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开局给周幽王剧透烽火戏诸侯[历史直播] > 第85章 第八十五章 三合一

第85章 第八十五章 三合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85章第八十五章三合一

那天,李煜趁女英忙于皇后的丧礼,特地接见了他的父母。

随后,向他们表明了自己有意让女英做继任皇后的打算。

但出乎意料的是,从他们的脸上,李煜并没有看见丝毫疑惑或者想要婉拒的神色。

实际上,他们是可以拒绝的,娥皇刚死,即便拒绝这件事情会让李煜生气,但他也绝不可能对娥皇的父母做出什么事来。

更何况,他本来就是一个极其心慈手软的人。

只不过周家夫妇的表现却让他觉得很奇怪。

奇怪又不奇怪,或许他们早就有这样的打算了,早在当初奉旨,送了女英进宫的那一天,就已经料到了这样的结局,甚至于,他们从一开始就是这样打算的。

而那一点点,很难从眼神之中捕捉到的犹豫,也只不过是听了天幕所言之后的质疑,但归根结底,他们也是希望女英留在宫中的。

有了这样的了解,李煜对自己所做之事,便更加的有信心。

那天他在城楼上看着女英从跟随父母到拜别父母,无疑他的内心是十分快乐的。

如果说对他而言,皇宫是个监牢,皇位是个躯壳,那么在这样的日子里,有人陪他当然最好。

从前那个人是娥皇,娥皇不再了,就换作她的妹妹吧。

由她与自己一同面对势如破竹的宋军,风雨飘摇的国家,以及破败不堪的朝堂。

这样的想法似乎有些自私,但他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

女英在皇后的寝宫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知道最近她才发觉从前在姐姐近旁伺候的那个宫人许久不见了。

不是她观察能力不强,实在是最近太忙了,一时之间,她注意不到身旁少了一个熟人。

女英未曾搬进正殿,李煜可以发疯,但她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这段时间以来,她一直住在从前姐姐分配给自己的小房间里,无聊的看着日出日落。

她也不知道今天是哪根筋忽然搭对了,就想起从前那个仔细谨慎,照顾起人来小心又细致的宫人。

原本在姐姐去世以后,宫中的宫人有了其他的分配或者调任也在情理之中,她也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心上。

傍晚的时候,闲来无事,随口问了一句,那个宫人去哪里了,谁知身边的侍女却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她们的表现终于让女英起了疑心,于是,她正色追问道:“你们说啊,她究竟去哪里了?”

侍女知道糊弄不过去,才回答,往日在皇后身边近身伺候的宫女,因为撞破了陛下和女英的私会,并将这件事告知了皇后,惹得皇后勃然大怒,被罚去做苦役了。

宫女本不想将这件事告知女英。

因为她很有可能是未来的皇后,看得出来女英和先皇后的感情深厚,这种事情除了让她心烦或者愁闷之外,达不到任何的效果。

对于他们这些普通的宫人而言,如何讨好主子才是最重要的,给人添堵这种事,能少干就少干。

然而女英的脸上却并没有露出应该有的悲伤或者愧疚。

她听到那个侍女的遭遇,只是淡淡的点点头,随后自言自语:“原来是这样啊!”

随后,就什么都不说了。

并不是女英有多冷血,当然她也算不上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那个侍女因为自己承受了姐姐的怒火,莫名其妙的遭到了惩罚,实在无辜。

可是无辜的人,又何止她一个。

女英想,如果注定了会下地狱,那多一条罪状少一条罪状又有什么区别,她的心力有限,已经不愿意再去在乎这些事情了

而关于李煜总是来询问的那个答案,则更是可笑。

她想,就算她答应了又怎么样,皇后丧礼才结束不久,李煜敢在现在册封她为皇后吗?

