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一两银子(1 / 2)
“赖朝奉,你看,我这又给你引来了两位办路引的客户。”老头一进门就对着柜台后一位身躯略胖的中年人说道。
林峰和李慧进了房中,看着屋内的陈设布局,第一印象就是这里更像传说中的当铺。
李慧没忍住,问道:“这是个当铺?”
老者道:“没错,这就是一家当铺。”
李慧皱眉,语气中略有些不高兴:“你是不是搞错了,我们是来看路引的,不是来当东西的。”
老头忙赔笑解释道:“姑娘有所不知,毕竟不是天天都有人来买路引不是,所以,我们这当铺也做路引的生意。”“有现成的吗?拿出来看看。”林峰沉声问道。
“两位要哪种路引?”被老头称为赖朝奉的问道。
“有很多种吗?”林峰有些诧异。
“嗯,是的,有临时的有长期的,有走亲访友的,有务工经商的,不知你们想要哪种?”
林峰和李慧还没有开口,就听先头领他们进门的老头道:“两位一定是想要长期的吧?”
“你怎么知道。”林峰问。
老者笑道:“看两位出门都没有备路引,想来是私自离家出走,要脱离家庭吧?”
林峰和李慧相视一笑,两人心道,两人现在这关系,也难怪外人会这么想。老者见两人没有吭声,认为自己说对了,接着道:“看两位也不像是要经商或是务工,那么就只有走投亲靠友这条路了。投亲靠友也分了几类,一类是小门小户,这个查的比较严,两位这身份怕也不合适,另一类则是挂在城内的豪门大户的名头下,这个相对来说就查的松些,这价钱呢,也就要贵些。不过对两位来说,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那这后一种路引大概需要多少钱?”李慧问道。
“十两银子一份。”柜台内的赖朝奉道。
“什么,十两银子,你……这也太贵了吧。”李慧听了生生的把“你咋不去抢”这句话给咽了回去。
先头那老者赔笑道:“姑娘可是之前听人说办个路引只要一两银子,这才觉得贵?”
李慧点了点头,老者接着道:“那一定是给你们办的临时游学路引,在长安城中逗留不了太久,而且无法租房子,只能住旅店,要是长期住的话,可是不行的。
“是吗?”李慧听老者这么一说,虽然还是有些狐疑,但一时间却也难辨真假。
“两位放心吧,我们这里办了这么多的路引,肯定不会错的。”老者笑道。
“那,不知现在是否有现的货,能让我们看看吗?”李慧道。
“有啊,我们可不像外头那些,办个路引还要先收订金,让你们等,这订金收了,谁知道你还见得到他们不呀。”老者一边说,一边让赖朝奉从柜台内取出路引。
赖朝奉从柜台内拿出一张路引,老者接过后递在两人手上,这路引是纸质的路引,上面写着大兴城某地某人家等等字句,老者解释道:“这路引上写的是大兴城姚家,在大兴城内虽然说不上是多么的显贵,可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官宦之家,两位就说是他们家的亲戚,过来投亲靠友就是。再不会有人查的。”
两人拿在手上看了半天,这路引看上去半新不旧的,看着就像是使用过,上面大红的官府章,鲜明的盖着。实际上两人做为现代人也没有见过这隋代的路引,只凭刚才城门口的匆匆一瞥,根本无法辨别真假,但两人还是仔细的看了半天。李慧甚至将路引对着门口的光线仔细的端详。
“咦,怎么没有水印?”李慧问。
“姑娘说的水印是什么?”赖朝奉疑惑的问道。
“没什么?”李慧想,可能这时候还没有出现水印这个功能,于是含糊了过去。
“官宦人家也需要用这路引吗?我看城门口大小官员进出不都是亮的随身配的鱼符什么的吗?”林峰问这个话是想要探听一下手中玉佩的来历。
老者笑道:“两位有所不知,像鱼符这类东西那是只有官员才可以佩戴的,官宦家属都没有这个权力,除非是顶级的豪门世家才行,才会有一些腰牌。”
林峰正想要将怀里的玉佩掏出问给究竟,就听李慧说道:“你们这路引是假的。”
赖朝奉听了脸色立刻变了,就连刚才还笑嘻嘻的老者也变了脸色。
“姑娘这话就不对了啊,我们的路引虽然贵了些,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你这样说可是有些诋毁我们的生意。”赖朝奉沉着脸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