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裴氏(1 / 2)
“会成功吗?”
年轻的男子身着青衣,是少有的汉儒打扮,此刻他站在玉壁的城墙上,看着下方出军挑衅的齐军,轻声询问着。
“不好说,但事在人为。”
一旁的韦孝宽轻抚胡须,转头看向男子:“神封,可出仕矣。”
裴肃字神封,此刻面色一痛,对着韦孝宽微微躬身:“人子岂能喜于此?”
他的父亲在三年前去世,如今刚刚过完守孝期。
“是我妄言,只是期盼汝承令尊之泽,与我同守玉壁。”韦孝宽感慨着:“想当初令尊与我共守此城,不知轻松多少;纵我不在此,以令尊之资,亦为国中郡守之榜样。”
“若使此君不早去,我为镇将,令尊为长史,纵高欢再临也不惧也,况齐军乎!”
裴肃神色哀切,又隐隐有些自豪。韦孝宽口中的令尊就是他的父亲裴协,文武双全,曾在沙苑之战立下战功,被宇文泰引用孔子的话,以表彰的形式改名为侠。
宇文泰很爱给人改名字,独孤如愿改成独孤信,裴协改裴侠,赐姓之流就更不用说了,杨忠、韦孝宽连姓都保不住,如今叫做普六茹忠、宇文叔裕。
这一方面是宇文泰在强化自身的权威,因为改名这种事情充满着威权色彩,从来只有上位者要求下位者改名,没有下位者要求上位者改名的,最有名的便是“避讳”一道,全国上下都要避皇家的讳,可以说是宇文泰在不明着称帝的情况下,对自身实际统治者地位的委婉强调;
另一方面则是遏制这些强人的名号传播,通过改变他们的官方姓名来竖立认知壁垒,从而使得这人的前半段人生变成过去的“历史”,他的新经历与新功绩,都随着宇文泰的新西魏在一个新起点上成长,潜移默化地将减弱了他们的号召力。
即便如此,裴侠依然是在关西混得最好的那一批,不仅和代表魏帝忠勋的王思政、韦孝宽等人关系亲密,也受到宇文泰的赏识,曾玩过一个把戏,就是让裴侠独立一边,说裴公奉公清廉为天下之最,谁自觉可比裴公就和他站在一块,各地郡守都不敢应对,裴侠也因此有了一个“独立使君”的称号。
令人难绷的是,高殷在《三国演义》中恰恰写了一个魏王曹操令臣下左右相站的故事,彼时曹操统一了北方,也就是拥有了关西,而事情的起因是许都有人起兵造反抗曹,曹操一怒之下钓鱼执法,怒斥站在救火队列的臣下,说他们意图作乱,全都杀死。
这个故事的隐射意味太过强烈了,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宇文泰,继而认为宇文泰外宽内忌、笑里藏刀,也因此这段故事在周国流传的版本里经常被删减,只有私下流传的秘本会出现,若不是诸多喜爱文学的周国上层士人极力请求,乃至宇文护对这些故事也是批判的欣赏,三国就真要在周国被封禁了。
饶是如此,因为这个故事涉及到了自己的父亲,以及裴侠曾名为协,而汉献帝的名讳恰好便是刘协,因此裴肃将《三国演义》束之高阁,听见别人说起都会捂住耳朵,至于他如何对其中的故事了如指掌,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和高欢麾下有着鲜卑姻亲、鲜卑勋贵以及河北汉人势力等诸多复杂的派系一样,宇文泰麾下的成分一点都不比高欢简单,至少都分为了贺拔旧部、魏孝武帝忠勋以及关中本土士人三道力量。其中最弱的是本土士人,而贺拔旧部隐约与魏帝忠勋抗衡,这是因为贺拔旧部是在军事上不服从高欢的尔朱残部转化来的势力,而魏帝元勋则是本可以融入高欢政权,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追随孝武帝元修进入关中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