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塞尔维亚(2 / 2)
如此小的城市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纳这么多人,必然引发各种混乱。街道上挤满了穿着各式制服的士兵,粮食、水和住所的短缺导致了频繁的冲突。尤其是在奥地利仅仅派遣了几支侦查队的情况下,城内就已经流言四起,恐慌蔓延。
“奥地利人已经攻破了北部防线!”
“他们有会喷火的恶魔机器!”
“大公已经秘密逃走了!”
“恶魔!降临了!”
各种谣言像野火一样在城中蔓延,加拉沙宁首相不得不派出卫队在街头巡逻,并下令处决散布谣言的人。
所幸奥地利一直没有发动真正的大规模进攻,这给了加拉沙宁宝贵的时间来稳定局势。他利用这段喘息之机,开始有序地疏散平民,同时疯狂输送物资、修缮城防,试图将贝尔格莱德改造成一座能够抵抗现代炮火的要塞。
城墙上,工人们日夜不停地加固防御工事,堆砌沙袋,挖掘战壕。大街小巷中,没撤走的妇女们缝制沙袋,孩子们则帮助收集金属制品熔炼成弹丸。
然而,这一切需要时间,而面对奥地利这个庞然大物,再多的准备时间可能都不够。当塞尔维亚的间谍传回消息,说奥地利第十一军已经出发前往贝尔格莱德时,陆军总司令米洛什·彼得罗维奇将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沿途阻击这支先遣军。
对总司令这个大胆的想法感到很疯狂的,大公很无奈,他觉得自己的将军是不是疯了,守城都守不住,难不成要打野战。
不过总司令彼得罗维奇将军解释了半天还是说服了大公,“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大公殿下,我计划带领用常备军扩编的第三师,在德里纳河谷设下伏击。即使无法击退他们,至少也能拖延他们的进军速度。就算只能拖延几天时间,我们也能有多的时间加固城防和运送物资。“
于是在一个清晨,彼得罗维奇将军率领七千“精锐士兵”,悄悄离开了贝尔格莱德,向西北挺进。这些士兵是塞尔维亚最精锐的部队,全部装备了米涅步枪,经过至少相对于现在新兵来说还算完整的军事训练(不能和西欧中欧国家比)。
在德里纳河谷一处狭窄的山口,塞尔维亚人设下了伏击。他们在山坡上隐蔽起来,等待奥地利人进入伏击圈。
两天后,奥地利第十一军的先头部队出现在山谷中。灰色的军服队列整齐地行进着,丝毫没有察觉危险。当第一声枪响划破宁静时,奥地利人陷入了短暂的混乱。塞尔维亚的伏击部队从山坡上倾泻下密集的弹雨,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然而,奥地利军队很快就恢复了秩序。他们的炮兵迅速调转炮口,开始轰击山坡上的塞尔维亚阵地。与此同时,一支骑兵部队绕道山谷后方,切断了塞尔维亚人的退路。
战斗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彼得罗维奇将军就意识到不对劲了,他的部队伤亡太惨重了。他下令部队分散撤退,利用对地形的熟悉,突破奥地利的包围圈。
最终,塞尔维亚军队损失了近两千人,但确实如彼得罗维奇所料,这次伏击拖延了奥地利军队的进军速度,为贝尔格莱德赢得了宝贵的三时间。
回到贝尔格莱德后,彼得罗维奇将军直接去见了大公,汇报战况。
“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虽然最终不得不撤退,但至少拖延了敌人近一周时间。”
而大公拍拍他的肩膀:“做得好,米洛什。这些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加拉沙宁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平民的疏散,城防工事也加固了不少。”
“但这远远不够,”彼得罗维奇摇头,“大公阁下,这支先遣部队的火炮威力就有些恐怖了,恐怕还不是奥地利人真正的重炮,我估计它们能轻易摧毁我们的城墙。”
大公沉默片刻,走到窗前望着城市的轮廓:“那么,我们就做好流血的准备吧。为了塞尔维亚,为了我们的民族。我们别无选择。”
1867年2月,寒冬还未褪去,奥地利的主力军终于完成了对贝尔格莱德的包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奥地利人并没有采取长期围困的战术,而是立即展开了猛烈的炮击。
刚刚新鲜出炉的“毁灭者“重型榴弹炮、各式大口径火炮被摆上阵地,并由经验丰富的炮兵操作。与此同时,奥地利帝国在多瑙河上的一支炮艇编队也开始参与轰炸,形成了全方位的火力网。
贝尔格莱德的天空被火光和硝烟笼罩,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此起彼伏。高爆榴弹落在城中,掀起巨大的尘土和碎石,摧毁了一座又一座建筑。古老的城墙在现代火炮的轰击下变得千疮百孔,守城的士兵们只能躲在掩体后,等待这场无情的轰炸结束。
在城堡的一处地下室里,大公和首相正在进行最后的商议。
“我们的弹药只够支撑三周,最多四周,”彼得罗维奇将军报告,“而且城墙已经被炸开多处缺口,如果奥地利人发动地面进攻,我们很难抵挡。”
加拉沙宁首相望着大公:“或许是时候考虑您和关键人员撤离了。我已经安排好了通往伊斯坦布尔的秘密通道。”
大公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并不像开战之前表现得那么胆小,反而却坚决地摇头:“不,我不会抛弃我的士兵和人民。只要贝尔格莱德还在抵抗,我就会留在这里。”
加拉沙宁首相看着这个时候反而很勇敢的大公,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公殿下,我非常荣幸能够服务于您,后世历史肯定会...。”
就在这时,一枚重型榴弹落在了城堡附近,整个地下室都在震动,灰尘从天花板上簌簌落下,打断了首相的话,所有人都知道,贝尔格莱德的命运已经悬于一线,而这场战争实际上才刚刚开始,毕竟塞尔维亚只是个前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