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华娱10:开辟内卷新赛道! > 第418章 没有了后路,才算不死不休【求追读】

第418章 没有了后路,才算不死不休【求追读】(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后这两句才是大哥的真心话,他动不了苏君,苏君也动不了他,可苏君能动他儿子。

以苏君的年纪、心性和手段,他儿子没有半分胜算,早晚会被拿下。

就拿现在来看,里面有一堆人在“照顾”那几个人,他儿子就是其中一员,而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苏君眼神微暗,整个人沉默了片刻,这些话不无道理,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上去看,完全没有问题。

可惜的是,他不是大哥,没儿子。

“大哥这话就有些偏颇了,你所说的补偿能是什么?”

“钱财、资源?这些我缺吗?”

低沉的声音缓缓响起,说到最后,声音陡然拔高。

“难道是健康?”

听着苏君的话,大哥和其他人都陷入了沉默,特别是大哥,他和刘亦妃在一起拍过戏,上上次刘亦妃遇袭时他还特意去医院探望过。

刘亦妃的颈椎问题很严重,现代医学手段无法根治,只能用理疗保持。

不能受寒、不能过度劳累、不能进行长时间的激烈打斗,类似《神雕侠侣》那样的武打戏基本与刘亦妃无缘了。

要知道刘亦妃可是公认的打女。

苏君砍断了那几个人的未来,不算下手狠辣,顶多算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大哥的理论站不住脚跟。

或者说,大哥的理论在他那边能说得通,但是在苏君面前,绝对是狗屁不通。

“大哥,世界上的事情无法全部以黑白对错来界定,大多事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立场不同,对问题的对错判断自然不一样。”

苏君缓声开口,语气淡漠,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

做大事的人就要心狠。

要是因为敌人给出的利益就出卖自己的利益,那和华亿的大小王那些人有什么区别?

苏君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好人,也从不做圣母的事,他只做自己。

连在一起的七八个座位安静了许久,除了三个当事人之外,其他人也没敢发出声音。

或者说,这种安静的对抗最好。

大庭广众之下把事情闹大了对谁都不好,他们都无法收场。

“苏总,受教了。”

心中最后一点儿侥幸被完全掐灭的大哥缓缓点头,语气冷硬,他也是一个要脸和刚强的人。

苏君完全不松口,他也没有用热脸去贴冷屁股,儿子的脸面已经保不住了,他的不能再丢了。

父子都无颜面可讲,如何立足?

“那就好,安心看电影吧,大哥记得帮忙提些改进意见。”

苏君轻笑一声,场内通亮的灯光逐次熄灭,他的身影全部隐于黑暗中。

额,黑色西服的好处,隐蔽。

听着苏君的声音缓缓消散,大哥闭上眼睛,身体瘫软在座位上,两鬓的斑白是那么的刺眼。

从今天开始,他和苏君注定只能有一个人站在顶峰。

另一侧的范小胖默默的松了一口气,她真怕苏君做出让步,搞息事宁人、化敌为友的那一套,华亿还想联合大哥,借用后者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其他方面掣肘苏君呢。

毕竟…………

“没有了后路,才能不死不休。”

范小胖在心中喃喃自语一句,算是真正放下心来。

说到底,大哥是一个聪明人,知道苏君想要的是什么,任何条件都不重要,没有那几个人对苏君才最重要。

娱乐圈中的恩恩怨怨就是如此残酷,身败名裂后面往往跟着四个字。

那就输倾家荡产。

如果本就废物的二世祖再失去了傍身的钱财,那与杀了他们有何区别?甚至更为残忍。

范小胖同样如此,她付出了万般的代价,就是为了名利二字。

没了这两个字,她会生不如死。

纷乱思绪在脑海中一闪而逝,范小胖开始慢慢将注意力放在电影上,她很想看看刘亦妃这个后起之秀有什么表现。

她出道这么多年,还没有拿过含金量特别高的奖项。

随着电影逐渐播放,很多人看向张艺谋的眼神都变了,《寄生虫》那里是一部普通文艺片,明明是一部为金棕榈量身打造的影片。

《寄生虫》本身与戛纳电影节的艺术调性高度契合。

二者在对社会议题的深刻挖掘、艺术表达的创新性及人文关怀的普世性上形成强烈共鸣。

参加过戛纳电影节的人都知道,戛纳电影节向来推崇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突破的作品,而《寄生虫》以类型片外壳包裹尖锐的社会批判,精准切中阶层固化这一全球性议题。

于此同时,影片通过贫富家庭的交织叙事,用暴雨夜的空间对比、半地下室的隐喻等意象,将阶级差异具象化为可感的视觉符号。

这种将沉重现实转化为荒诞戏剧的表达,与戛纳鼓励的“作者性”创作高度一致。

既保持导演的个人风格,又突破地域局限引发普世思考。

很明显,张艺谋做的非常到位。

在艺术形式上,《寄生虫》融合了黑色幽默、惊悚与悲剧元素,叙事节奏张弛有度,镜头语言充满隐喻,这种类型融合的实验性十分符合戛纳对电影语言创新的追求。

同时,影片对人性复杂性的刻画跳出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展现贫富群体在生存压力下的挣扎与异化,传递出深切的人文关怀。

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戛纳电影节始终坚守的“电影应关注人的处境”的核心精神。

这么说吧,《寄生虫》以独特视角解析时代痛点,用创新手法拓展电影边界。

正是戛纳所倡导的“艺术反映现实、现实滋养艺术”的生动写照。

雅各布在电影播放期间,不断下意识的瞟向张艺谋,正因为他不是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对电影的印象很深刻,他才对张艺谋的表现十分好奇。

“看着一副憨厚的样子,其实野心大着呢,直奔金棕榈而且,完全没有把其他奖项放在眼里。”

“每个角色都不突出,又处理得非常好,准备做得也太齐全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