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131

分节阅读 13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不过说来也怪,至从洪承畴到了他们水师后,每修整了半个一个月的样子,就有上头来人让他们剿灭海盗,或者让他们远航护卫。只不过这几次不是圣上的皇命,而是福建巡抚熊文灿的宪令郑芝龙也没有办法,只好让郑芝虎去把些不开眼的小贼灭了比起郑家兄弟的郁闷,洪承畴渐渐习惯船上的生活。

第一百四十三章新建船厂

郑芝龙水师的一举一动都通过王承恩的捕风营收集整理后,详细的汇报给我听。对于洪承畴到福建水师,特别是郑芝龙的私人水师上去,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洪承畴这人怎么都要打磨一下,不然再来个历史重演,他就要掉转枪炮来对付自己人洪承畴可以放着不管先,但这造船的事却不能再拖了

过年后,我就下旨让沿海地区征集造船高手,但根据下面官员的回报,能够造大船的工匠几乎都没有大明禁海百年,先进的造船技术早就失传了。如何才能造出巨大的远航船,这让我苦恼不已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所以我将徐光启找来商议。

“皇上是要建船厂”

徐光启大惊小怪的样子让我觉得忍俊不禁,可以想象一个花白胡子的老头在你面前跟你急是什么模样冷静下来后,徐光启又问道:

“那皇上,现在大明赋税入不敷出,从哪调银子来造船这船厂可不是说建就建的,首先要找码头,然后建船厂,最后才能造船。哪一项都是大工程,没有几百万的银子根本就堆不出来。微臣前几天去找毕尚书要天工学院的银子都追了好几次才弄到手。现在他肯定不会拿出这么多银子来”

我呵呵笑道:“现在他这个户部尚书也是没有钱,所以朕打算不动用国库的银子,而是用中央银行里的钱。”

京城里有的是商家豪门,各个家里都有大量财产,自从京师出现大盗后,中央银行的存银已经上升到了一千万之多,所以用这笔钱来作个船厂是绰绰有余。

徐光启大惊道:“皇上,那可是百姓的钱啊,皇上要是用掉了,将来如何还帐”

我满不在乎道:“怕什么,朕内库不是还有银子嘛田家商铺的自鸣钟,彩票,刑部的议罪银哪项没有几十万的收入。难道你还怕朕还不起朕留着内库的银子不用是为了以防万一,若是突然有什么战事饥荒的,朕从哪里弄银子”

徐光启忙请罪道:“微臣不是这个意思,微臣是说大明现在最重要的是民生,现在皇上花数百万建船厂,恐怕得不偿失不如用以劝民农桑,让百姓休养生息”

我耐着性子解释道:“朕建一个船厂,对于大明百姓是有利的。朕到时建出大型的商船后,大明的商船可以直接航行到南洋各地,甚至还可以到西洋去。我大明出口到外国的货物将会增加几倍,到时不知有多少百姓以此为生。有田的可以种粮,有山的可以种茶,男的可以烧瓷,女的可以纺织,没田没手艺的也可以去作帮工。他们各自有活路总比朕给他们免税好,爱卿久居松江府,应该很清楚情况才是朕记得你们那就有不少织户雇佣人来织布。”

徐光启道:“皇上所言,微臣略有所知,但那只是一州一府如此。微臣是担心,各朝立国都是以圣人之说教化百姓,劝以农桑。今皇上以利为先,学商贾逐利,只怕这风气于我大明不利”

没有想到徐光启又扯回这个问题,因为开放海禁,让田家经商,设立银行的事情,我跟大臣们不知磨过多少次嘴皮子。大臣们的意见都比较统一,意思就是我应该按照祖宗的法制,宣传仁德教化,让百姓们安于种田,老老实实的过一辈子。大明的统治才能够稳定他们认为象我这样宣传经商,只会让更多百姓变成商人同时给士人带了思想的动乱,给地方的管理也带来混乱。

当然我要反驳也是很容易的,因为我已经跟大臣们进行过连续一个月的辩论。特别是我指出如果不开海禁,让百姓出海贸易,每年的亏空怎么填补大臣们支支吾吾都拿不出好的意见来,最后只好不了了之。自从我训过郑以伟他们以后,这些大臣就不敢轻易递交辞呈。因为原先辞职他们可以享有清名,但现在随意辞职,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不仅要背个骂名,还要给开除官籍,以后要想做官就得从新再考所以即便他们上书失败,也不敢如以前那般用辞呈来威胁皇上。

不过我跟大臣们辩驳的事情明刊都有报道,徐光启这老头应该知道才是,他怎么还来扯这个问题呢我有些恼怒道:

“徐爱卿,这个问题朕不是答过百官了嘛这利益之事,不仅是人与人争,就是国与国何尝不是如此,怎么你还要来跟朕讲这个问题”

徐光启面有愧色道:“皇上,这微臣知道,但微臣是怕那些言官们不知道皇上骤然要办船厂,又没有跟大臣们商量。若是言官弹劾微臣,说是微臣挑唆皇上建船厂,那微臣可就跟满朝文武过不去了。”

“原来你是担心这件事啊,放心,朕自有道理。今日叫你来是为了商议船厂的事情,其他的就不提先”

徐光启道:“是那皇上选好船厂的地址没有还是用旧的船厂改建在旧船上改建,速度会快很多”

我指着墙上新制的大明地图道:“船厂是肯定建在沿海各省,北方如今还不需要海防,所以朕打算将船厂设在南方如果有旧船厂当然要用,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嘛”

“那南京如何南京有制作宝船历史的龙江宝船厂,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徐光启想了一会后建议道。

“朕之前也想过,但南京那边的船厂已经年久失修,规模也小了点,所以朕打算将它迁出来地点就设在爱卿的老家上海县”

“皇上明鉴,臣的故乡倒是个优良港口”徐光启实事求是的说道。

“嗯”我在地图上划了一点道:“这份地图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朕修改后,大明疆域大概如此这里就是上海,朕打算在长江口,也就是这里的岛上建立造船厂。这个是叫崇明岛吧朕让人看过了,此处近海边,崇明岛的左右两边都可以用来行船进长江,若在南京,大规模的商船跟战舰就会把长江堵得水泄不通。而崇明岛的下边还有两座狭长的岛屿,它们跟崇明岛相隔不远,实际上,等于他们把长江出航的海路分成了三条。朕打算在这中间这条海域内造船厂,这样既不影响别的商船出海,又可以让大明的水师停泊。”

徐光启仔细听完,不得不佩服皇上心思细密。看来皇上对修建新的船厂计划了不少时日,否则皇上怎么可能对长江口的一个岛屿了解这么清楚。他知道现在是不可能劝说皇上放弃这个庞大的计划,于是咳了一声道:

“皇上所言极是不知皇上准备何时动工”

崇明岛那是个造船的好地方,这我是坚信的。虽然我没有去过,但我记得后世的时候,上海最大的造船厂就要迁在那里。既然人家n多工程师都考证过,我当然放心把船厂建在那。现在徐光启似乎还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摇了摇头道:

“什么时候动工不是问题,朕烦恼的是大明能够设计出来的船不合朕的要求。朕要的是巨舰,能够媲美西洋人的战船”

徐光启可能没有想到我的要求这么高,一下子愣住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