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389章 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第389章 不可能完成的目标(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洛珞的眉头瞬间紧锁,指尖在桌面模拟的全息结构图上迅速勾勒。他的目光锐利如鹰,脑海中急速翻阅着所有相关的材料数据和过往经验。电光石火间,他捕捉到了解决方案!

“更换有缺陷区域的铝箔隔热毡!采用预成型‘波状褶皱’补偿结构!”

他飞快地下令,语速极快却无比清晰:

“立刻调用库存的‘龙鳞-G1’强化型铝箔!按模型L24号预案进行边缘预处理,允许预设波状弹性形变区间,以吸收低温收缩应力!机械臂调整加载程序和路径!15分钟内完成更换,不要影响主进程!”

“波状褶皱补偿结构?”

这个方案在常温下看似荒谬,但在极低温环境下,利用材料自身的屈服特性,预设的波纹反而能像弹簧一样吸收收缩应力,防止破坏性皱褶产生!

命令下达,工程团队像最精密的仪器般高速运转起来。

冷备库门打开,备件迅速调出。

经验丰富的工匠在低温环境下,以惊人的技巧进行着铝箔边缘的精确塑形和更换,如同在冰面上进行微雕。

洛珞的影像依旧在总控中心的屏幕上,他的目光紧盯着更换过程的每一个实时数据流和画面,偶尔会给出简短而关键的确认指令。

当那块被赋予了“弹性生命”的新型铝箔隔热毡完美嵌入预定位置,多层绝热屏障重新恢复平整紧密的状态时,指挥中心里几乎能听到大家不约而同的松气声。

李卫国抬起头,望向屏幕中洛珞年轻却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脸,郑重报告:“第三层铝箔替换完成,波状褶皱补偿结构确认生效,热辐射屏蔽验证通过!”

洛珞紧绷的下颌线条终于略微放松,点了点头:

“继续作业。”

至此,一场本该引发大乱子的隐患,被洛珞提前发现扼杀在了摇篮里。

不过虽然隐患消除,但带来的影响可是丝毫没有减少,尤其是负责现场的副总工,以及负责高强微型超导磁体工程方面的李卫国,两人可谓是后怕不已。

尤其是前者,要知道之前就是他发现了D7区的问题,临时调整了安装方案。

其实这倒不是他的问题。

单就临场应变改动方案的内容来说,他的方式没有任何问题,即便是洛珞本人在现场也不可能比他做的更好了。

二十年经验的老工程师,其能力也不是开玩笑的。

只是问题毕竟是发生在D7区,而他没能像洛珞那样提前发现,到时候真出了事,他肯定免不了被问责。

颇有种黄泥掉在裤裆上的感觉,到时候不是shi也是shi了。

虽然问题并非无法挽回,即便是最严重的后果,便是无人察觉褶皱的趋势。

然后在-269℃的极寒环境下,冷屏组件内部潜伏着应力不均的隐患——由于传统模型忽略了微观热传导的补偿,薄弱的金属支撑结构会因热胀冷缩变形,悄然形成“塑性屈曲”。

最终形成一条裂缝。

如果裂缝一直存在,一旦低温系统启动,液氦像冰川般倾泻而入,扭曲的褶皱会骤然放大。

热量如决堤洪流般泄露:液氦瞬间汽化,喷涌出的白色冷雾裹挟着致命辐射,工程平台瞬间化为-50℃的冰窖。

更糟的是,真空容器内的热平衡崩溃,引发连锁反应。

杜瓦基环的超导磁体会因温度波动失稳,失能失控,强磁场瞬间扭曲成无形的鞭子,撕裂周边设备,点火试验将注定失败。

但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发生。

褶皱趋势没能发现都已经是万一的可能了,要是连裂缝都忽视掉,他们整个团队从普通工程师和科研学者,到他这个副总工程师,连同总工都可以一并引咎辞职,彻底别干这行了。

只不过即便提前发现,又将是起码一个月的返工,这期间耽误的时间和材料成本巨大,更别说工程延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了,损失起码上亿。

