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水不暖月 > 第927章 地脉守护与百姓共生的故事

第927章 地脉守护与百姓共生的故事(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一幕落在九大望眼眼中,让他们对“地脉守护”有了全新的、更深刻的认知。

先前他们总以为,守护地脉是“灵脉师的专属使命”,是在祖地的灵堂里研究古籍,是在深山中探测大型灵脉,与普通村民的生活隔着一层。

如今亲眼看到四大意灵的行动,看到灵能如何滋养农田、守护灵菜,才明白地脉的每一次灵能流动,都连着村民的炊烟与农田的收成,连着家家户户的柴米油盐。

陈阳握着竹笔的手微微颤抖,他低下头,在记录册的空白处郑重写下:“地脉守护=微观监测主动预防民生保障”。

笔尖落下时,比以往多了几分对“责任”的敬畏,少了几分对“灵技”的执着。

他暗暗下定决心,未来学习微观解析之法时,不仅要学好技术,更要牢记“护民”的初心,让每一次监测都能实实在在地帮到村民。

陈松年看着远处村民家升起的袅袅炊烟——那炊烟在晨光中缓缓上升,与堰塘的水汽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他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欣慰,缓缓说道:“先祖曾在《陈氏守脉录》中写道,‘地脉活,则民生兴;地脉安,则百姓宁’。

当年陈家从远方迁居忧乐沟,不是为了躲避战乱,也不是为了争夺灵脉资源,而是为了守护这片土地的地脉,让生活在这里的村民能安居乐业,不用再担心因地脉失衡而颗粒无收,不用再害怕因灵能紊乱而流离失所。”

他抬手指向不远处的一户人家——那是王阿婆的家,烟囱里正冒着炊烟,隐约能看到阿婆在院子里晾晒衣物的身影:“你们看,那户王阿婆的孙子,去年还因为灵稻减产,每天只能喝稀粥,瘦得像根豆芽菜。

今年有了月平这微观解析的方法,地脉灵能稳定了,她家的稻田定能丰收,孩子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这,就是我们陈家守护地脉的意义所在。”

月平闻言,心中的坚定更添了几分,他上前一步,声音中带着对未来的规划:“爹爹说得对,地脉守护从来不是孤立的,不是只守着祖地那几处核心灵脉就够了。

后续我们不仅要监测忧乐沟的主地脉,还要将微观解析的范围延伸到村民的每一块农田、每一口水井,甚至是每一户人家房屋周边的地脉节点。

比如村东头李伯家的水井,去年就曾因地脉灵能微弱,导致井水的灵能含量不足,水质变差,李伯喝了那水,病了小半个月。

今年我们提前为水井周边的三个地脉节点补充灵能,优化灵脉流向,就能让他家全年都有干净、充足的灵泉水,再也不用为喝水发愁。”

他的话音刚落,远处便传来村民们爽朗的欢笑声。

几位早起的村民,肩上扛着水桶、手里提着水瓢,正朝着豆腐堰走来——他们是来取水的,准备用这灵能充沛的水浇灌自家的菜园。

看到岸边的陈松年、月平与四大意灵,村民们纷纷停下脚步,笑着挥手打招呼。

走在最前面的是张大叔,他放下肩上的水桶,对着众人拱了拱手,脸上满是感激:“松年族长,月平小哥,真是多谢你们啊!

自从你们开始给这豆腐堰做‘检查’,清了淤、护了脉,这水比以前甜多了,我家老婆子用这水做饭,都说菜香了不少!”

旁边的李大婶也跟着点头,手里的水瓢轻轻晃了晃:“是啊是啊!

我家院子里种的灵菜,以前叶子总发黄,自从你们来了之后,长得比去年旺多了,绿油油的,看着就喜人!

多亏你们这么用心地照顾这地脉,我们这些村民才能有好收成啊!”

月平笑着走上前,帮张大叔提起水桶,将水瓢递给他:“张大叔、李大婶,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你们安心种地、好好生活,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

他看着村民们取水时脸上的笑容,心中满是温暖——这些朴素的夸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比任何荣誉勋章都珍贵,因为它们证明,“地脉守护之道”已真正融入了忧乐沟的烟火气中,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彼此心照不宣的“约定”。

随着日头渐渐升高,阳光从金色变成了暖白色,气温也慢慢上升。

陈松年看了看天色,对着众人说道:“今日的监测与讲解差不多了,我们先返回祖地,后续再安排具体的学习与实践计划。”

众人纷纷应和,开始收拾工具。

月平小心翼翼地伸出手,灵能缓缓注入意鉴——随着灵能的流转,镜中的地脉沙盘渐渐淡去,意鉴的光芒也随之减弱,最终恢复成一块巴掌大小的古朴铜镜。

月平将意鉴放入陈家特制的灵能锦盒中——这锦盒由千年灵蚕丝编织而成,表面绣着陈家的守护图腾,盒内铺着柔软的灵狐绒,能有效隔绝外界的杂息与冲击,保护意鉴的灵能稳定,方便后续携带外出监测。

九大望眼则将各自的记录册收集起来,交到陈阳手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