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水不暖月 > 第933章 从未见过的清淤法

第933章 从未见过的清淤法(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是陈家祖传的地脉典籍,已传承了十一代,其中记载了从先祖开始的地脉守护经验与技法。

他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一段用朱红色墨水标注的文字:“‘山是碧玉簪’?可是源自《地脉纪要》中‘清辉映山骨,灵脉若玉簪,以山为引,通脉入堰’的记载?先祖当年曾尝试以此法引青龙山灵能入堰,却因无法精准把控山势灵能的强度,灵能注入时过于狂暴,导致堰堤灵脉轻微淤堵,此后便再无人敢尝试。你祖父当年也曾研究过这段记载,却始终未能找到解决灵能失控的方法。”

“正是。”月平点头,他走到陈重身边,目光落在古籍的文字上,指尖轻轻拂过书页上的字迹,能感受到纸张的厚重与历史的沉淀:“先祖当年失败,并非方法有误,而是受限于‘灵能监测’的精度——当时没有意鉴这样的灵器,无法准确找到山峰与堰塘的灵脉对接点,也无法实时控制灵能引入的强度,只能凭经验判断,自然容易出错。晚辈此次借助意鉴的‘微观解析法’,已通过三百六十次监测,找到簸箕山、兔儿山、撞杆山三座山峰与豆腐堰的灵脉对接点,误差不超过半寸;且通过‘纯和黑意’的‘温和转化’特性,可将灵能引入强度控制在安全阈值的八成以内,避免重蹈先祖的覆辙。”

他抬手,指尖浮现一缕淡青色灵能,灵能在空中缓缓勾勒出三座山峰与豆腐堰的立体图谱——图谱精准还原了山川与堰塘的相对位置,甚至能看到山峰上的植被分布与堰塘的灵脉走向。

“簸箕山位于豆腐堰东侧,山形如同农家常用的簸箕,山顶的‘聚脉岩’是灵能汇聚的核心,岩体内有三条主灵脉交汇,灵能浓度是周边区域的两倍;兔儿山在堰塘北侧,山体陡峭,山腰的‘灵草甸’下藏着灵脉主通道,灵草甸的灵草根系能过滤灵能中的杂息,让引入的灵能更纯净;撞杆山在堰塘西侧,山脚下有暗渠与堰塘相连,暗渠壁上的‘回流纹’能引导灵能循环,是灵能回流的关键。三座山峰如同三角,将豆腐堰环绕其中,它们的地脉与堰塘的灵脉本就相连,却因常年淤堵,灵能流转不畅,此次引灵入堰,便是要重新打通这条‘灵能通道’。”

“这一步,需晚辈独自前往寨子山巅施法。”月平的目光落在寨子山上,那是忧乐沟的主山,海拔比周边山峰高出百丈,山顶的“镇脉石”是历代意者引动山巅灵能的核心,也是整个忧乐沟地脉的“中枢节点”,“寨子山巅的灵能浓度是周边山峰的三倍,且灵能性质更纯净,没有杂息干扰,唯有在此处,才能汇聚足够的力量,催动意器完成‘灵脉引导’。且山巅视野开阔,可同时监测三座山峰的灵能反应,一旦出现异常,能及时调整,避免灵能失控。”

众人闻言,虽有担忧,却也知晓月平的考量——地脉引导需高度专注,过多人在场会分散灵能,且寨子山巅的灵脉节点脆弱,任何细微的干扰都可能导致灵能紊乱。

陈重走到月平身边,从怀中取出一枚巴掌大小的“灵脉护符”,护符由千年灵岩雕琢而成,表面刻着“守脉纹”,纹路呈螺旋状,从边缘向中心汇聚,中央镶嵌着一颗细小的灵晶,泛着淡青色光晕。

这枚护符是陈家的传家宝,曾在百年前的“灵爆”事件中,护住了当时的族长,也就是月平的曾祖父。

“此符是你祖父当年留下的,能在危急时刻形成灵能屏障,护住你的灵脉,防止灵能反噬。若施法时灵能不济,或遇到突发状况,便捏碎它——护符破碎时会释放出‘求救灵信号’,信号能覆盖整个忧乐沟,我们会立即携带灵脉丹上山支援,绝不会让你出事。”

月平双手接过护符,入手温润,能清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温和灵能——那灵能中带着一丝熟悉的气息,与祖父生前留下的灵能印记一致,带着陈家世代坚守的温度。

他将护符贴身收好,护符贴在胸口,能感受到灵能缓缓渗入体内,如同祖父的手在轻轻守护。

他躬身行礼,动作标准而恭敬:“多谢爹爹。晚辈此去,最多一个时辰便回,在此期间,劳烦各位长辈继续监测豆腐堰的灵能波动:陈阳师兄负责记录灵脉晶的灵能输出强度,每一刻钟记录一次,若输出强度下降超过一成,立即用‘聚灵诀’辅助;陈玥师姐留意‘老鸭婆’的灵识反应,若它出现躁动迹象,先以‘安抚诀’注入少量灵能,切不可强行压制,以免引发灵能冲击;八爷爷与五奶奶则重点关注下游农田的灵能供给,李伯家的灵稻田靠近支脉末端,最易受影响,若农田灵能出现中断,便暂时关闭西侧暗渠的闸门,优先保障村民的生计。”

“放心吧,月平师弟!”陈阳高声应和,声音中满是坚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