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246

分节阅读 24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不瞒姑娘,这首词是在下少年一时游戏之作,不想入了姑娘的清耳,实在是惭愧那日在花魁大会中听姑娘唱这首词,而在下却未曾见过姑娘,是以好奇才有此一问”

“呵呵,我还以为大人会一直忍住不问呢”白玉兰眼中闪动着调皮的神色,不过她还是解答了黄宗羲的疑问:“这首词是我从一个友人处得来,当然大人也认识此人,他便是楼山先生”

“啊,是吴老夫子”黄宗羲忍不住出声道:“没想到是他把我给卖了”

楼山先生便是吴应箕,他大着黄宗羲好多岁,为人也甚是豪爽,只是他不愿为官只以育人为业,如今已返回安徽乡下教书去了。当年黄宗羲在南京的时候还多得他的照料,白玉兰唱的这首词就是当时跟吴应箕一起游山玩水的时候写下的

白玉兰强忍住笑意道:“这可是玉兰路过贵池,百般相求,楼山先生才说了这首词出来。不知大人最近可有新作”

说到新作,黄宗羲不由有一丝惭愧。只从他进入铭心堂后,更多的是在明刊上写策论,至于写诗填词自然早忘得干净。

白玉兰似乎明白黄宗羲的心思,又顾自往下道:“这几年玉兰虽没有见过大人的新词,但是大人的大作却常有拜读句句是金石良言,掷地有声,足见大人忧国忧民之心”

这几年在铭心堂,黄宗羲却是发表了很多朝廷的主论调。这里头虽然是迎合了皇上的圣意,但也有很多是他自己的见解,忧国忧民倒也恰如其分如果是同僚、好友夸奖,黄宗羲不会觉得如何,反而认为是为官之人所应做的。但给一个女子,而且是一个别有风情的女子所赞,黄宗羲顿时觉得如六月天吃了冰镇酸梅汤一般,舒爽到心里去了

这就是所谓的红颜知己啊

黄宗羲虽然内心得意,但谦虚还是必要的

“姑娘谬赞了,在下也只是尽臣子的本分。”

白玉兰笑吟吟道:“大人过谦了,大人到江南任巡盐御史,数月便将淮安的盐政整治妥当,江南的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比之那些只懂得风花雪月、贪图享乐之辈,大人的心胸令人景仰”

“姑娘过誉了”黄宗羲连连谦逊。

“如今世事,我虽是一个女流之辈,亦知道大明积弊已厚。江南看似歌舞升平,秦淮河花灯不灭,但民力凋敝无庸置疑,北方已经开战数十年,至张文正公革新所积财富已消耗殆尽。江南富饶之地兼并越演越烈,官绅耽于享乐,若无大人等一批正义之士力挽狂澜,我大明岂不危哉”

黄宗羲听到这不由异常惊讶,向来青楼女子都是只谈,哪曾想白玉兰有这等见识,心下直当她是一个奇女子白玉兰对于黄宗羲惊讶的表情只是淡淡一笑,接着侃侃而言道:

“历来盐政都会为后世所诟弊,民制官收商卖似乎可行,实则弊诟丛生官绅如果与盐商勾结,不仅操纵盐价,更可大量贩运私盐大人若能在此建树必留名千古”

流传千古黄宗羲自然不敢想,但是他也想在盐政上办出点政绩来。现在虽然理清了扬州转运司的事,但要是换了个御史,换了下边的一批官员之后呢,谁能保证他们就有自己这般清廉的操守何况还有其它的转运司呢黄宗羲一时间无办法可想,只得托词道:

“此事关系重大,若扰乱了盐政,不单是朝廷税收无法收上来,百姓一旦无盐过活,只怕纷乱便起。无论如何需得有个万全之策才能实施姑娘不仅精通曲艺,对于时事见解亦深,不知姑娘对于盐政有何看法”

白玉兰微微一笑道:“玉兰不过是一个女子,对于朝廷大事能有什么见解,大人乃国家之柱石,玉兰必能看到大人建功立业”

说完,白玉兰深深的看了黄宗羲一眼。黄宗羲自然不信白玉兰就这点见识,但后边不管他怎么试探,白玉兰都是微笑不答,只跟他谈论历朝时弊。白玉兰知识广博,往往都有独到见解,比之那些寻常的青楼女子,不由得让黄宗羲大是感叹。

