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剥夺金手指(清穿) > 第30章 格格多子多福(三十)

第30章 格格多子多福(三十)(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30章格格多子多福(三十)

这道圣旨一出,才是彻底表明了大公主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

潜邸侧妃所出之女,并非嫡女,却被封固伦公主,放在前朝,妃位所出的和硕公主晋封为固伦公主的,只有固伦荣宪公主一人,但那时康熙帝已经登基数十年了。

而大公主在新帝刚刚登基时就被册封,可见荣宠。

大公主眨了眨眼睛,笑道:“我最先,往后兴许就轮到妹妹们了。”

她是皇阿玛的长女,皇阿玛要封她们姐妹三人做固伦公主,那必然以她为先。

那是自然,兰箐箐心中默念道,即便皇上迟迟不封,等事情尘埃落定时,她的三个女儿必然为固伦公主。

二公主兴高采烈,“那必然的,皇阿玛对我们三姐妹多好,要是不成也无碍,大姐姐成为固伦公主就好。”

额娘没有阿哥,大姐姐作为额娘长女受封固伦公主,就是给额娘脸面添彩。

无论何时,姐妹仨想的还是在宫里的额娘,额娘待她们好,她们必然要让额娘安享晚年,不让任何人欺负额娘。

三公主暗忖,若是皇阿玛只封大姐姐为固伦公主,她就对跟皇阿玛撒娇,争取让皇阿玛将她们三姐妹都封做固伦公主,到时候,宫里子嗣再多都无碍了,她估摸着三十三个阿哥,能封亲王的寥寥无几。

但是固伦公主便堪比和硕亲王身份了,有她们三姐妹在,额娘在宫里底气十足。

事实证明,皇帝儿子多了也是种烦恼。

整整九个阿哥到了待婚年纪。

嫡福晋在承干宫不光要安排太妃们去处,还得想着怎么给这九个阿哥相看嫡福晋。

阿哥们多了就不那么招人待见了,并非人人都能娶上名门贵女,即便是皇子阿哥。

嫡福晋暂且将这事压下去,先管好太妃们,等皇上大封后宫后,她那时再给九个阿哥考虑嫡福晋也不迟。

新帝勉强将朝廷之事安置好,百忙之中抽空去承干宫坐下,目的是为了商量潜邸旧人们的册封。

嫡福晋的意思是效仿先帝,破格册封七嫔,四妃照常,如此一来,整整十一个格格都能居于主位。

而两个侧妃就自然而然坐上贵妃之位。

但皇帝并不这么想,他慢慢思忖,“十一位格格封贵人,箐箐封贵妃,宋氏封嫔。”

福晋大吃一惊,十一位格格封贵人也算常理之中,先帝就曾将好多身份不显但生了子嗣的妃子当作庶妃安置,这十一个格格出身不显,虽大多有三个子嗣,可出身是缺陷,且又没有侧妃身份,封做贵人也算合适——

只要是侧妃,哪怕平生没有生养、没有资历、没有出众的家世或宠爱,总能成为一宫之主。

这十一个格格败就败在她们只是格格身份,而且子嗣太多了,新帝不缺子嗣。

“宋氏封嫔?万岁爷,宋氏毕竟是您潜邸侧妃。”

福晋虽不喜宋氏,但秉着中宫之主的身份,她总得走走流程劝劝万岁爷,即便她心里是真的对这事感到惊诧,也不曾说过李氏封贵妃这点,她就针对宋氏。

“箐箐给朕生下三个聪慧机敏的公主,且两个公主抚蒙,功劳之大在其他妃子之上,”新帝眼睛眨也不眨说出这等荒谬之话。

事实是,新帝并不准备让小女儿抚蒙,还在登基前就迫不及待将二女儿接回京,便想着以后三个女儿的公主府都挨着靠着建,日后都住在京城。

而且新帝确实不心虚,他二女儿确确实实抚蒙了,劳苦功高,怎么就不能留京陪皇阿玛额娘了。

他就三个女儿,他也就三个女儿!谁敢说他,他非得好好看看那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那得是无父无母,无子无女,一生天煞孤星的东西。

