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入风霜(三)(2 / 2)
风叶摇窗,思绪也如此般漂泊不定,清河拢着她的指尖一紧,“三娘……圣人他如今择了驸马,便是无任何旁的心思,驸马一事倒不如听天由命,再如何我不可能在宫里头呆一辈子。”
“听天由命?”
李知靠在隐囊上,忽而牵起极淡的笑声。
“听什么天,又由什么命?”
“天命,该是你自己去让旁人去听,让旁人去由。”
三天的昏睡,她的唇色很淡,述出的话虽没几分气力,却依旧振聋发聩。
这般久了,她未想到筱雨还是这番犹疑不定的模样,以至于圣人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她偃旗息鼓。
“筱雨,我说过,这条路你踏上便再无回头一路,不是旁人不逼你去行到那个位置,你便可以全身而退。”李知望着身前带着躲闪也心存侥幸的清河,一字一句地刺进她心里,“在圣人以我二人为伞挡住众臣的逼跪之时,横在你面前的,除了赢,再无旁路。”
清河睫羽一颤,手心自李知那缩回来,她用力撚着,“可是……”
可是父亲分明都起了为她择驸马的心思。
“五皇子只有八岁,李由林掌兵又掌银,若是李委登高位,作为圣人曾经带在身边,又接触太多官场权欲的公主,尽管嫁做人妇,但百官会如何看你,李由林,又会如何看你?”
青灰的帐帘飘垂,一点点拍打清河的发髻,而身前李知更加寒凉的话也一字一句入耳,“不到一百年的朝岁往昔历史,于诸官,可不是弹指一挥间,一笑而过之事。”
清河便是睫羽也不敢眨动分毫,她眸中愁绪凝在一处,身间的被衾也被她抓拢不散。
她听懂三娘的话。
可是……
她那双有些望不见前路的眼眸,对上李知清冷的眉目,清河喃喃道:“那便……只有这一条路走吗……”
只剩女主朝吗……
但李知并未给她答案。
另一条路,她并不愿说,也不愿去让清河知道。
那是一条,比口诛笔伐的叩骂留存更加千万世的路,不归不眠,不泣不破之路。
窗外春风戚戚,轻轻撞门,李知移开视线,望见窗棂下的那一丛绿竹。
竹声潇潇,细叶落地旋即被人扫了去,中官一路迈着疾步奔入内。
将立正便弯身作揖,恭垂姿态,“大监,李知醒了。”
李由林隐在未点灯的屏风下,面色也瞧不太清,只转着手腕上的佛木珠,应了一声。
“三天,也未让她白昏了这几日。”
于鸿鹄立在一旁,示意禀话的中官退下,又更加弯低了脊梁,“大监,薛海已经离开了长安,咱们要不要在路上动手。”
李由林撚珠的手一顿,自鼻腔中笑了一声,“何须我们动手?宋绩江等这一刻多久了,他自会让薛海给他父亲偿命。”
到底是跟在大监身边办过太多事,从前这颗什么都瞧不懂的心,如今也渐渐知晓了些藏在深处的秘密。
这一出一箭双雕的好戏,大监玩得漂亮,既让李知帮不了贵主,又让薛海再也回不了长安。
于鸿鹄心中明白,只敢在心下咋叹片刻,而后便低低答:“大监说得是。”
“近来五皇子可好?”李由林默了一瞬,又道:“谢愈做了他的老师,他这个人”
于鸿鹄等着大监的话,饶是等了许久,也没听见李由林后头所述。
“五皇子尚好,他很敬畏这位谢给事。”他顿住,转了眼眸去瞧李由林,弯着腰试探着发问,“大监最近都不去见一见五皇子么……”
李由林上次见五皇子,还是自他落水那次,于鸿鹄其实也有些拿捏不清大监对五皇子的态度。
从前诚太子还在世之时,没有人正眼去瞧一瞧李委,大监也一样。直到朝中如今局面,五皇子落了水,大监责罚奴婢们,他才亲自跟着李由林见到了李委一面。
在他的记忆中,大监统共也只见了五皇子两面。
“如今大家为公主择驸马,按理五皇子的赢面也该是更大了些。”可大监却没有个什么态度,似乎驳女主朝,斗右相亡,才是他心中头一等的大事。
“我去见他做什么。”窗外的天已有些黯淡,李由林起身将一边的案灯点上,“如今薛海再也难回长安,朝中诸事全在宗室子上。至于谢愈做了五皇子的老师,姑且先让他教着吧。”
于鸿鹄应了声“是”。
正欲退身离开,李由林叫住他,“出宫替我去给卫寂传一声话。”
“河间王府上的那个失踪的柳娘,快些查。”
他只觉此事背后,定然有大事。
不论是李知与圣人提及柳娘时的心知肚明,还是那日两人独去大明宫,以及圣人忽而对文征所转变的态度。
薛海的定罪,是李知在安仁殿昏睡的第二日,那份宋绩江送去大理寺的旧折,自朝中掀起一阵惊浪,他们其中不乏人等着薛海重返朝中,可未曾想,薛海竟是永离长安。
他被贬去了岭南道白州。
今日,正是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