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异能修真之重生 > 分节阅读 75

分节阅读 7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什么”伊特惊呼一声,双眼瞪得老大,站起身来在房间内走来走去,口中不时喃喃的说着李清照这个名字。

赵无乾看着失态的伊特,不知道为什么他竟然听到李姑娘的名字竟然如此激动,难道他认识李姑娘虽然心中有着疑惑,但他却没有开口询问,只是静静的看着在房间中走来走去的伊特。

过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伊特这渐渐的停了下来,走了回来坐了下去,看着赵无乾道:“你跟我说说那个李清照姑娘的事。”

赵无乾奇怪的看了眼伊特,道:“李姑娘闺名清照,自号易安居士,父亲李严在大周朝中为官,官居兵部尚书,现在人与其父居上京。李姑娘自小聪明绝顶,才华文采更是举世无双。一岁便能说话,三岁便能做诗,五岁更是能出口成章,十岁曾以文会友,斗败当时的状元刘自华,十二岁更是以一对对联难倒大周“对王”周书,堪称大周第一奇女子了。”

赵无乾tian了tian略干的嘴唇,看到伊特正认真的听着他说话,心中一喜,继续说道:“李姑娘做的诗都是一绝,上仙您想不想听一听”

伊特一怔,微微的点了点头道:“好,你念一首来听听。”

“那弟子就吟那着弟子最喜欢的寻仙。”赵无乾站起身向伊特揖了一礼,一手负在背后,一手放在前方,缓缓的吟道: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看着赵无乾一边吟诗,一边陶醉的模样,伊特有点哭笑不得,这首什么寻仙有那么好吗怎么自己在读书的时候也只是将它死记硬背了下来,却没有赵无乾此时的陶醉,难道是自己没有艺术细胞

还有,这首明明是李白在唐宗肃上元元年760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归来后,由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至庐山游玩时作此诗,此诗的全名为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根本就不是什么寻仙,估计是这个剽窃者没有遇到什么卢虚舟,就随便找了个名字冠了上去。

“愿接卢敖游太清,愿接卢敖游太清。”吟完之后,赵无乾还低着头喃喃的说着这一句诗,仿似羡慕无比。

“咳咳”伊特干咳了几声,将仍陶醉不已的赵无乾惊醒。

赵无乾看着伊特,连忙躬身道:“上仙见笑了。”

伊特摇了摇头,微笑道:“无事,这是人之常情。再说,这首诗也的确是首好诗。”

“上仙也觉得这首诗好”赵无乾高兴的道,仿似找到了知音般看着伊特。

废话,李大诗仙的诗能不好吗伊特心中暗暗的撇了撇嘴,脸上却微笑点头道:“当然了,的确是首好诗。”

“我就知道李姑娘的诗上仙您一定会喜欢的,果然如此。”赵无乾兴奋的道。

伊特微微一笑,并没有将自己知道的说出来,只是道:“这诗里的卢敖是谁,你认识吗”

第一百四十三章对对子也能对死人

赵无乾一怔,不明白伊特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但还是道:“弟子才疏学浅,并不认识这个卢敖是何人,不过当初弟子也曾奇怪的问过李姑娘,李姑娘是说这人是一个上古帝王的臣子。”顿了顿,赵无乾偷看了一眼伊特,语气羡慕道:“可惜弟子没有如此好的机会,那卢敖竟然能有天大的机缘遇到仙人,一同邀到同游太虚。”

伊特知道赵无乾意有所指,却不上他的当,微微一笑,将他的话直接无视了。

赵无乾看到伊特竟然毫无反应,面容一苦,也知道这个上仙一定明白他的意思,却没有点破,只怕真的不想收徒弟。想到这,赵无乾整个人犹如苍老了数岁般,背影有些凄凉。

伊特看着赵无乾,暗暗的叹了口气,淡淡的道:“有缘便是有缘,无缘便是无缘,有缘之时,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赵无乾一听到伊特的话,整个人犹如醍醐贯顶般,精神猛的一震,双眼中泛发出逼人的神彩,对着伊特躬身一礼道:“多谢上仙指点,是弟子执着了。”

赵无乾自然知道,如果在如此强求下去,只怕自己的境界会一跌千丈,就算到时真的有幸被一个上仙收为徒弟,恐怕成就也有限得很,成不了什么大器。

伊特一怔,接着微笑的点了点头,道:“不必,其实我们相见也是有缘,在这里也是有缘,可却没有师徒之缘,这便是造化啊。”

“上仙说得极是,弟子受教了。”赵无乾依然恭敬的说道。

“嗯”伊特点了点头,指着一旁的凳子道:“你明白说好,先下去,再跟我说说那李姑娘的事。”

“是,上仙”赵无乾再没有刚才的扭扭捏捏,道了谢后坐了下来。

“不知上仙还想知道些什么弟子一定言无不尽,知无不言。”赵无乾身子坐得比直,语气恭敬的说道。

“你就说说那个对联吧,你刚才不是说她十二岁便以一对对联难倒大周对王周书”伊特淡淡的道。

赵无乾思衬了一下,道:“话说在李姑娘十岁之时,曾以文会友,斗败当时的状文刘自华,一时之间,名声大胜,天下皆知,来访的宾客络绎不绝。但是人有七情六欲,自然便有了嫉妒之心,虚名之累,这其中有着许多人自认才子的文人想以文击败李姑娘,以此来场名天下。但那两年之内,虽然有着许许多多的才子登门拜会,却从来没有一个人击败过李姑娘。其中有一个登门的文人是当时的对王周书的侄子周文林,他当时却是以对对子来与李姑娘相斗,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惨败了。可是这个周文林败后却心生怨恨,回到家后找到“对王”周书,编了一大堆子虚乌有的话来诓骗周书,说是李姑娘如何如何的嚣张,不将周书放在眼里,还说周书根本不是她的一合之敌,根本配不上对王这个称号。周书一怒,马上上京,递出挑战书,以对子挑战李姑娘。”

“当时的李姑娘只有十二岁,而对王周书已经成名二十几年,许多人说周书是不知羞耻,竟然向一个十二岁的小孩挑战,但李姑娘却站了出来,夷然不惧的接过周书的挑战书,并决定在那日的两日后在尚书府的偏院进行这一次的挑战。”

“在那两日后,李姑娘就在放开了尚书府的偏院,许多闻风而来的文人墨客涌进了尚书府偏院,当时的尚书府偏院是人山人海,弟子也是当时恰逢入上京,听到这个挑战才跟着去看了看热闹,哪知竟相识了李姑娘这人奇女子。”

“当时李姑娘进去,而那周书而到了里面。两个人请了来的文人墨客中较为出名的两名文人当裁判,便开始了对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