“宋氏为朕生下三个儿子,按理说也得有个妃位,只是十一个格格为贵人,宋氏身份倒不好太高。”

这也关宋氏两个儿子被废的原因,若是宋氏三个儿子皆好,为了巩固继承人的身份,皇帝说什么也得将宋氏封妃,但宋氏不仅两个儿子被废,弘时年纪跟三十个阿哥差距不大,还不爱读书,文不成武不就。

皇帝又不是亲王,弘时当个世子还可以,毕竟只要居长将其他兄弟压下去,使后院安宁就好,可让弘时当皇太子,皇帝可得好好斟酌了。

宋氏位份不宜太高,但是也不能不为主位,那么嫔位就是最好的安排。

福晋反应过来皇帝意思,难得对宋氏起了一丝怜悯之心,宋氏早些年为自己生下三个儿子多自豪得意,到头来,也不过是嫔位。

当然,她乐见其成,甚至对李箐箐成为贵妃满意之极。

李氏不争不抢,这些年安分守己,又为万岁爷生下三位公主,当上贵妃理所当然。

帝后二人对自己的偏心视而不见,还觉得有理有据。

“那万岁爷可还等内务府拟定封号?”

皇帝摇头,“贵人不必拟封号,皇阿玛册封贵妃时从未给过封号,朕随皇阿玛,箐箐今后是李贵妃,而宋氏封嫔,是得有个封号,福晋可有主意?”

说起这个,福晋就精神了。

宋氏平生最是自得自己有三个阿哥,并且屡屡不敬主母——看在宋氏后期勤勤恳恳低声下气的份上,她不在意给宋氏一个极好的封号,还望宋氏得了封号后,别再重现以往的傲慢了。

“妾身确实有个想法,万岁爷,您觉得‘懋’字如何?”

‘懋’字在满语中意为勤勉,皇帝琢磨会儿这个词,跟宋氏不是很搭配,不过福晋既然这么认为了,那便用‘懋’字吧。

“那就懋嫔了。”

帝后二人三言两语便敲定了封号之事。

数日后,为新的一年,皇帝以雍正为年号,是雍正元年。

皇帝颁布圣旨,尊生母德妃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曰仁寿皇太后。

皇帝潜邸正妃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入主承干宫为中宫居所。

潜邸侧妃李氏封贵妃,全族从汉军镶白旗包衣擡进汉军镶黄旗,不但出了包衣籍,还成了正儿八经的上三旗人,不管皇上是因为李贵妃生下的三个公主对李氏一族格外优待,还是觉得潜邸侧妃理所应当得到这个待遇,皇帝的做法必然招来侧目。

景仁宫的奴才个个兴高采烈,兰箐箐心情更是不错,封做贵妃,这个结果跟她想的一样,果然,皇帝喜爱女儿必然不会让女儿生母位份过低,也不让女儿生母出身被人说道。

生下三个公主的李贵妃都能得到这么高的位份,其他还未受册封的妾室就更是期待了。

不过显然惊喜只发生在李氏身上,依次下来,从宋氏开始,各人位份皆不尽人意。

宋氏作为潜邸第一侧妃,为万岁爷生下三个儿子,到头来只封了懋嫔,并没有格外擡旗,仍是民籍汉女。

懋嫔得知后不可置信,她怎么这辈子跟上辈子的位份一模一样,这怎么可能,她为万岁爷生下三个儿子。

她极其艰难起身,望着宣旨女官的背影喃喃自语,“为何本宫只是懋嫔,李氏生下三个女儿居然能封贵妃。”

李氏居然比上辈子的位份还高,同从前一样押在她头上,怎么会这样?

