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重生后本宫换夫改命!(三十七)(2 / 2)
或者说,要是她同意他们往后院塞人,估计才符合他们心目中的贤良淑德,她做不来这种事,所以名声也就任由他们添油加醋。
但她名声的突然转变,还是让她颇为惊讶,尤其是帝王的心思难以分辨。
她对帝王帮她没有一丝喜悦,只觉得厌恶感更重了,好在她无需见到帝王,在进宫非得面见帝王的时候,她都以病重掩饰过去了,不管帝王信不信,让她再见到这人,她不觉得自己脾气多好。
要不是系统不贩卖毒药,她早在帝王对她产生那种心思时,就一了百了下药了。
她现在能忍得住,是因为她人品贵重,她能克制住自己。
皇太后似乎意识到什么了,每次都帮她打掩护,她不知道帝王心思是否彻底消散了,但是她不面见帝王这事没有引起任何人怀疑,她的妯娌们只觉得她这身子隔三差五重病一场着实不大好。
便拉着她起来锻炼身体。
兰箐箐都随她们了,这日子过于无趣,总得找点乐子玩玩。
……
最善妒的皇子福晋名声散去后,换八福晋排在最前面了。
八福晋满心委屈,“四嫂,他们可真是会胡说八道,我和八爷的事何时碍着他们了,要不是那些妾室没一个能生养,我这名声也不至于成了容不了人。”
“我先前被骂得更严重,我都不理会他们了,他们口无遮拦,就是在造孽。”兰箐箐伸手拍了下她肩膀,“谁说你了,改天我去见见他夫人。”
八福晋瘪了瘪嘴,“还是别了,我这脾气要是下回遇到他们,我自个儿去说他们,总不能让四嫂替我操心。”论骂人,还是她最厉害。
她恨恨道:“一个两个的,以为我不想八爷有子吗,我每年都往后院塞人,但无一人有子,八爷至今也就一个嫡女,这儿子也不知道何时才有。”
她现在都在发愁了,他们夫妻俩感情好,她并不愿意让八爷断绝香火,再说了,八爷的儿子也是她儿子,也要叫她一声额娘的。
十一福晋看了她一眼,“有个女儿能立得住也好,不像十二爷。”
她摇了摇头,八哥只是生不出,总比有了希望又迎来失望好。
十一爷生养了多少庶子,但庶子每两年就立不住了,不光庶子,庶女也没一个活下来的,她都怀疑十一爷到最后也没有能养成的子嗣。
这种情况下,她都怕了有孕生子,她肯定想要一个子嗣傍身的,只是,她怕自己生下孩子后,孩子夭折了,这种感觉,哪怕只是想想,都痛不欲生。
五福晋对这种事毫不在意,五爷子嗣成堆,她不过是个嫡母,何至于替五爷愁心后院之事,她问道:“四嫂,再过些时候,就是弘晖迎娶嫡福晋的时候了吧。”
话音刚落,其他福晋都投来视线了。
雍亲王不纳妾,因此雍亲王嫡长子的婚事就尤为重要了。
皇帝能容忍儿子不纳妾,未必能容忍孙子不纳妾。
实际上,雍亲王不纳妾,只有一个儿子已经是将江山命脉拿来赌了,如果弘晖也学他阿玛,必然迎来江山动荡。
所以弘晖肯定要纳妾的,除了嫡福晋的人选,侧福晋和后院格格就被其他人重点关注了。
“大概是这个时候了,弘晖年纪到了,不过这事我不插手。”
兰箐箐笑道,“我先前名声算不上多好,要是也插手这事,怕是会惹人多想。”
像是她会不会也把控弘晖后院,她没这个闲心,也觉得无趣。
五福晋叹道:“但愿弘晖妻妾善生养吧,只要子嗣多了,就不会惹来众人惦记了。”
兰箐箐拍了拍她肩膀,“不说这事了,你们既然都闲着,不如跟我学医术。”
教学相长,她觉得这话是有些道理的。
五福晋疑惑道:“学医术?四嫂精通医术?”
她笑了笑,“算不上精通,但是教你们绰绰有余,若是到了你们出师那日,会的技能总会有派上用场时,到时就不总是劳烦我给你们看身子了。”
“好啊。”五福晋不觉得学医术算重要事,不过能跟这么多人一起说说话,比她留在后院对上那些不省心的妾室和庶子庶女好太多了。
九福晋惊叹,“四嫂,你还会医术。”
她已经想不到还有什么是四嫂不会的了,该说果真不愧是皇家养大的格格吗。
“收回你的怀疑。”兰箐箐擡起手就往她脑门上敲两下,她平静道:“你们会的东西越多,将来能帮上我的时候也越多。”
她不知道皇帝怎么就突然变了主意将胤禛推上台,可是机会摆在面前,牢牢抓住才是要事。
等胤禛登基后,后宫之事全压在她一人身上,就算有皇贵妃和皇太后的帮忙,可两人老了,她总不能折腾老人家帮她办事。
但她的妯娌就不一样了,她们年轻有活力,与其一天到晚对着妾室和庶子庶女,不如进宫帮她忙。
她给她们信任和权力,她们丈夫自然不能轻看她们,还得倚仗她们的存在。
“我知道了。”七福晋点点头,她最快应下,自是觉得这事天经地义。
“我也是。”
但出乎意料的是,第二个开口的是十二福晋。
分明在这之前,十二福晋还在为女子不可擅自行事一事苦恼,但今日一看,她已经想通了。
……
康熙五十六年,弘晖迎娶尚书席尔达之女董鄂氏为嫡福晋。
康熙五十七年,弘晖后院格格钟氏生下大阿哥永珅,不久后被提为侧福晋。
康熙五十八年,大抵是搜寻过去的珂里叶特氏一族的方子起了作用,康熙帝远比剧情里的帝王更显精神。
这正是兰箐箐所求的,尽管恨不得康熙帝早日投胎转世,但德妃得先走了,这皇太后之位才不会落在任何一个人身上。
又熬了两年,这期间十三阿哥胤禵早就娶妻生子了,不过因为年龄跟排行前面的兄长差距太远,还远不到能掌兵的年纪,也就造不成任何威胁。
康熙六十一年,本该是康熙帝驾崩的年纪,康熙帝还熬着,但德妃身体大不如前了,这年刚过,德妃便卧病在床,在康熙六十二年五月时,德妃薨了。
康熙帝也没熬多久,在年底时,便紧跟德妃而去了。
一切来的刚刚好,康熙帝虽然生前并未册立皇太子,不过死后遗诏指明了由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
兰箐箐等了这么多年,总以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结果无疑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