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读心后格格走上人生巅峰(六)(1 / 2)
第39章读心后格格走上人生巅峰(六)
四位辅政大臣,两个闹不和,两个暗自结盟,为首的那个独善其身。
太皇太后不可能任由他们这般处事,孙子不过登基三年就能出现争权之事,再过三年,皇帝能不能亲政就更难说了,给大清江山留下隐患不是她的作风。
孙儿聪慧,她已经在考虑让孙子提前亲政一事了,至于如何亲政,尽管玄烨年纪还不够,但自古以来,但凡男子成家,都能被视作独当一面了。
她毅然安排帝后大婚之事。
四大辅政大臣出自私心,都盼着帝后早日大婚,他们心里也有一套说法,即便帝后大婚了,可依帝后的年纪,这不跟从前一样吗?他们不会看在帝王大婚的情况下,让帝王掌权的。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能安排族人进宫了,到时前朝争权,后宫争宠,有了子嗣便可将帝王彻底控制成傀儡,妄想他们得了权力再离身,那是绝不可能之事。
若非他们是先帝册封的四大辅政大臣,是凭借先帝命令以及在朝廷威望行事的,他们胆敢对帝王动手,必然受天下人谴责,他们早就按捺不住自己了。
他们不会将自己的底气掀了,不过没法造反,那还有把控帝王,让族人诞下帝王血脉,往后家族扶持皇子外孙上位,自己仍把控权力的办法。
历史上仗着天子外家身份得权得势,待一日羽翼丰满,掀了帝王江山,翻云覆雨改朝换代的人也不少,权力在握,还怕骂名?恶名易留,清名难得。
风光一回总比碌碌无为好。
不过就目前为止,四位辅政大臣没敢起这种心思,毕竟形势不由人,人的野心是慢慢看到皇室式微从而稳步增长的,但是爱新觉罗氏这个皇室,别的有点不多,但人数多也是数一数二的。
康熙四年,帝后大婚。
成婚当日,兰箐箐跟小皇帝大眼瞪小眼。
经过一天的忙碌,兰箐箐看到床都恨不得长在床上难舍难分。
玄烨戳了戳她脸蛋,“都不起来跟朕说说话。”
“有什么好说的。我天天都能看到你。”
兰箐箐翻了个身,不看帝王了。
玄烨知道她一整天累坏了,不过,他也挺累的啊,今天是他们大婚的好日子,小皇后多看看他啊。
“箐箐,箐箐。”
兰箐箐终于转过身了,啪嗒一口亲在帝王脸上,敷衍道:“好啦好啦,知道你累了,咱们一起睡好不好?”
“再亲一口好不好?”玄烨还挺高兴的,毕竟小皇后主动的时候不多见。
当然他也不会让人看见就是了。
“再亲两口都没问题。”兰箐箐难得豪气,坐起来捧着他小脸便一个挨一个的亲着,亲得他眼睛微眯,还挺满足的。
“亲完了咱们就睡吧。”兰箐箐深沉地想着,现在他们都是生长发育期,不能熬夜的。
她困得眼皮子上下打架,就盼着和好了。
玄烨不大满意道:“今天可是我们大婚的日子,你就这么睡了?”
“没有!我想跟你一起睡。”小皇帝这说的是什么话,她看起来像是会抛下小皇帝单独睡觉的人吗?
兰箐箐被冤枉了,不得不打起精神问道:“你想做什么?”
玄烨委婉道:“你不应该跟朕说说话吗?”
兰箐箐坐直身子,上上下下看着小皇帝,沉思,“你想说什么,我听。”
玄烨这才满意,也假装看不到小皇后昏昏欲睡的模样了,换做平日,小皇后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但是今日是他们大婚的好日子,他肯定不会纵容小皇后的。
不过小皇后为了他强打起精神,心里是有他的,玄烨也不想让小皇后累成这样,便快快开口,“朕成婚后,要是娶妃子,你怎么想?”
兰箐箐心里疑惑,都成为皇帝了,她总不可能盼着他一辈子守身如玉吧,别说太皇太后不会允许,朝廷臣子也不会啊。
不过根据这两年皇帝表现出来的别扭性子,兰箐箐到嘴边的‘高兴’憋了回去,按照她该有的人设道:
“那怎么可以,我才不要把你送给其他人,我说过要留在你身边,将心比心,你也要留在我身边,所以不许有别人!”
小皇帝彻底满意了,“睡吧。”
就这样?兰箐箐头次弄不懂小皇帝怎么想的了,总感觉她的到来,蝴蝶的不止是一星半点。
因实在弄不懂小皇帝怎么想,心里对任务的看紧让兰箐箐一整晚都睡不着,第二天醒来时,兰箐箐眼底睑黡浮现,皇帝因大好心情一晚上沉沉入睡,握着小皇后的手去给皇玛嬷皇额娘请安时,两人目光深深地落在皇帝身上。
怀疑皇帝是不是做了什么事,才让皇后看起来一整夜都没睡似的。
不会吧……两人才多大,想做点什么事也没这个能耐啊,而且也没奴才传报这等事。
但是不管怎么样,怀疑的目光终究是落在小皇帝身上了,甚至怀疑玄烨太过高兴,闹得箐箐一晚没睡。
小皇帝此时还挺高兴的,虽然注意到小皇后眼底下的睑黡,但他只认定昨天大婚流程太累人了,小皇后睡了一晚上还没养足精神,待会就带小皇后回去补觉,他去上朝应付那一个个老匹夫。
因此他给两位长辈请安的速度加快了,也不想着留下来陪长辈说说话,一走完流程就带小皇后回去睡了,自己去上朝。
兰箐箐沉默地看着他背影,他自己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心里没个谱吗。
算了算了,还是睡吧。
兰箐箐蒙上被子,感觉自己再不睡,两眼一睁一闭,日子就到头了,
……
今日上朝,玄烨明显感觉到以往安静的索尼都有些躁动了。
是因为他大婚一事?