懋嫔强装镇定,想起钮祜禄氏上辈子初封便是熹妃,过了好几年才封熹贵妃,想来皇上是想让她在宫里积累几年资历,等到了时候就将她封妃,如同钮祜禄氏上辈子走过的路——

上辈子这位皇太后就是初封妃,后封贵妃。

钮祜禄氏还是满洲大姓出身,而她是民籍汉女,皇上想擡擡她的身份,不惹人说道,必然要让她封嫔,日后等她资历上来了,便无人敢说她出身低了。

这么一想,懋嫔能镇定下来了。

李氏能封贵妃只是因为她没有儿子,皇上大可纵容地封,但是她不一样,她是未来天子生母,皇上必然细细斟酌。

她该安心才对。

不管懋嫔是不是自欺欺人上瘾了,在十一位潜邸格格都封贵人的消息传出后,懋嫔愈发相信自己的猜测。

而十一位贵人只觉得自己天塌了,原以为公主不如皇子身份贵重,结果到头来,不管是宋侧福晋还是她们,但凡生下阿哥的,都不如李贵妃生下三位公主更招万岁爷待见。

可她们都这个岁数了,万岁爷十多年不曾来她们房里,还能指望自己怀孕生下公主?想都不要想了,三十多个阿哥,只能说万岁爷儿子缘强,女儿缘弱,这几十年只有李贵妃所出的三位公主。

位份之事没了指望,九位贵人便盼着皇后娘娘给自家儿子相看出身贵重的贵女为嫡福晋。

她们儿子能争皇位,这也是她们少数能盛过李贵妃的地方,日后她们有机会成为大清皇太后,而其他人不过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皇后显然为难了,还没等她跟皇帝商量这事,皇帝心思全在小女儿的婚事上了。

“贵妃,朕思来想去,知溪还可再等一两年出嫁。”

“万岁爷,妾身没意见,知溪这孩子年纪还小,皇家娇养长大的女孩儿留多少年都无碍,额驸能尚公主是他全家的福气。”

兰箐箐睁眼说瞎话,反正三个女儿最终留京,自由进出皇宫,早嫁人和晚嫁人对她来说区别不大。

只要女婿不想失圣心,就必然不会想着纳妾一事,大清的固伦公主能容得了他见异思迁?那不可能。

只不过皇上明显不愿女儿早早出嫁,顺了皇上意思又何妨,若非早年做主的不是皇上,皇上早就将大女儿和二女儿也一并久留了。

雍正深以为然,那就再留两年吧。

皇帝心情舒畅,大手一挥,转手就将二女儿和三女儿也晋封为固伦公主。

二公主为固伦怀淑公主,三公主为固伦怀惠公主。

先前众人猜测的皇上是特地擡举贵妃之女的身份的说法顿时不成立了。

皇上这哪是擡举,分明在皇上心里,这三位公主就是固伦公主!配得上皇后嫡出女的身份和待遇。

照这样说,皇帝一开始只封了固伦怀恪公主,还是皇上克制住冲动的结果,不然一下子三个固伦公主,皇上倒是高兴了,他们就刺激坏了。

也就是在这时,好多人才真正明白李贵妃有这三个女儿多幸运,而她们光是生下阿哥也不顶用,李贵妃的女儿能都是固伦公主,但她们的儿子未必都是和硕亲王,李贵妃能凭借三个女儿封贵妃,但她们有了儿子也只是贵人。

彼此身份的天差地别,终于有人后知后觉了。

因此更多的人紧抓儿子嫡福晋身份了,若是她们儿媳妇出身高贵,是不是能让她们被皇上高看一眼。

那空悬着的五个嫔位,不知招了多少人觊觎。

同样都是生下儿子,凭什么宋氏能坐上嫔位,她们却不能,宋氏又不是因为生了女儿才被万岁爷看重,她们的儿子哪里比宋氏的儿子差了。

万岁爷重视李贵妃,她们没意见,但是凭什么重视宋氏,让宋氏坐上嫔位,她们心里不服。

好些人咽不下这口气,都不将宋氏曾经是侧福晋的地位放在心上——既然都是皇上妾室,何来高低贵贱,宋氏有三个儿子,而她们大多数人也有三个儿子,宋氏能当上嫔位无疑是极其招恨的。

她们十一个人居然都沦落成宋氏的陪衬,宋氏的两个儿子还是被废了的,弘时不好学不勤奋,如何服众!