幸运的是,他们有洛总这样可靠的总师在。

不仅仅是设计方面,他简直是个全才。

即便隐患已经消除了,他到现在都还是没能明白,洛总是怎么在那么长的一段数据波动里,敏锐的察觉到了D7区的曲线突刺有问题的。

作为一个物理专业出身的工程师,他当然不会理解,一个全球顶尖的数学家,数学直觉到底有多么可怕。

而对这件事感到后怕的不只是王世峰,还有洛珞自己。

当然了,更多的还是庆幸,庆幸自己没有大意,因为工程方面的事不关己,就不管不问,或者象征性的总揽全局就算完事。

否则,真要是工程延期,肯定不会有人问责到他的头上。

且不说因为他的原因,这未来十几二十年都不一定能搞定的聚变工程,提前站到了世界的舞台上,就算把功过分开,这问题也不是他的责任范畴。

甚至连浪费的材料和人工费用,一个亿还是两个亿,也没什么区别,都不重要。

一旦聚变堆建造成功,赚回来就是分分钟的事。

但时间他可是损失不起一点的,要是真因为这事工程延期,最后就差那十天半个月的,没能在任务期限之前完成点火,他哭都没地方。

这也就导致了,往后的建堆工程里,洛珞就更加的认真负责。

虽说不至于事必躬亲,不过高强微型超导磁体工程和强磁场工程他都是必定参与其中。

还真别说,靠着他那超乎寻常的数据敏感度,以及在【记忆沙漏】中借鉴的内容,虽然像这次的大问题没有再出现,但小问题也真避免了不少。

……

远处执行封锁任务的海军警戒舰上,粗大的探照灯光柱如同天神的巨指,缓缓扫过波涛起伏的海面。

灯光不经意间掠过基坑现场,一道强烈的光束恰巧穿过了临时工程照明下的钢构间隙。

在那刺目的、短暂的瞬间,无数双眼睛透过望远镜或者监控画面,清晰地看到,在如同巨兽骨架般的盘古堆核心结构下,在冰冷如铁的钢梁之间,那位年轻的总设计师的身影并未安然坐在总控中心——他竟不知何时已悄然来到了作业平台的上层。

他戴着一副薄如蝉翼却能抵抗极端低温的特制手套,俯下身,亲手抚平一片替换下来、因意外而略微卷曲、不起眼的0.3毫米厚度的铝箔隔热片的微小边缘。

那微小的起伏,在他手中被极其轻柔地调整、压实。

灯塔般的光束将他挺直专注的脊背勾勒出一道逆光的剪影,这渺小的人影与后方在幽暗夜幕中拔地而起的盘古堆巨影,形成了极其强烈的视觉冲突。

微小与浩瀚,精准的指尖微调与开天辟地的能量之梦,在这一刻,以冷冽严酷的工程美学,达到了某种震撼人心的和谐统一。

光束移开,人影重新没入钢架的阴影之中,仿佛刚才那充满象征性的一幕只是海风带来的幻觉。

而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几乎每一个参与盘古堆工程的人,从技术权威王世峰、李卫国,到负责安保的吴峻,再到搬运材料的普通工人,都在心里默默记录着关于总设计师洛珞的种种“传说”。

他们看到深夜里,主控中心大楼顶层那间标注着“总设计师室”的灯光,常常是最后熄灭,却又常常在凌晨第一缕微光浮现时便已亮起。

他们看到巨大的安装平台上,洛珞穿着合身的工装,不像寻常高层那样远远视察,而是走到核心部件旁,手指在冰冷的合金表面上精确滑过,仿佛能感知到纳米级的瑕疵。

他曾在一堆纷繁复杂的监测数据中,仅凭细微的数值波动,就断定一处看似完美的密封焊缝内部存在应力集中点,要求立刻进行无损探伤复查。

起初有人不解其意,但当探伤报告显示确有一个潜在裂纹时,现场陷入一片死寂般的后怕与随之而来的叹服。

副总工王世峰不止一次地对李卫国感慨:

“老李,我看着洛总啊,感觉他把这儿当成了命根子,简直像对自己的产业一样上心。”

李卫国深有同感,回忆洛珞为了优化一处磁流体稳定场发生器的连接结构,亲自抱着图纸和技术手册在地板上通宵达旦地推演计算的样子,摇头叹道:

“何止是产业?简直像是在完成一个神圣的使命,你没注意到他眼神深处的东西?那不是对聚变堆商业价值的渴望,更像是在……争分夺秒地追逐一个极其重要的目标,一个超越物质回报的目标。”

没人知道,他们的猜测,已经触碰到了一部分核心真相,却仍低估了其分量。

当人们感慨洛珞“比对待自己的产业都要敬业得多”时,唯有洛珞自己清楚这评价的分寸差在哪里。

对他庞大的商业帝国,他确实投入,但那是掌控者的投入,是资本和智慧的游戏,有着从容的底线和替代方案。

而对盘古堆,对夸父工程最终的成功,那份近乎偏执的敬业,背后是无人能想象的沉重砝码——那是通向更宏大世界不可或缺的钥匙,是关乎他能否获得那终极“任务奖励”的绝对前提。