朝廷宗亲有提起皇帝大婚后,四大辅政大臣理应归权,却被鳌拜一声‘万岁爷年纪尚小,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喝止。
他竟是明晃晃将自己对帝王的不信说出来了,就差没明说,皇帝还是个稚儿,不足以担当重任。
玄烨心中岂能没有怒火,但他一直引而不发,在羽翼未丰之前,他要是打草惊蛇,也谈不上有能耐稳住大清江山了。
内忧外患,在朝廷上四位辅政大臣各存心思,而朝廷之外还有一大堆急需安抚的汉臣。
他得稳住。
直至鳌拜提起,“万岁爷大婚后,后宫除却皇后娘娘,空无一人,奴才恳请万岁爷广纳贵女,充盈后宫。”
他侄女不行,他还有其他族人的女儿,反正跟他鳌拜有关系就行,大不了成势了,再过继族女到自己名下。
“万岁爷,鳌拜言之有理,奴才恳请万岁爷广纳宫妃,以安天下人之心。”遏必隆本就有私/欲,他大女儿除了是庶福晋所出,于血缘上着实谈不上高贵,进宫后当不上高位。
但是他大女儿千不好万不好,那也是他的女儿,皇上生母不过是汉军旗宫妃,都能当上圣母皇太后,他女儿还能比一个汉军旗宫妃差?
若是他长女进宫后,不得皇帝重视,撑过这几年,他二女儿也到了年纪了,以他二女儿嫡女的出身,必然一进宫就为高位。
“万岁爷,奴才附议。”
苏克萨哈欣然同意,跟鳌拜不和不代表他在皇帝纳妃这事上持不同意见,他还巴不得皇帝多多纳妃,最好将叶赫纳喇氏一族的适龄女子都纳进宫里才好。
多个人,还多份机会。
皇后之下的皇贵妃位份还明晃晃摆在那呢,就一人能当,当了就堪比皇帝平妻,所出之子亦是嫡子。
满洲女儿没法跟蒙古女儿相提并论,但是以先帝对蒙古贵女的忌惮,皇上未必乐意让皇后诞下子嗣,说到底,还是他们四位辅政大臣的家族贵女争个高低。
谁先当上皇贵妃,谁就占据了先机,一旦皇帝驾崩,即便他们女儿都诞下子嗣了,可大清朝可不似大明朝,不是嫡子就是长子继位,他们是不管谁居长,他们只管谁诞下的血脉最尊贵,谁生母地位最高,两相结合,才是最优秀的皇位继承人。
索尼作为四大辅政大臣之首,他的威望是四人中最高的,如果说其他人是迫于鳌拜权势威胁,才不得不帮他说话,但索尼一旦开口,不用多说,自有人附议。
但他始终没开口,先前他念着帝王手段绝不止于此,他得谨慎行事,要在皇上最难的时候雪中送炭。
可是此情此景,却容不得他多想,后位是蒙古贵女的,但是妃位无人居之。
什么时候雪中送炭都行,但错过这个时机,日后他孙女想进宫,那就难了。
他的沉默便是默许。
而玄烨自知他们虽是提议,但若是他不应,日后必然纠缠不休,不过他也不慌,他早就跟皇玛嬷和皇额娘商量好了。
“朕会考虑的。”
他摆了下手,奴才立马喊道:“退朝,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如此一场乌龙般的上朝,让不少臣子摸不着脑袋,万岁爷说他会考虑,但这纳妃不就是一句纳或不纳的话吗?如此大费周章,怕是还会出乱子。
不久后,皇太后召见索尼孙女赫舍里氏、苏克萨哈嫡女叶赫纳喇氏、遏必隆长女钮祜禄氏和鳌拜族亲之女瓜尔佳氏进宫。
介于皇帝跟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商量好。
婆媳二人一致决定效仿早些年太皇太后将孔四贞认作养女,封和硕格格之举,借口将四位满洲格格暂时带进宫抚养,待皇帝能圆房后,再纳做妃。
若是后位未定,太皇太后必然从辅政大臣中择一忠心耿耿之人的血脉为皇后,分化其势力,让其他人自乱阵脚,只是后位已定,皇后还是她族亲,她就不可能还放纵四位辅政大臣的血脉在后宫横行,甚至放纵她们诞下子嗣。
皇后的存在就注定太皇太后不可能将他们当做自家人,一旦贵女之中有人生下孩子,皇后的孩子能不能保住,皇帝皇位会不会被人算计是另一回事。
所以她和皇太后都十分配合皇帝主意,将这四位贵女送进宫抚养一段日子,美其名曰等皇帝到了年纪就纳妃,但是等皇帝到了年纪,也就能亲政了,权力在握还怕什么。
到时皇太后直接将这四位贵女认作养女,封做和硕格格,给她们找好门当户对的夫君,传出去又是一桩美事,反正皇家认养异姓女儿封做和硕格格也不是头一桩的事了。
要是有人问起不是要纳做妃吗?口头上说的事,没立下凭据,那怎么能叫事。
太皇太后挺乐意帝妃变姐弟妹的,只要别威胁到流着科尔沁血脉的皇子继位,不用皇太后,她也能亲自认领几个和硕格格,就是到那个时候,皇帝跟这四位贵女就成了姑侄关系了。
不过仔细说来,皇后还是皇帝的表姑姑,皇帝再多出四个姑姑也无碍。
太皇太后心里还真涌现过这种想法,不过看着儿媳快快将四位贵女召进宫,看着相处不错的样子,不得不遗憾打消这个主意了。
……
皇太后的举动,辅政大臣们没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