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146

分节阅读 14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方正华,你觉得朕跟大臣们,谁对呢”

方正华连忙答道:“皇上,这是朝廷政事,奴才不敢插嘴”

“朕只是跟你闲聊,你且说说看”

“奴才觉得这事没有对错”方正华小心翼翼的答道。

“为何”

“奴才觉得皇上的所言所行都是对的,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到。大明几十年的财政困难在皇上手里得到了缓解,女真人也被皇上遏制住了。特别是遵化一战,要是换了别人,只怕京师都保不住皇上做的一切都有深意,奴才虽不明了,但奴才相信至于跟大臣们的争执,让奴才想起了宫里老太监们说起前朝的几次争吵,又是何来的对错呢”

前几次的争吵方正华说得只怕是大礼仪之争,还有万历年间立太子的风波,最后君臣相争的结果是大家都错了。我回想这几件事情,不由深思起来。

xxxxxxxxxxxxxxxx

乾清宫里的大臣们见皇上走了,都跪在那不敢乱动。过了好一会才有太监出来道:“皇上口谕,各大臣先行退下,明日再来商议”

这样,大臣们才爬起身来。跪得久了,两脚麻痹,不少臣子都拖着腿,一步一步往外走。

“韩首辅,皇上这样,咱们做臣子的总不能不闻不问吧”走在后头的郑三俊叫住了韩鑛其他人听见郑三俊这么说,也纷纷道:“郑大人说得是,咱们要劝谏皇上”

韩鑛心中正左右为难,见郑三俊这么问,便反口问道:“那郑大人又以为如何”

“自然是上奏折劝谏”

韩鑛摇头道:“上奏折只怕不妥,要是我等全联名上奏折,则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众人听了也有些犹豫,钱龙锡见大家意见纷乱,恐有什么变数,便开口道:“既然没有想到什么好法子,不如各位到内阁小坐,大家一起商议个周全的办法来。”

大臣们一想也是,便齐齐到了内阁。分坐好后,郑三俊先出来点明主题:

“各位大人,郑某是不赞成让胥吏为官的,这其中的祸害显而易见,他们无德无能,以后凭那点小聪明管制一方,危害甚烈。再者各位都知道,皇上不是满足于天工学院的那些工匠,而是整个科考。只要这次通过了天工学院的事情,科考被改动就即将到来。诸位大人都是科考上来的,科考惟才是举,这样才能为朝廷选拔贤明。那些不懂圣人之说的胥吏何来操守我等不阻止,大明的基业可真要坏在我等手上。百年后,世人又如何评价我等天下千万学子的前途就在我等手上,是以绝不能让皇上另开仕途”

刑部尚书张致发则无不忧虑着道:“此事若通过,天下学子知悉,还不知是个什么境地”

众人都点头称是,礼部尚书李标抚掌赞成道:“两位大人大人说得是,这些胥吏工匠连会试都未通过,只是懂得不务正业。他们可以为吏,但不可为官。不然以后吏部可就有得忙了,李大人,你说呢”

李标下首的温体仁心中不由暗骂李标狡猾:原先在皇上面前又不敢说,现在就说得这么大气。不过这样的场合下,他自己也不愿表态,所以他选择了沉默。王应熊跟他甚有默契,两人相对一眼,都明白对方的心思。李标的意见,也就代表了礼部的意见。

吏部尚书李长庚心中有些犹豫,只是含糊道:“此事事关重大,大家要跟皇上从长计议”

成基命也帮腔道:“各位大人,在下觉得不宜采取过激的方式,如果激怒了皇上,我等不过也就是舍去一身性命。但换上来的人能够似我等逆龙鳞谏忠言嘛君臣相争,最终受害的是大明,是普天的百姓”

郑三俊又问道:“若是皇上不答应呢”

“在下会跟皇上说清各种利弊,皇上乃圣明之君,不会是非不分”

郑三俊不置可否的笑了一声,转而对张惟贤道:“英国公又以为如何呢”

张惟贤呵呵笑道:“本公可是一个粗人,科考的东西我也不太懂,能够在兵事上对皇上有所裨益已是侥幸。其它的事情,我还是听各位大人的意见”

郑三俊还要说什么的时候,韩鑛起身总结道:“既然如此,还是按成大人的意思办,这样慎重而不冒失。君臣之间就该同心同德,皇上有什么不妥的举动,我等大臣上殿劝谏便是。”

“在下支持韩首辅的建议”贺逢圣总算找到说话的机会。先前在大殿,他本觉得应该站在皇上那边,但皇上的话,将大臣都一棍子打翻在地,他就不好出来说话了。而且贺逢圣内心深处,也不愿科考制度被修改。

“老夫也觉得慎重点好,一切都还在商议中,不要将事情闹大”一向持重的钱龙锡也表了态。内阁首辅,次辅都这么说了,六部官员们自然遵从。

众人回去后,都在思虑着如何劝谏皇上收回成命

第一百五十七章绝不妥协

待我冷静下来后,回思登基后执行的种种政策措施。发现原来今日殿上的矛盾冲突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大臣们认为我在突破他们的底线。虽然我自认为这几年实行了不少新政,但实际上来说,真正让他们无法忍受的还没有

约束宦官这本就是大臣们所希望的,他们自然不会反对;削减皇家宗室的支出,这也不是我崇祯朝提出来的,早在嘉靖年间就有过;官绅一体收税,开放海禁,甚至是让田弘遇走私,弄彩票店,开银行,他们都能忍受这个默许是在朝廷财政困难的重大压力下通过的,因为他们没办法解决,所以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当然还有一点,所有的措施都没有过分冲击到他们士大夫的阶级利益,他们仍旧是大明朝廷里的主流。现在不同的是,我允许官员里最下层的胥吏可以为官,技术人员可以为官,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他们不允许在科举外再设一条入仕之路。

而我对科举制度一向都很有意见,看过儒林外史,就知道现行科举培养出来的人才实在是有问题。即便朝廷录取的是其中翘楚,但也要看到那些广大的童生。最终读书一辈子,若是考不中,就成了一无是用的书呆子。这对朝廷跟社会都是负担,同时也是一种人员浪费。

况且现行的官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很多技术部门比如钦天监,火器司等等,都是从进士,举人里边调取有兴趣的人员加入。这无疑对科研限定了一个很高的门槛,很多天才发明家说不定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的淘汰掉了。再者就是胥吏问题,大明建立地方政府的时候,为了减轻朝廷负担,往往设立些低薪甚至是无薪的职位,而这些人员的薪酬由自己解决。比如催税的,打官司的,往往尽量敲诈百姓牟取钱财。他们在处理地方政务上都是一把好手,但是由于没有提升的机会,所以他们都把心思放在了收敛钱财上,这对朝廷还是百姓都是一大祸害

为士大夫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