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诗词一万首 > 第751章 江淹《悼室人诗十首?其十》

第751章 江淹《悼室人诗十首?其十》(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悼室人诗十首?其十

江淹

二妃丽潇湘,一有乍一无。

佳人承云气,无下此幽都。

当追帝女迹,出入泛灵舆。

掩映金渊侧,游豫碧山隅。

暧然时将罢,临风返故居。

《悼室人诗十首·其十》赏析

江淹的《悼室人诗十首·其十》是这组悼亡诗的收官之作,诗人借助神话传说,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与神话意象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奇幻而哀伤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悼亡的主题。

一、主题思想

1.借神话喻生死相隔:诗开篇提及“二妃丽潇湘,一有乍一无”,借娥皇、女英二妃在潇湘的传说,以二妃时隐时现的特点,暗示妻子的离世如同神话中缥缈的存在,与自己阴阳相隔。这种引用为全诗奠定了一种迷离、哀伤的基调,表达出诗人对妻子离去的无奈与悲痛。

2.想象亡妻在另界的行踪:“佳人承云气,无下此幽都”,诗人想象妻子如承接云气般去往了幽都,“幽都”在古代传说中常指阴间,此句进一步强化了生死相隔的悲痛。而后“当追帝女迹,出入泛灵舆”,诗人想象妻子追随娥皇、女英的踪迹,乘坐灵车在另一个世界穿梭,“掩映金渊侧,游豫碧山隅”描绘妻子在金渊旁、碧山边流连,这些想象描绘出亡妻在另一个世界的行踪,既表达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也蕴含着希望妻子在另一个世界安宁的祝愿。

3.抒发无尽的眷恋与不舍:“暧然时将罢,临风返故居”,随着想象的画面接近尾声,诗人从幻想回到现实,感到暖意消散,只能临风回到曾经与妻子共同生活的故居。此时故居已物是人非,更加深了诗人对亡妻的眷恋与不舍,全诗在这种浓浓的哀伤中结束,将诗人的悼亡之情推向极致。

二、艺术特色

1.神话典故的巧妙运用:整首诗围绕娥皇、女英的神话展开,将妻子的离世与神话相结合,使诗歌充满奇幻色彩,同时也巧妙地借神话中人物的遭遇和行踪,寄托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与情感,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2.丰富的想象:诗人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描绘出亡妻在另一个世界的画面,从承云气前往幽都,到追随帝女踪迹,再到在金渊、碧山游历,想象丰富而生动。这种想象不仅使诗歌内容更加充实,更深入地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对亡妻的眷恋,让读者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3.情景交融:诗中虽多是想象之景,但通过“暧然时将罢,临风返故居”,将想象中的温暖场景与现实的清冷故居相对比,情景交融,以景衬情,强化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以及物是人非的悲痛之情,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哀伤。

解析

1.二妃丽潇湘,一有乍一无

-解析:这里的“二妃”指的是娥皇和女英,传说她们是舜帝的妃子,在舜帝南巡驾崩后,二妃追寻至潇湘,投水而亡,其魂魄常出没于潇湘之间。“丽潇湘”描绘出二妃美丽的身影在潇湘之地若隐若现。“一有乍一无”形象地表现出她们的踪迹时有时无,仿佛在缥缈的仙境中。诗人开篇引用这个典故,借二妃与舜帝阴阳相隔且魂魄飘忽不定的特点,暗喻自己与亡妻的生死分离,营造出一种迷离、哀伤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悲痛的情感基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