没有什么时候让黄宗羲觉得时间过得如此快,彷佛眨眼间就已经日薄西山黄宗羲再怎么跟这位青楼的奇女子投缘,也只得告辞。不过让黄宗羲兴奋不已的是,白玉兰在告辞的时候,约了黄宗羲到天香阁聚会。

人生得一知己足已,何况还是一位红颜

黄宗羲乐呵呵的回到驿站,喝茶吃饭都常常露出笑意,让黄安看得一头雾水后来几天,黄安看到自己的少爷连李璡都不等待,一早便出去,晚上才回来,稀奇的是李璡也不来了。后来黄安才知道,少爷跟天香阁的花魁白玉兰交上了朋友,但这种事情黄安自然不好说,只是暗暗为未来的少夫人--钱家二小姐担心

黄宗羲最近过得是不知时日,白玉兰对他颇有好感,每日都约他到天香阁的玉兰小筑。反正他在南京还会呆一段时间,有佳人相伴搞得是乐不思蜀。几天相处下来,黄宗羲不禁对白玉兰有了想法。虽然白玉兰出身青楼是南京城的花魁,但还是清倌人出淤泥而不染,若是能够长久相伴岂不美哉

是不是要帮白姑娘赎身呢

回去的路上,黄宗羲有了这个想法。但是赎身的话要多少银子呢象白玉兰这样的身份,又还是清倌人不过,白姑娘又会怎么想呢她愿意跟自己嘛嗯,应该是愿意的,以后找个机会跟白姑娘说说

黄宗羲一边想着一边进了驿站,他刚进了门,便听到黄安在跟驿站的人说话

第七十八章河南之变

黄宗羲刚进门口就听到黄安在跟人叫嚷,杂七杂八的不知道说些什么转进门一看,只见黄安拿着个笊篱脸红脖子粗的跟驿站伙夫理论,正说个没可开交。黄安见到少爷回来,便拉着那个人到黄宗羲面前,气呼呼的道:

“少爷你来评评理我们上个月就将伙食费交给他了,现在他还来跟我们要”

黄宗羲听了黄安的申诉转而望向那人,那伙夫久在驿站也见过不少达官贵人,虽然知道黄宗羲是清要显贵,但还是镇定的上前回话:

“小的见过大人”

黄宗羲最近心情极好,和颜悦色的问道:“到底什么事情”

那伙夫见大人没有怒色胆气更是壮了,把原委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是这样的,虽然黄安给了大人这个月的伙食,但是这个月米价上涨,所以大人给的伙食费就不够用了。大人可以到街上打听打听,现在米铺都要一钱五分才买得到一斗米,小人也是不得已才向黄安要钱。听说这几天米价还会上涨”

“怎么米价上涨得这么厉害江南一向不缺米粮”黄宗羲不由得好奇的问道。整个大明除了湖广就是江浙地区的产粮最多,加上外购的粮食,江南最不缺的就是米

“小人也不知道,听米铺的掌柜说现在卖米的贩子少了,没了进货,铺里没有屯米了还有的人说,不知从哪里来了很多粮贩子,把南京城周围附近的余米都收购走了。”

“这样啊,黄安先把不足的钱补上”黄宗羲顿时感觉到有些不妥,顾不得跟伙夫理论这些小钱。

黄安虽然不爽,但是少爷的面子还是不敢驳的,很不情愿的从兜里拿出几块碎银,掂量来掂量去才挑了块最轻的给伙夫。伙夫得了银子千恩万谢的走了,黄安忍不住道:

“少爷你就是心慈,这银子就不该给他咱们又不知道在这里住多久,能省着就要省着点花”

“饭总是要吃的好了,我有事情出去”说着黄宗羲停了会转而又出门了。

黄宗羲去的不是别的地方,而是来找陈文一。南京米价上涨可不是什么小事情,当初他离京的时候,皇上就嘱咐他多注意地方的物价。民以食为天,如果供应米粮出了问题,则各大城就要闹饥荒了。

陈文一自然也知道了这个消息,而且他比黄宗羲知道得还多了一点,这整个江南米价上涨的原因来自河对岸的河南省。

今年入夏之后,河南的降雨比往年要少,土地干旱,促使蝗虫大量繁殖酿成虫害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蝗虫一来就把今年秋季的粮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