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清穿]锦鲤饲养手册(十八)(1 / 2)
第230章[清穿]锦鲤饲养手册(十八)
一个月后,兰箐箐便被接去慈宁宫了,她有孕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后宫掀起轩然大波。
皇帝大喜,同月册封安妃为皇贵妃,破格颁布诏令大赦。
大赦天下,大清前两朝帝王也有过此举。
皇太极为敏惠恭和元妃诞下的八皇子颁布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明摆着是将八皇子当作继承人看待的,只可惜八皇子福气太重,无福消受,还没来得及命名便夭折了。
顺治帝将孝献皇后册封为皇贵妃时大赦天下,待孝献皇后诞下四皇子时,难以自控地激动,称四皇子为自己的第一子——
他这时已经有了三个皇子,孝献皇后生下的不过是皇四子,不过因为满人规矩,孝献皇后生下来的子嗣确实能称帝王第一子,其他子嗣都没有资格继承皇位。
而孝献皇后作为皇帝当时的皇贵妃,生下来的子嗣可以看作是帝王嫡子,尽管中原之境不认,但爱新觉罗氏的宗室是承认皇四子是嫡子出身的。
嫡子出身贵不可言,继承皇位不成问题。
因此,帝王将皇四子当作自己的第一子,确实让人指摘不出过错。
只是皇四子也是福薄,只活了三个月,也还没有命名便夭折了。
不然这皇位也不会传到作为皇三子的康熙帝身上了,康熙帝的出身,放在从前是连多罗贝勒都当不上的。
轮到康熙帝时,他这做法跟他皇阿玛的做法有何不同,都是将自己宫妃册封为皇贵妃,大赦天下,或许有一点不同的是,那时顺治帝的孝献皇后还没怀上身孕,而康熙帝的皇贵妃已经怀上身孕了。
但这结果更为糟糕了——
对有心皇位的家族而言更是如此。
皇上将有孕的安妃册封为皇贵妃,还学前面两位帝王的举动,明摆着就是等安妃生下子嗣后,就定下安妃之子的储君之位。
现在朝廷臣子没法违抗帝王旨意,皇贵妃虽然是汉军旗出身,但那是跟大清开国皇帝打下江山的汉军旗世家,跟后来汉人擡旗的汉军旗家族完全不一样。
他们根本没法从身份上指摘皇贵妃。
至于位份,皇上都将皇贵妃册封为副后,这跟皇上实际上的妻子有何不同。
宫里那么多宫妃只当上庶妃,即便被册封位份,也只是在庶妃中打转,可见妃位何其难得。
这跟大清入关前的嫡福晋和侧福晋一样,那都是妻子。
因此,皇上将安妃册封为皇贵妃,只是彻底将安妃的身份提到跟皇后差不多的层次上,尽管中原之境只认皇帝只有皇后一个妻子,可满人清楚自家的规矩,也没有违背祖宗规矩的心思,这皇贵妃只能册封一个,比起妃位的不受制,皇贵妃就是妻子的身份了,生下来的子嗣,于身份上没有任何问题,被册封为皇太子,也没人能找出借口反驳。
这朝廷,始终是满人的朝廷。
因此朝廷臣子们只盼着皇贵妃这胎生下来的是个公主。
要是公主,那其他名门贵女诞下的子嗣就有机会一搏皇位了。
……
慈宁宫,兰箐箐过来住下后,太皇太后一反从前待她不冷不热的态度,待她亲和,关心她这胎子嗣,兰箐箐全盘照收。
太皇太后态度没有任何问题,既然皇贵妃肚子里的孩子会被册封为储君,那就是自家人,皇贵妃今后得是跟她一样入主慈宁宫的身份,因曾孙的缘故,皇贵妃在她眼里甚至比皇后还重要。
从太皇太后这一脉往下数,她孙子不少,曾孙更不少,皇室开枝散叶者如燎原之势,生生不息。
所以她只看重能继承皇位这一脉,孙儿辈她只看重皇帝,曾孙辈那就只看重储君了。
兰箐箐理解太皇太后的心思,并不因她从前的态度变幻而觉得无从适起。
但是跟太皇太后说话还是有些困难的,老人家总是惦记身孕一事,说什么话都能绕到身孕上,相比之下,她更喜欢跟皇太后说话。
皇太后不管宫妃不管子嗣,只管自己眼前事,是一位眉目慈和的长辈,只念着孙女平安长大,跟她很谈得来。
就是在跟她说话时总是看着她肚子里的孩子,眼中带着一丝恍然之意。
兰箐箐好几次想问皇太后在想什么,但话到半截,还是咽回去了。
总感觉问出来的事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