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诗词一万首 > 第674章 柳恽《捣衣诗?其一》

第674章 柳恽《捣衣诗?其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捣衣诗?其一

柳恽

孤衾引思绪,独枕怆忧端。

深庭秋草绿,高门白露寒。

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兰。

不怨飞蓬苦,徒伤蕙草残。

……

赏析:

《捣衣诗·其一》是柳恽笔下一首饱含深情的闺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巧妙的意象,生动展现出思妇的孤独与愁绪,传达出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

一、主题情感

1.孤独与忧思:开篇“孤衾引思绪,独枕怆忧端”,诗人以“孤衾”“独枕”营造出强烈的孤独氛围,直白地展现思妇因独处而引发的万千思绪与深切忧伤,为全诗奠定了愁苦基调。这种孤独不仅是身体上的形单影只,更是心灵上的寂寞无依,奠定了全诗深沉的情感底色。

2.秋景添愁:“深庭秋草绿,高门白露寒”描绘了深庭秋草与高门白露之景。秋草虽绿却生于深秋,白露寒凉,二者组合营造出萧瑟、冷清的氛围。秋景触动思妇情思,景中含情,强化了她内心的孤寂与凄寒,将愁绪融入自然景色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3.静夜思君:“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兰”,在静谧的清夜,思妇因思念情郎难以入眠,起身弹奏《幽兰》曲。“思君”点明主旨,直抒胸臆;“促柱”则借弹奏的急切,凸显其内心的焦灼与对远方之人的强烈思念,以音乐传情,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而深沉。

4.伤怀感慨:“不怨飞蓬苦,徒伤蕙草残”,思妇表明不抱怨漂泊之苦,却为蕙草残败而哀伤。“飞蓬”自比,暗示生活的漂泊不定,而“蕙草残”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如青春、爱情等,进一步深化了思妇内心的悲愁,表达出对时光流逝与美好不再的无奈与伤感。

二、艺术特色

1.意象运用:诗中运用诸多传统意象传递情感。“孤衾”“独枕”强化孤独之感;“秋草”“白露”渲染秋意与凄寒;“飞蓬”象征漂泊,“蕙草”寓意美好。这些意象组合,营造出浓郁的抒情氛围,使抽象情感具象化,引发读者强烈共鸣。

2.情景交融:自然景色描写与思妇情感紧密相连。深庭秋草与高门白露,既是客观秋景,又融入思妇主观感受,以景衬情,使愁绪更具感染力。清夜之景烘托思君的孤寂,景语皆情语,情景相生,浑然一体。

3.借物抒情:思妇弹奏《幽兰》曲,借音乐抒发思念。结尾对蕙草残败的感伤,托物言志,借蕙草表达内心复杂情感。这种借物抒情手法,丰富了情感表达层次,使诗歌韵味悠长,含蓄蕴藉。

……

解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