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尘埃落定(2 / 2)
“回陛下,近日正在读《资治通鉴》,汉记部分。”
“汉记?”
皇帝暮光微闪:“读到何处了?”
“读到汉昭帝时期,霍光辅政。”
御书房似乎凝滞了一瞬,皇帝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落在他身上道:“霍光,你觉得此人如何?”
这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
孟绍元知道考验已经开始。
他思考片刻,谨慎答道:“霍光受武帝托孤之重扶左幼主,挫败燕王,上官桀等叛乱,稳定汉室,其功甚伟,然而其权柄过重,族党满朝,最终未行篡逆之势,然至其身后,霍氏一族终遭灭顶之灾,可谓善始者众,克终者寡。”
他没有一味褒扬,也没有全盘否定,而是客观的指出了霍光的功过,尤其是点名了权臣与皇权之间那种无法协调的矛盾与最终悲剧的根源。
“功高震主,权大逼君,却是取祸之道。”
皇帝目光落在了孟绍元的身上,很快就道:“绍元,你可知朕如今的江山情况如何?”
孟绍元心头一紧,知道正题来了,他微微吸了口气,依旧垂着眼:“臣这个身处侯府,不敢妄议朝政,只是,偶闻边境不宁,朝中亦需贤才辅佐陛下。”
“是啊,需要贤才辅佐。”
皇帝重复了一句,语气带着深深地疲惫跟某种决断:“尤其是,若朕,若朕殡天之后呢?”
他猛地抬头,眼里带着难掩的震惊,声音却又带着一丝紧绷:“陛下千秋鼎盛,何出此言!”
“朕的身体,朕自己知道!”
皇帝摆了摆手,看着孟绍元道:“舅舅如今也不跟你卖关子了,只问你,若朕把这辅佐幼主,稳定江山的担子交给你,你可敢接?”
“可能够接得住?”
这话如同一道惊雷在耳边炸响,孟绍元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瞬间冲到了头顶。
他耳边嗡嗡作响。
孟绍元已经在心中过了一遍,此时目光落在他的身上,随即又道:“陛下信重,天恩浩荡,此乃托付江山之重,臣年少德薄,本不感受,然若陛下认为臣尚有一丝可用之处,臣愿意为陛下,为太子,为孟氏江山,接近股肱之力,虽肝脑涂地,不敢有负圣恩!”
皇帝看着孟绍元跪地行礼,他盯着良久,在思考片刻后,这才缓缓开口道:“起来吧。”
皇帝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尘埃落地的疲惫:“记住你今日说的话,也记住霍光的前车之鉴,朕要的,是一个能匡扶设计,安定人心的摄政王。而不是一个权倾朝野,尾大不掉的权臣。”
“臣,谨记陛下教诲。”
孟绍元说着话声音坚定:“必然不敢忘记舅舅嘱托。”
皇帝挥了挥手:“好了,你去吧,今日之事出得朕口,入得你耳,不得对外泄露半句。”
“臣明白,臣告退。”
他起身,一步步退出了御书房。
孟绍元站在御书房门口,被冷风一吹,他才感到一阵虚脱般的无力。
摄政王,舅舅竟然真的选择了他。
孟绍元深呼吸了口气,向着宫外走了出去,他心底里比谁都清楚的知道,接下去这个消息一旦发布,会在朝堂之上掀起怎么样的风波?
此时的御书房内,皇帝望着紧闭的大门,思考再三后,这才开口道:“拟旨,朕必须把这件事情先敲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