这种草率的行为,如同明摆着告诉别人,在皇后还没死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好了什么时候册封皇后的妹妹了。

所以他不敢。

因为他也担心他人的看法以及百官的质疑。

因此,即便他再急切的想要等待一个结局,也只不过是表面上的急切,心中倒淡定坦然多了。

而这种表面上的急切,可以给宫中所有人以及女英一个错觉,那就是他真的很爱她。

只不过他的爱有几分真几分假,只有他自己清楚,别人无从得知。

又或许他确实是爱的,但这爱,可以分成很多份,一份追忆姐姐,一份喜欢自己,剩下的送给别人。

天下男人大多如此,更何况,他是君王。

就算女英沉浸在皇后去世的悲痛之中,李煜仍然可以找到别的乐趣或者别的女子,比如近日出现在宫中的那个回鹘女窅娘。

窅娘是一个十分与众不同的女子。

由于身上的回鹘血统,她的长相也许清秀娟丽的江南女子有很大的不同。

长长的卷发,深邃的没有,高耸的鼻梁,以及她的能歌善舞无不是吸引李煜的制胜法宝。

所以,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李煜还是死磕自己,让女英也十分的不理解。

也许这就是他所说的爱吧。

他爱自己,也可以爱其他的所有人。

浅薄又匆忙,仿佛这份爱,仅仅是让他从烦闷又绝望的国事之中能有稍微透口气的机会罢了。

而对于这些,能够让他感到放松的人,是谁不重要,多一个少一个也不重要。

因此,他可以一面为了姐姐感到惋惜愧疚,一面喜欢自己,还有一面,宠幸窅娘。

女英坐在殿门口的台阶上,看向天空中,那道安静的光屏。

她想这道天幕在提起李煜的名字,并浅显的说了一些会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虽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但她还是很想知道,它下一次出现会在何时,会带来什么又会改变什么。

如果南唐覆灭已成定局,那他们这些注定了要受牵连的人,能不能通过什么方法不受牵连。

想到这里,女英又觉得可笑。

怎么能不受牵连呢?

她连皇宫都出不去,李煜自然不可能抛下国家,他们自然应该与南唐共存亡。

不论提前知道了什么结果,南唐与大宋国力相差巨大,若要强行抵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就算他们提前知道了大宋什么时候会打过来又有什么用,打不过也还是打不过。

所以,李煜现在在担心什么,又或者在逃避什么?

反正自从赵匡胤篡位之后,他便一直在给大宋缴纳岁贡,并以大宋为尊,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妥协,或者不能忍耐的呢?

......

西汉。

卓王孙派去蜀地监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人,按时回来向他禀告自己的工作成果,同时也将卓文君和夫妇二人的生活近况一一说了出来。

由于去蜀地的时间也有大约半年了,若要事无巨细的把事情说完,也要耗费不少的时间。

他怕时间太长,自己忘记,于是在回程的路上,列了很长的一条单子,把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两人发生的所有事情一一记录了下来,就等着这个时候读给他听。

派去监视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人姓王名石。

名字普通,人也普通。

在认识卓王孙以前,他本是个老实本分,走南闯北的生意人,收入微薄,仅能糊口。

当有人给他介绍这份替首富监视女儿的工作时,他一开始是极为不屑的,设置还嫌弃介绍人耽误了他工作。

然而有钱人有多有钱,他是一点儿也没有想到。t

监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这份工作,要比他从前赚的钱多好几倍。

钱多,王石自然对老板尽心,在记录的时候也就事无巨细,连他自己都感觉有些啰嗦。

但卓王孙一直没有叫停,所以王石说的也就更加起劲,比如卓文君是怎样当垆卖酒,司马相如又是怎样像一个店小二一样,帮着收拾酒馆,洗碗、揽客的,他们夫妻二人怎么讲生活以及生意经营的蒸蒸日上。

又是怎么蹭天幕的热度,怎么平衡做生意与写诗之间的柴米油盐,以及风花雪月的。

他还说,大人您放心吧,姑娘和姑爷过的还不错,您不用担忧了。

只不过这话说出来,王石又后悔了。

要是卓王孙真的一点都不担心,那他以后的工作岂不是要无了?

王石的担忧有些多虑,因为卓王孙听到这样的消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什么能让他开心?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过的越惨,他越开心。

显然,他并没有料到一向娇身惯养的卓文君,可以放下身段,不顾大小姐的体面,为了生活而费心的经营酒馆,同时也没有料到司马相如能够丢下他的文人风骨,参与到这种看上去并不是那么高级的事情中来。

作为年长者,他以自己的经验预估他人的心智,可是他出错了。

按照卓王孙的设想,年轻人因为一时的冲动非要在一起无可厚非,但是贫穷以及生活的苦痛总会将他们打倒的。

卓文君虽然嫁过一次人了,但她前夫死的早,她也年纪尚小,未曾感受过婚姻之中的困苦,婚姻之中光有爱是不行的,没有钱财支撑的爱情又能维持多久呢?

