模一样的东西。

人们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但是有的人就是可以不受他人的影响。

很多年后,宋代的周敦颐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出淤泥而不染”,那是形容荷花的品行高洁。

于是就又出现了一个词叫做油盐不进。

也许用这个词来形容王凝之,就最恰当不过了。

有人生来就是五彩斑斓的花朵,就一定有人生来就是绿叶,王凝之的身边有无数朵盛放的花朵,于是花朵也不引人注目了,引人注目的是他这片格格不入的绿叶。

而他最吸引的目光,来自他的妻子——谢道韫。

实际上,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王凝之实在是很不公平,没有一个特定的要求,让王凝之一定要做一个无比优秀的人。

他也并不是一个很差的人。

只不过运气不好罢了,命运的选择让他变成了一个尖子班里的普通插班生。

在他的父亲、兄长、妻子的对比下,他实在是个各方面都很普通的人。

但是普通没有错。

人们不能因为平庸而去批判一个人。

这个道理,所有人的明白,谢道韫也明白,所以,她对王凝之,对这桩婚事就更加的失望,与厌倦。

如果王凝之生活在王家,娶一个与他在才学方面更为相配的妻子,也许他会过的更加的幸福,但是没有如果。

更何况,这只是他对婚姻的一点点小小的期待,如果如他想象的那样美好自然高兴,如果没有,也没什么可难过的。

反正他的心事与目标,也从来不在这些事情上。

王凝之有自己的想法,哪怕他不知道这个想法是不是正确的,也不知道自己坚持的事情,信奉的真理,寻找的道路有没有意义,但他就是想坚持某样东西。

像王羲之王献之那样持之以恒,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

也许到那个时候,就没有人觉得,他平庸t无比谁也比不上了,即便谢道韫每次知道他在做什么的时候,都会露出无比嫌弃的眼神。

可他不在乎。

谢道韫懂什么,她又没把自己放在眼里过,她只觉得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平庸之辈而已。

这样想着,王凝之把天幕的影子从自己的脑中驱除出去,有投身到了,自己所坚持的五斗米教事业之中。

......

天幕里本来在播放谢道韫少时咏絮的场景。

慢慢的,画面又在发生变化,随后变成了一幅又一幅接二连三,转瞬即逝的图片。

谢道韫仅仅盯着天幕,生怕错过了什么有用的信息,但这些飞快而过的画面,仿佛一个个转瞬即逝的故事,

天幕在用这种回溯的方式,历经一个有一个的时代。

谢道韫莫明的感知到了,那些匆匆而过的画面,或许是历朝历代之中,发生的一件有一件大事。

比如,刚刚经过的那幅图,似乎是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之上。

又比如现在正从眼前经过的画面,仿佛是扶苏和蒙恬在北疆收到了赵高派人送去的假圣旨。

或者,再次一闪而过的一幅图。

分明就是天幕刚刚才盘点过的,那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纵横数千年只此一人的女帝。

这些在无数个历史节点中发生的,影响千万人的大事,在天幕之中那个人的眼里,只不过是一张一瞬间就可以划过的图片,而对于她们这些人来说,却可能无比重要的事情。

就如同,谢道韫从一开始观察这个天幕以来,就感受到的一件事。

那便是,无论天幕里面的人,在诉说怎样动人怎样可怜又怎样悲壮遗憾而故事,她都可以用一种欢快,好听甚至带着愉悦的声音来叙述。

无数人的生死,无数人的生活,在她的眼里,也许不过是饭后茶余的谈资,而正处于风暴中心的她们,其实也只不过是一只可有可无的蝼蚁。

谢道韫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她忽然觉得她好像想太多了。

不希望自己的私事被拿来盘点的想法,和希望从天幕中得到预言的双重冲突,让她整个人都变得焦躁了一些。

因为信息差以及关系到自己的原因,她好像对天幕里人带着一种莫名的敌意,实际上这种敌意是完全不需要的。

就是天幕把她对王凝之很不满意的婚姻状况宣之于众,也未必就是什么坏事。

也许谢安在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会觉得自己之前的决定完全是错误的,然后亲自来王家帮她合理呢?

谢道韫觉得自己在痴人说梦,王家和谢家的婚事,多少双眼睛盯着,里头又牵扯了多少没办法放在台面上说的利益纠葛。

就算谢安再怎么喜欢她,再怎么为她考虑,已经定死了的姻亲,就不可能因为“她不喜欢”这样的小事解除。

当然,她更不寄希望与王凝之“浪子回头。”

按照人设来说,“浪子回头”应该是王徽之的人设,王凝之不是浪子。

浪子有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改变自己,也有可能在天幕的苦口婆心中,变成一个稳妥可靠的人,哪怕只是一两天情绪到那里了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但比起一个浑浑噩噩,昏昏沉沉过日子的平庸之辈,忽然在一夜之间变得目色清明,找到了人生的正确方向,并且变得很有学识与才华。

都显得那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谢道韫一直都是个很有理想的人,年轻时候可能也会幻想,但她从来不会妄想。

有的东西是先天注定的,有的东西是后天决定的,但是后天很难影响先天。

就好像王家子弟一模一样的教育方式,既能出的来王献之,又能出的来王凝之一般。

谢道韫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她觉得上天给她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家事、才学、天幕、亲人、种种种种,实在算不上薄待,

有得就有失,也许与王凝之的婚姻,就是她人生道路了的那个“失”字。

这般安慰自己,她仿佛,就不觉得难受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