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轰炸计划(2 / 2)
这使他再度陷入两难,如今他所面临的,是自辛亥以来前所未有的有利局面;若在此刻引狼入室、重走依赖外力的老路,必将招致无法承受的反噬。
好在正式会晤中,各国仍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共同商讨如何尽快结束战争。战事未歇,盟约犹存,各方都保持着必要的克制与礼节,维系着这来之不易的同盟体面。
会议结束后,各国按照既定目标展开行动。花旗参谋长在战略审议中,特别提到了华夏特遣军提交的那份战术分析报告。
报告中尖锐指出:仅在外围战场对日寇进行打击,难以遏制其疯狂行径;唯有将战火引向其本土,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切肤之痛。
这一判断迅速赢得各方认同,并很快转化为具体部署。尤其在攻占硫磺岛之后,此前困扰盟军的诸多难题迎刃而解。
首先,P-51“野马”战斗机续航力有限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善。以硫磺岛机场为前进基地,P-51得以全程护航B-29“超级堡垒”轰炸机,极大提升了轰炸任务的效率与安全性。
其次,执行轰炸任务的B-29若在空袭中受损,不必再冒险长途返航,可立即转向硫磺岛实施紧急迫降与快速维修,大幅降低了战损率。
此外,硫磺岛更在飞机燃油补给、伤员救护、电波侦察等多个层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支点作用。
至此,花旗空军真正实现了对东瀛本土的压制性打击。B-29机群如入无人之境,在京都上空展开持续而猛烈的空袭。
这不仅能沉重打击了东瀛的战争潜力,更为未来可能发起的本土登陆作战,奠定了决定性的优势。
盟军做出这一战略决断,其根本底气来自于花旗军事工业展现出的骇人实力。战争初期,其产能尚不显山露水,而今却已成长为一头真正的巨兽!
仅飞机一项,花旗累计生产总数已逼近三十万架。这一数字,是东瀛的整整十五倍!
不仅如此,为彻底掌握制空权,花旗展现的机场建设能力同样令人惊叹。他们能在短短两周内完成土地平整、跑道铺设与设施配套,不出十余日,一座功能完备的战地机场便能投入作战使用。
正是凭借工业产能与工程能力这双重优势,花旗参谋长联席会议果断决策:向硫磺岛部署大规模轰炸机编队,以该岛为支点,对东瀛本土实施持续、高强度的战略轰炸。
与此同时,进攻冲绳的命令也已下达。这片位于宝岛与东瀛本土之间的群岛,是东瀛南部海域最大的岛屿屏障,距九州长崎仅约五百公里。轰炸机只需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航程,就能实施轰炸。
夺取冲绳,意味着直接威胁东瀛的咽喉要地。长崎作为其钢铁、造船与煤炭工业的核心区,一旦被纳入空袭半径并予以摧毁,将对日寇战争机器造成难以估量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