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诸葛亮:破敌之策,已在吾腹中...(2 / 2)
关中。
五丈原。
诸葛亮站在树荫下,居高临下俯瞰北方,渭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如果说南方夏天是蒸桑拿,北方夏天就属于微波炉。
同样非常热,但胜在躲在树荫下,体感温度就会较为舒服。
偶尔迎面吹来缕缕小风,更能感受到几分惬意。
不知过了多久,视线内出现一团小黑点,正朝着南边慢慢蠕动。
小黑点逐渐放大,乃是一支小队伍。
刘备为首,赵云跟随,另有些许亲兵护卫左右。
当一行人登上土原后,诸葛亮迈步上前迎接。
“主公此行辛苦。”
“嗐~”刘备摆摆手,关切道:“倒是孔明何必再次等候?不如在窑洞里歇着。”
“闷得慌。”诸葛亮解释道:“属下随便出来走走,刚巧碰到主公归来。”
诸葛亮明显是瞎扯,刘备岂能听不出来,对此只能摇头而笑。
“累了。”刘备随意道:“咱们就在树荫下歇会儿吧。”
“好。”
君臣二人来到树荫下,根本没啥讲究,直接席地而坐。
诸葛亮拿出提前准备的水囊,交到刘备、赵云二人手中,道:
“主公,此去面见马超,不知情况如何?”
“司隶校尉钟繇,纠集关中各路头目,想要组成联军对付咱们。”刘备灌下一大口水,骂道:“曹贼亡我之心不死,这是要把咱们往绝路上逼啊!”
“马超没就此事表态?”诸葛亮沉声道:“此前咱们表示要投靠,他可是拍着胸脯保证,让咱们在关中立足。”
“据马岱说...”刘备开始说明情况。
刘备从益州逃到关中后,在法正的建议下入驻五丈原。
运气不错,这地方空无一人,刘备得以轻松占领。
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直接向马超表达靠拢之意。
反正寄人篱下这一套,刘备也不是第一次,坐起来轻车熟路,也没啥不好意思。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主要有两个方面。
刘备一个外人,初来乍到之下,肯定要先找个靠山。
有了马超这个靠山,相当于有人罩着,后续融入关中就简单许多,不怕其他军阀不接纳,看马超面子估计也就认了。
另一方面,刘备要靠马超接济粮草。
刘备带着一营人马,先是从蜀中逃到汉中,又从汉中逃到关中。
先后穿越巴山、秦岭两座大型山脉,粮食早就吃完了,说是一路啃树皮都不过为。
炎炎夏日,青黄不接。
想解决吃饭问题,要么就靠抢夺,要么就靠要饭。
刘备一个新人,也不适合在关中撒野,那就只能靠别人接济。
自然而然,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刘备向北边的马超投诚。
马岱在长安议事时,话里话外跟钟繇抬杠。
表面上好像是在挑衅朝廷的威严、试探曹操的底线,实则是试图保下刘备。
不过钟繇也不是易与之辈,马岱没有得逞罢了。
至于马超为何会接纳刘备,
其一,刘备本人有很强的人格魅力。
其二,刘备名声在外,这些年一直都是“反曹先锋”。
其三,赤壁之战后,马超跟韩遂一样,也是动了小心思,不想对朝廷俯首帖耳。
面对白白送上门的刘备,不仅有一营人马,还有关张赵等大将,马超选择笑纳也就不奇怪。
不多时,刘备便把长安的情况,一五一十告知诸葛亮,后者随即陷入沉思。
“孔明。”刘备忧虑道:“马超方面没拦住钟繇,咱们该如何应对?”
“主公不必忧虑。”诸葛亮轻摇羽扇,“联军不难对付。”
“怎讲?”刘备连忙请教。
“主公,当年的十八路诸侯讨董,您又不是没经历过。”诸葛亮微微一笑,“能起到什么效果?”
刘备闻言一怔,旋即若有所思。
“孔明的意思,这些人不能齐心,战而胜之不难?”
“不错。”诸葛亮微微颔首,自信道:“纵使有钟繇牵头,联军兵力不俗,也不过是些乌合之众罢了。”
“主公。”赵云振奋道:“我看军师成竹在胸,定然有破敌之策。”
“计将安出?”刘备大喜过望,“孔明打算如何行事。”
“不能打。”诸葛亮却摇头道:“胜联军不难,但却不能胜。”
刘备与赵云闻言,不由面面相觑。
“这是何意?”
“关中所有大小军阀组成联军,主公若是一战破之,岂不是把所有人都得罪?”诸葛亮反问道:“往后,该如何在关中立足呢?”
在诸葛亮的点拨下,刘备听罢脸色大变,脱口道:
“是啊,就算赢了也没有,反而把所有军阀都得罪死了...”
可想而知,刘备真把联军打的落花流水,与十几路军阀真正结仇,往后在关中定然寸步难行。
甚至惹恼了所有军阀,之后定然会有更凶猛的反扑。
“能赢却不能赢...”刘备一脸郁闷,“这该如何是好?”
“呵呵~”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脸上挂着轻松的微笑,道:
“主公别急,亮已有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