在不知不觉间,好多人盯上了宋氏的嫔位以及弘时作为皇上顺位继承人的‘长子’身份,没有谁真正将李贵妃放在心上。

毕竟李贵妃身份虽然贵重,但她只有三个女儿却是不争的事实。

即便再在意、再羡慕李贵妃,她们清楚李贵妃这辈子当上贵妃便是尽头,但她们不一样,有机会图谋大清皇太后的身份。

李贵妃为高位就当是她们对后宫妃子的宽待,日后为皇太后时,李贵妃的存在便是她们忆起旧时潜邸回忆的关键人物,最重要的是,始终威胁不到她们。

……

皇帝登基,前朝后宫有忙不完的事,因此阿哥们的婚事都交给皇后过目,兰箐箐作为拥有协理后宫之权的妃子,也得帮皇后处理这事。

兰箐箐扫了眼贵女名册,上面都是些高官之女,但并非人人都是大姓出身,这一批贵女,有的是小姓出身,有的虽然跟大家族一个姓,但祖宗不是同一个,等同于小姓出身,仔细比较起来,没有一个形成四福晋董鄂氏家族那样的世家规模。

“娘娘可想好了?”兰箐箐翻了好几页,感觉排行靠前的这九位阿哥还是走运了,再过两年就轮到那二十一位阿哥的婚事了,到那时,他们匹配的贵女出身只会更低,甚至是汉军旗格格的出身——

大清甚少出现汉军旗出身的皇子嫡福晋,若是非得说一个,那就是先帝大阿哥继福晋张氏,但大阿哥是继娶,继福晋的身份只会被发妻身份低。

在原剧情中,雍正帝的小儿子弘曕也娶了汉军旗贵女范氏为嫡福晋,不过那时候他已经被新帝过继出去了,也就说不上是皇子阿哥的尊贵身份,毕竟宗室中迎娶汉军旗贵女为正妻的子弟不少。

而今朝,估计这种情况会在皇子阿哥中盛行了,从某种意义上何曾不是满汉一家。

皇后笑了笑,“都这些了,送去给万岁爷过目吧。”

“是。”奴才恭敬接过名册。

转头皇帝圣旨颁布——

九个阿哥的嫡福晋从前到后依次是郎中顺岱之女戴佳氏,六佐领三泰之女纳喇氏,员外郎萨哈岱之女伊尔根觉罗氏,轻车都尉豪山之女巴雅拉氏,郎中雅尔布之女乌苏氏,布政使罗延泰之女完颜氏,头等侍卫都里玛之女瓜尔佳氏,副都统兆乃之女太楚鲁氏,将军富亮之女富察氏。

这些人名依次看下来足够让人眼花缭乱,更不用说等二十一个阿哥娶妻时,那场景,足够震撼人心。

九位贵人见儿子迎娶世家贵女的目的不成,只得安慰自己,至少这比大阿哥和三阿哥的婚事好,万岁爷这般看重三位公主,她们只要让儿媳尽快生下小孙女,必然能讨万岁爷欢心。

这些年,大阿哥夫妇和三阿哥夫妇各自生下一子,不知是不是注定没有女儿缘,熬了这么多年都不见有一个女儿出生,她们的儿子大可比谁先生下万岁爷的大孙女。

只要她们率先有了孙女,不愁万岁爷不会看重她们儿子。

于是每个刚娶妻的阿哥,一经成亲,就忙着生孩子。

他们之中没有格外机敏的,皇阿玛一个月都不见得多看他们几次,不似弘时被皇阿玛精心培养,能经常被皇阿玛召见,他们想让皇阿玛眼里有他们,就得想尽办法抓住一切机会。

……

承干宫,兰箐箐最先落座,其次是懋嫔和十一位贵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