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1(2 / 2)
“阿逸,汝今当知,末法来时,五浊恶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我道,
著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长
春灭佛,亦是代我清整佛门,亦是了当年万仙阵上因果之意,亦是截教独尊于北
地之意,此前数所定耳,虽我何能相违”
尔时玄奘悲泣顶礼,而白佛言:“世尊深心,一切本末,弟子于今尽知耳。”
而作偈颂云:
“如来妙色相,世间无等伦。
远胜日摩尼,火月清净水。
威神无有极,名声震十方。
皆由三昧力,精进成智慧。
持觉若溟海,深广无涯底。
无明与贪恚,冰释已无余。
从是超世间,叹仰不能已。
处处人民见,一切皆欢喜。
一切诸恐惧,普为获大安。
过度诸生死,无不解脱者。
我至作佛时,种种如法王。
凡欲求生者,清净安以乐。
度脱永无穷,幸佛作明证。
发愿既如是,力行无懈怠。
虽居苦毒中,忍之终不悔。“
尔时世尊,垂慈悲眼,从足、心、膝、肩、背、喉头及脐、胁、两手心、八
万四千毛孔间,放出六百亿无量俱胝光明,遍照三涂及人、天、非天十方诸处世
界,眉际白毫,宛转须弥,绕阎浮提世界十匝,还从眉心而入。
尔时世尊,现神变已,舒光明拳,屈五轮指,而摩玄奘之顶,亲持金贤瓶,
以四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海水自玄奘顶门灌下,遍涤身心,一一毛孔,无不遍
彻,于是佛告玄奘言:“阿逸,汝今超于十地,位臻等觉,决定上生兜率天中,
证一生补处。阿逸,我法有兴,便有其灭,此天之常耳。为于未来佛眼不断故,
我今为汝授记,我法灭时,汝当继我作佛,下救阎浮世界无量有情众生。我今以
是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如是辈经,于法灭后
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所以者何未来世中,
当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龙、鬼、神、乾闼婆、罗刹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心,乐于大法,若使不闻如是等经,则失善利。如此辈人,闻是等经,必多
信乐,发希有心,当以顶受,随诸众生所应得利,而为广说。”
尔时玄奘受世尊于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法而发
正文第216章
略改
第六一章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
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誓不成正觉。
西洋大海,洪波汹涌,万古不息。
海畔山崖之上,立一僧人,赤足不芒鞋,左手拈一枝龙华树蔓,上齐于肩,
一身白袍点尘不染,随风飘摇,襟袖间千百道白虹缥缈缭绕,花雨缤纷,随生随
灭。
上方穹窿无限,无际白莲花朵朵开放,一直延至天边。有塔如青峰一线,住
于白莲花海中,缓缓旋转,万亿宝铃,璎珞络绎,充盈世界,而出无穷妙音,雨
天曼陀罗华,无量化佛,布满大海之上,随波起伏。
白衣的僧人伫立海岩,回望东南,足下潮音澎湃,一道道白浪拍上崖头,然
后退回,周而复始。僧人远眺震旦,默默无语,良久,长长叹息,高耸的青塔忽
然自空中直坠而落,坠入僧人顶上天冠之中,大海微微激荡,莲花、天冠、青塔、
白虹、化佛,如梦幻空华,一一俱消于襟袖之间。
僧人转过身来,轻轻举步,迈入西洋大海,赤足落于碧波之上,徐徐向西方
行去。
太白山下,秦川如带,龙首原上,烟云氤氲,城郭壮丽。
长安乃十代旧都,当朝帝京,雄峙巍巍,气象雍然,表里山河,八水环绕,
城郭壮丽,朱雀大街宽达五百丈,横贯南北,一百一十坊分列东西。
此刻长安市上,各色人等,胡汉夹杂,道俗并见,熙熙攘攘,更有来自波斯、
罗马的远方夷人,僧人、道士、尼师、女冠及四方传教之士来来往往,好一派盛
世气象。
只是城中繁华虽不减昔日,却似有一种异样的不安低低地压在长安城头,百
姓们皆着素色衣衫,愁云惨雾,哀苦忧愁,神色惊恐,见面也不多言,点头而过
而已。
太极宫两仪殿内。
太子李治身穿一领乌衣,不戴冠冕,坐于书案之前,案上放着一份表章。
李治数次提起羊毫,欲往那表章上些什么,却又放下,踌躇难决。
站起来在殿内转了数圈,又至殿前向北眺望,许久,仿佛终于下定了决心,
坐回书案之前,饱蘸浓墨,正欲往表章上写下,方起了一笔
“殿下不可”殿门处忽有人呼唤,声音十分动听,却似柔中有刚。
李治抬起头来,见一名女官急步赶来,姿容秀丽,举世无双,正是五品才人
武媚娘。
“我大唐国土广大,奇人异士正多,目下虽然危急,焉知日后无转捩之机。
请殿下暂避其锋,移驾成都,居中指挥,缓缓图之,蜀道艰危,山高路险,未必
不能与北胡久持。”武才人急道。
“那又如何魏国有妖人襄助,我国宗师名将俱丧,如何抵挡以卵击石,
徒令我大唐百姓涂炭罢了,况父皇也在他们手中,我怎可弃之不顾”李治摇
头道,神色伤。
“殿下”武才人还待分说,李治脸上神色忽转毅然,“武才人,你不必
说了,我意已决,纵然身受屈辱,不过我一人而已,终不能使我大唐百姓再遭北
胡兵锋荼毒。”说罢,提起笔来,在表章上签了姓名,又用了朱红玺印,颓然倒
在座上。
武才人一叹,再无言语。
唐贞观十四年,魏太和元年,十月二十一日,魏平城王李承乾、国师丘处机,
得天神之助,大破五百万唐军于燕山之下,唐皇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