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带着超市回古代 > 第三百三十八章 奠基

第三百三十八章 奠基(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夷州的天,在经历了那场几乎要将海岛倾覆的灾难之后,竟以一种近乎蛮横的姿态,放晴了。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灿烂的阳光穿透稀薄的晨雾,将金色的光辉毫无保留地洒向这片满目疮痍却又生机勃勃的土地。

废墟之上,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数千双勤劳的手中,被一砖一瓦地,重新建立起来。

震后第七日,望海城重建的工程,在何青云的统一规划下,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一次的建造,彻底颠覆了所有人对“建筑”二字的认知。

何青云没有再沿用传统的砖木结构,而是提出了一种被她命名为“钢骨浇筑”的全新建筑理念。

在夷州岛中央山脉那座新发现的铁矿旁,一座座巨大的炼钢炉拔地而起,炉火日夜不息。工匠们将开采出的铁矿石,与从海边沙滩中筛选出的石英砂、以及一种特殊的黑石炭一同熔炼,锻造出了一根根柔韧而坚固的“铁筋”。

这些铁筋,被按照墨翟大师根据图纸计算出的精密结构,预先搭建成房屋的骨架。从地基到墙体,再到屋顶的横梁,形成一个完整的、互相支撑的钢铁框架。

而在框架之间,则浇筑上一种由火山灰、碎石、石灰和贝壳粉混合而成的、被何青云命名为“水泥”的灰色浆料。

当那灰色的浆料在阳光与海风中渐渐凝固,与内里的铁筋骨架彻底融为一体时,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固得令人咋舌的新式墙体,便诞生了。

墨翟大师曾亲自带着人,用一根重达千斤的攻城锤,去撞击一面刚刚凝固了三日的墙壁。

“轰——”的一声巨响,攻城锤被远远地弹了回来,而那面墙壁之上,竟只留下了一道浅浅的白印。

“神迹!这当真是神迹啊!”这位痴迷于机关术的老人,抚摸着那坚硬冰冷的墙体,浑浊的老眼里,满是狂喜与敬畏,“以柔克刚,以钢为骨,以泥为肉……夫人之才,真乃天授也!有此等坚城,何惧风雨,何惧地龙翻身!”

除了这颠覆性的建筑结构,何青云还提出了另一个让所有人,尤其是经历过那场灾难的人们,都深以为然的设计——“地下避难所”。

她在规划新城之时,便下令,在每一片居民区的中心,都必须挖掘一个足够容纳数百人的巨大地窖。地窖的四壁与顶部,同样用这“钢骨浇筑”之法加固,内部不仅储存了足量的淡水、鱼干和薯干,更通过巧妙的设计,预留了通风口。

一旦再有天灾预警,百姓们便可第一时间躲入其中,等待救援。

这个看似耗时耗力的举动,却像一粒定心丸,让所有劫后余生的人们,心中那份对未知的恐惧,得到了最大的安抚。

他们知道,这位女王爷,想的不仅仅是让他们活下去,更是要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有安全感。

于是,整个夷州岛,都沉浸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热火朝天的建设狂潮之中。

汉子们赤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肤在烈日下闪着汗光,他们喊着雄浑的号子,开山劈石,搅拌水泥。妇人们则戴着草帽,为新建的房屋砌砖抹墙,或是去新开垦的田地里,播撒下土豆与稻谷的种子。

土着居民们也彻底融入了这场建设之中,他们发挥出对这片山林天生的熟悉,为建设队伍寻找最坚硬的木材,辨认可以食用的野果,甚至还用他们古老的草药知识,为那些因劳累而中暑的汉子们,熬制解暑的凉茶。

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在共同的汗水与希望的浇灌下,早已没了任何隔阂。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整片工地都染成了一片温暖的金色。

巨大的公共食堂里,几十口大锅一字排开,锅里炖煮着香气扑鼻的大锅菜。有肉质肥美的红烧山猪肉,有鲜美无比的海鱼汤,还有管够的、烤得外皮焦香的红薯。

人们端着粗糙的陶碗,席地而坐,无论你是挥舞着铁锤的壮汉,还是德高望重的墨翟大师,此刻都只有一个身份——夷州的建设者。

何青云和李重阳也没有待在临时的“王府”里,他们同样端着碗,坐在人群之中,与大家一同分享着这简单却又无比丰盛的晚餐。

“姐,你尝尝这个,”何平安端着一个小碗,献宝似的跑到何青云面前,“这是阿木哥今天带人从南边沼泽里新发现的一种水果,他们叫它‘天上的星星’,酸酸甜甜的,可好吃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