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哥哥你少自作多情(1 / 2)
平安和红英在隔壁吃着,刘熙让她们不必过来,自己给崔术倒了茶。
“临时相邀,实在无礼,还望崔统领莫怪。”她放下茶壶,扬着一脸笑意:“我还有事得返回潭州,时间紧迫,只得出此下策了。”
崔术微微抬手:“无妨,刘大人这也不算是临时相邀,院子已经买下了吗?”
“嗯,今日去衙门用了印,已经办妥了。”刘熙端起茶杯:“这得多谢崔统领帮忙,若不是你在中间引荐,我也没办法那么快就敲定,我以茶代酒,多谢崔统领。”
喝了茶,崔术才说:“刘大人打算何时迁居?那院子虽说不错,但新主迁入,还是需要修缮,若有崔某帮得上的地方,刘大人尽管开口。”
“修缮的事已经委托给同窗了,崔统领公务繁忙,实不敢相扰。”
崔术笑了笑:“刘大人到也不必这样客气,你我也算有些交情,这些事不过举手之劳。”
刘熙笑了笑,示意他动筷。
“崔统领帮我好多次了,我初来京城,若非崔统领来的迅速,只怕我也无力与那逃犯周旋,后来又带我治伤,没让我留下残疾,这些都是大恩。”刘熙替他倒上茶:“如今还帮忙寻到了合心意的院子,往后若有用得上我的地方,崔统领尽管开口。”
崔术笑道:“这话说得,像是我帮你另有所图一样。”
刘熙替自己也倒上茶,随口说:“当初崔统领提醒我不要过多追问那个逃犯的事,我一直谨记在心,后来宋家案子重审,我才明白崔统领的一番好心,这也是大恩一件呢。”
“分内之事,刘大人初来乍到,我身为金吾卫,尽提醒之责理所应当。”他拿着筷子,突然说道:“那个逃犯就是昨日陪你一起的那位宋姑娘的亲人吧?”
刘熙点头:“是,是她姑父,叫孟骁,若非大理寺卿刨根问底,任谁都无法想到这件案子会有这么大的冤屈。”
只是可惜,凭着孟骁一面之词,没有切实的证据,被力保太子的明帝几句话就推给了王澍。
也不知道现如今明帝可后悔,当时没能趁势敲打长平侯。
“当真是缘分,不过如今宋家的案子做了了结,宋家也算是沉冤得雪了。”
背着通敌的骂名那么多年才沉冤得雪罪魁祸首还一点事没有,这种沉冤得雪有什么用?
刘熙腹诽,面上却不显,只道:“的确,宋家案子了结后,孟骁就孤身回了边城,宋娇的身份也得以恢复,若是顺利,通过女官考核应该没问题。”
“说起女官考核,刘大人当初考核时,似乎也是波折百出。”他瞧着刘熙:“我听说,有人觉得刘大人父丧未满三年,应守礼丁忧,不得入仕,是公主作保,陛下才开恩的。”
刘熙轻轻点头:“波折挺多,这个理由只是其一,好在陛下圣明,额外开恩。”
“其实我觉得,长辈在时尽心尽孝,比人死后守一百年都实在。”他说完后觉得有些失言,想解释,还没开口就见刘熙一脸认同的点头。
“我与崔统领的想法不谋而合。”刘熙大方承认。
父亲最后那些日子,她侍奉汤药,不曾有一丝懈怠,前世去了江家后,跪灵三年,食素三年,日日上香,早晚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