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恩科殿试榜单确认(2 / 2)
此言一出,五位辅臣皆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震惊与激动的神色。
老王爷赵颢连忙躬身道:“陛下信任,臣感激不尽!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陛下治理好大宋。”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显然是没想到赵翊会如此放权。
李纲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随即躬身道:“陛下此举,实乃英明之举!
军机处的设立,定能提高办事效率,凝聚朝中力量,共同应对当前的局势。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宗泽和种师道也连忙躬身领命,脸上满是郑重之色。
他们知道,军机处的设立,意味着大宋的政治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而他们肩上的担子也将更加沉重。
蔡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随即躬身道:“陛下圣明,设立军机处,是大宋之福。
臣定当与其他四位大人同心同德,辅佐陛下,共创大宋盛世。”
他心中暗自盘算,军机处的设立,对他来说是一个扩大势力的绝佳机会。
赵翊看着五位辅臣的反应,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个决定有些突然,但却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如今大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只有凝聚朝中最核心的力量,才能应对各种挑战。
而他自己,则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思考国家的长远发展,推行更多的新政。
“好了,”赵翊收起思绪,拿起手中的榜单,沉声道,“既然榜单已定,诸位爱卿也已同意,那便开始‘殿前唱名’吧!”
殿外早已等候着传旨的太监和即将接受唱名的考生。听到赵翊的吩咐,传旨太监连忙躬身应道:“遵旨!”
赵翊的目光再次落在榜单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第一名的名字——沈砚之。
看到这个名字,赵翊的眉头微微一挑,眼神中露出了一丝惊讶与好奇。
他对这个沈砚之并不陌生。
在此次恩科初试中,沈砚之便是第一名。
初试共有十八道题,涵盖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等各个方面,题目难度不小,而沈砚之竟然答对了十五道,拿到了初试的最高分。
当时赵翊便注意到了这个名字,因为沈砚之的答卷风格与其他考生截然不同。
其他考生的答卷大多引经据典,言辞华丽,却缺乏实际内容;
而沈砚之的答卷,虽然也涉及经史子集,但更多的是关于算数、工学、农桑等实用学科的见解,言辞朴实,却言之有物,让人眼前一亮。
赵翊当时便觉得,这个沈砚之是个难得的人才,学的知识很杂,却都很实用。
但他也有些疑虑,毕竟初试侧重的是基础知识,而殿试则更侧重考生的治国理念、应变能力和真才实学。
他原本以为,沈砚之在殿试中能保持前三甲就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他竟然再次拿到了第一名,而且殿试的答卷几乎全对!
赵翊再次仔细翻看了沈砚之的殿试答卷。
殿试的题目涉及治国安邦、军事边防、经济民生等各个方面,其中有几道关于算数和工学的题目,难度极大,就连赵翊自己都需要仔细思考才能得出答案。
而沈砚之的答卷,不仅答案正确,而且分析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晰,甚至还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尤其是在谈到工学方面,他对水利、建筑、机械等都有着深入的研究,描述得极为详细,显然是有过亲身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