他等着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在日复一日的磋磨之中感受到生活的不易,然后卓文君伤心欲绝,司马相如也逐渐消沉,卓文君看清楚司马相如懦弱无能的真面目。

最后的最后,他从天而降,拯救危在旦夕的女儿,将她带走回家,另觅夫家。

这才是最圆满的结局。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怎么事情好像和他想象的步骤不太一样了呢?

卓王孙也不是不盼着卓文君好,卓文君的反叛,离家出走,以及和男人私奔让他丢尽了脸面是一回事。

司马相如的才华以及文采不能当饭吃却是另外一回事。

有情饮水饱,但情又怎能真的当成饭吃,卓王孙自认为不是个太过古板,毫不留情的父亲,但是司马相如现如今也确实没有达到他对女婿的选择标准。

可是现在,女儿好像不会回来,也不会向他妥协了,这成为了卓王孙现在最担忧的事情。

他皱眉又舒眉,再次皱眉又再次舒眉。

站在堂下的王石视力极好,他看清了卓王孙的一举一动,却没能看透他心中的想法。

对他而言,现在老板的每一条思绪都有可能影响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当然,他是很想将这个工作做下去的,除了要两头跑以外,这个替富豪监视女儿的高薪工作可以说是没有一点的不好之处。

所以他希望在还需不需要自己这件事情上考虑的清楚一些。

而卓王孙想的则是,他要不要腆着老脸去找女儿女婿求和。

人年纪越大,心态就越会发生变化,若放在前两年,卓王孙气急了,估计找人暗杀司马相如都有可能。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担心时间久了,父女之间隔阂越深,他就越是难以挽回感情。

所谓的面子在亲情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卓文君的酒馆生意再好,终究需要抛头露面,若是万一生意不好了,更加麻烦。

如今倒是可以靠着天幕或者司马相如的才子之名吸引一些人,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卓王孙越想越觉得他们那个酒馆不靠谱,现在甚至已经在思考要分多少财产给卓文君了。

至少让他们的生活不再那样的窘迫,自己吃点亏便吃点亏吧。

......

然而父亲的善意,卓文君未曾了解。

天气越来越热,酒馆的生意也差了不少,好在前段时间的营业收入还有所结余,所以这段时间她和司马相如靠着吃老本,过的也不算太差。

还有一件事情值得高兴。

那便是,一直以来对面巷子里那个探头探脑的人好像不见了。

这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算是个好消息,因为这至少意味着,父亲对他们两人的监视暂时告一段落。

没有生意的日子,两人也都不怎么着急。

或许是没有过过真正意义上的苦日子吧,他们对于酒馆的生意不好并不怎么在意,反倒觉得轻松了不少,可以去享受在离家之前设定好的那些风花雪月的日子。

司马相如又在写文章了。

卓文君当初就是看中了他的文采,才一意孤行与他私奔,所以他写文章的时候,只要有空,她都会坐在一旁观看。

只不过司马相如写到一半的文章放在了一旁,只认真的端详桌面上短短的一个句子。

“此心安处是吾乡。”

卓文君走到身侧,默默的将那个句子念了出来。

她对这个句子只有一点点的印象,像是不久之前,天幕提过的,卓文君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这句,没想到司马相如也是。

这时宋朝的苏轼所做之词。

现如今用来形容他们夫妻二人的境况,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都不清楚,词是一种什么体裁,更不曾接触过这种东西,但世间情感大多想通。

没见过,不代表不能与之产生共鸣,即便这样的共鸣相距了上千年。

所以说文学以及文人,就是一种很神奇的设定,天幕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完美桥梁。

这道桥梁能够让像个牵连,完全不相干的人,通过文字让情感产生交集,并且惺惺相惜,痛恨不同处于同一时代,难以交心。

但君子之交,哪怕是神交也完全够了。

不得不说,天幕之中出现了好多诗句,都足以让司马相如动容,也让他知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能在历史上留有一席之地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可是不管这段时间里,他听了多少让自己感到震撼的诗句。

不管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多飘逸,不管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包含了多少沧桑。

真正能使他动容的,确实苏轼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因为这首诗是他当下的心情与境遇,同时他也很羡慕苏轼。

司马相如自认为自己是有才的,只不过运气不好,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可是天幕里说的那个苏轼运气就很好,从一开始,就找到了那个看重自己的伯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