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诗词一万首 > 第768章 江淹《杂三言?爱远山》

第768章 江淹《杂三言?爱远山》(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解析:描绘出植物散发着香气的枝条和鲜嫩的叶子,仿佛翡翠层层叠叠堆积在一起。“香枝嫩叶”突出植物的清新与生机,“翡累翠叠”则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植物的色彩比作翡翠,形象地描绘出其翠绿欲滴、繁茂浓密的样子,从嗅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展现出大自然中植物的美好与繁茂,给人以美的享受。

13.非郢路之辽远,实寸忧之相接

-解析:“郢”是楚国的都城,这里代指遥远的路途。诗人说并非是前往郢都的路途太过遥远让自己忧虑,而是心中的忧愁接连不断。此句笔锋一转,从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过渡到内心忧思的抒发,表明现实生活中的忧愁并非源于外在的距离,而是来自内心深处,暗示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难以排解的困扰,这种忧愁与前文的自然美景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14.欷美人于心底,愿山与川之可涉

-解析:“欷”表示叹息,“美人”在古代诗歌中常象征理想、美好事物、贤君或知己等。诗人在心底叹息着对美人的思念,希望能够跨越山川去与她(它)相见。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强烈向往,然而山川的阻隔又暗示了追求的艰难,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渴望之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的痛苦。

15.若溘死于汀潭,哀时命而自惬

-解析:“溘死”指突然死去,“汀潭”指水中小洲和深潭。诗人说如果自己突然死在汀潭之中,虽然哀伤自己的命运,但也会感到一种满足。这看似消极的表达,实则是诗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无法解脱时的一种自我安慰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表明诗人在历经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后,在某种程度上选择了与命运和解,体现出一种复杂而深沉的人生态度,既有对命运的哀伤,又有一种超脱尘世的释然。

句译

1.伯鸾兮已远,名山兮不返

-翻译:伯鸾已然远去,隐居名山不再回返。

2.逮绀草之可结,及朱华之未晚

-翻译:趁着绀草还能编织,趁着红花尚未凋残。

3.绁余马于椒阿,漾余舟于沙衍

-翻译:把我的马系在长椒树的山阿,让我的船在沙滩边漂荡。

4.临星朏兮树闇,看日烁兮霞浅

-翻译:临近月初星光微亮时树木昏暗,看着太阳闪耀时朝霞渐淡。

5.浅霞兮驳云,一合兮一分

-翻译:浅淡的云霞啊斑驳的云彩,时而聚合啊时而分开。

6.映壑兮为饰,缀涧兮成文

-翻译:映照在山谷啊成为装饰,点缀在山涧啊构成花纹。

7.碧色兮婉转,丹秀兮芬蒀

-翻译:碧绿的色彩啊绵延曲折,红色的花朵啊香气浓郁。

8.深林寂以窈窈,上猨狖之所羣

-翻译:深邃的树林寂静又幽深,是猿猴们聚集的地方。

9.羣猨兮聒山,大林兮蔽天

-翻译:众多猿猴啊吵扰着山林,大片森林啊遮蔽了天空。

10.枫岫兮筠岭,兰畹兮芝田

-翻译:长着枫树的山峰啊翠竹满布的山岭,种着兰花的田地啊生长灵芝的地方。

11.紫蒲兮光水,红荷兮艳泉

-翻译:紫色菖蒲啊照亮水面,红色荷花啊使泉水明艳。

12.香枝兮嫩叶,翡累兮翠叠

-翻译:散发香气的枝条啊鲜嫩的叶子,如翡翠般层层堆叠。

13.非郢路之辽远,实寸忧之相接

-翻译:并非前往郢都的路途遥远,实在是心中忧愁接连不断。

14.欷美人于心底,愿山与川之可涉

-翻译:在心底叹息思念着美人,希望能够跨越山川与她相见。

15.若溘死于汀潭,哀时命而自惬

-翻译:如果突然死在水中小洲和深潭,哀伤命运但也会感到满足。

全译

伯鸾已然远去,隐入那名山不再回返。

趁此刻绀草还能编结,趁此时红花尚未凋残。

我将马儿拴在长着椒树的山弯,把小船在那沙滩边摇荡泛漫。

临近月初星光微芒,树木朦胧阴暗,看着旭日渐明,朝霞慢慢变淡。

浅淡的云霞与斑驳的云彩,时而聚合又时而分散。

它们映照山谷,宛如绝妙装饰,点缀山涧,好似构成美丽图案。

碧绿之色在山间蜿蜒流转,红色花朵绽放香气弥漫。

深邃的森林寂静而幽远,是猿猴们成群嬉闹的乐园。

众猿啼声吵扰着山川,大林枝叶遮蔽了长天。

有红枫覆盖的峰峦,有翠竹满布的山岭,有兰花盛开的园圃,有灵芝生长的田间。

紫色菖蒲闪耀着水光,红色荷花艳映着流泉。

散发着香气的枝条与鲜嫩的叶片,如翡翠般层层累积交叠。

并非前往郢都的道路太过遥远,实是心中忧愁连绵不断。

我在心底深深地叹息思念着美人,只愿能够跨越那山川与她相见。

倘若我突然死在这汀洲水潭,虽哀伤命运,却也会感到一丝心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