他并非无私的圣人。

他只是将希望押在了这项事业的成败之上。

盘古堆每一毫米的推进,聚变之火的每一次成功点燃模拟,都距离那个攸关他个体命运的任务完成更进一步。

失败的代价?其实并不算大,最多就是损失一枚他本就没有得到过的勋章罢了。

但他却从未去想。

他只想做到极致,不容一丝懈怠和半分妥协。

这份被所有人看在眼里、感慨不已的“敬业”,于他而言,还有对任务达成的渴求。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人劝过他。

无论是几个总工,还是各小组的负责人,但凡能跟洛珞说上话的中高层,就没有不劝他的。

他们做过的项目也不止一个两个了,哪个项目的总师会辛苦的像洛珞一样,方方面面都要参与其中,最关键的是……人家还真的懂真的会。

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吧,但洛总这……能力也太大了,总不能把所有担子全压到他一个人身上,那显得他们也太FW了。

为此,张云超甚至还亲自跑到了禺谷站基地一趟,不是为了视察工程情况,而是单纯想劝说洛珞休息。

“按照正常进度,夸父工程能在十年内正式建堆就已经是顺利的结果了,但在你的带领下,时间成本被压缩了八成之多。”

“仅仅两年我们就已经开始建立盘古堆了,你还有什么好着急的呢,之前试验阶段离不开你,整个基地的难题也全靠你一个人解决,我确实不好劝你。”

“但现在盘古堆建立,试验全部成功,你也是时候让自己歇歇了,至少没必要再给自己这么大压力吧。”

指控中心的指挥室里,屏幕上的幽蓝光芒映照着张云超和洛珞的身影,张云超正苦口婆心的劝说着。

不过看他那一脸苦笑的表情就知道……见效甚微。

“我也没有很辛苦,只是做一些检查工作罢了。”

洛珞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头也没转的说道。

“废话,我还不知道你在检查数据,不然你还想下去跟着动手啊,我是说这么下去,你的脑子也会疲劳的。”

张云超没好气的反驳道。

多年的接触合作下来,洛珞对他来说早就不仅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天才学者了。

更是一个心地至纯,不为外物利益所动的一个好朋友,忘年交。

于公于私,他都不想看到洛珞因为一个项目再把自己累到了,到时候即便试验堆点火成功,恐怕也说不好得到聚变工程,但把洛珞累坏了,到底是得还是失了。

“你严谨些当然是好事,我也不是反对你这么做,只是没必要事必躬亲吧,很多相对不那么重要的数据,也可以交由其他人审核吧,基地那么多人,他们可以分担你的工作的。”

张云超继续说道。

劝阻也要讲究方法,让洛珞完全休息当然不可能,且不说他本人能不能放心的下,基地也确实不可能完全离开他。

但适当的放手没问题吧,没必要让自己这么累,即便真出了些小问题,弥补也就是了,该重新搭建的重新搭建,该增加预算的就多花些经费。

反正项目已经到见到曙光了,不急于一时。‘

但他不急,洛珞可急。

“不行啊,有些问题虽然不大,但动辄就耽误十天半个月的工期,积少成多,这种情况多了,我还怎么在一年内完成建造,更别提点火成功了。”

洛珞实话实说道。

不过听到他这话,张云超顿时瞪大了双眼,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

“你还真打算在三年内完成点火啊?!”

张云超有些无奈,没想到洛珞居然是打着这样的目的,怪不得他这么着急,好像背后有谁追他似的,合着目标定的这么离谱。

“不然呢?我当时的报告上不就这么写的吗?”

此话一出,倒是洛珞十分奇怪的看了张云超一眼,他的目标不一直都是如此的嘛。

“啪”

张云超无奈的把手拍到脸上,紧接着用力搓了搓。

“我们是寻思你年轻气盛来着,而且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定一个高一点的目标也好,你看领导给你下的项目规划难不成也是三年啊!”

虽然洛珞从递交夸父逐日的项目报告开始,就十分清楚的表示了,他希望在三年内完成建堆点火,但……整个项目上下,几乎没一个人当真。

就连领导批准项目时,给工程下的实际指标也是十年完成,就这他们觉得已经很有压力了。

毕竟这可是聚变示范堆,就拿ITER来说,他们光设计论证就耗了十年,东方超环从立项到首次等离子体放电用了十二年,就连日本JT-60U的升级改造都……

他们只用十年,要是真的能建造点火成功,就已经是领先全世界不知道多少了,要真像洛珞打算的三年……

不不不,这也太夸张了。

想到这里,张云超连忙摇头。

不过,这显然没可能说服洛珞。

“传统托卡马克需要反复验证磁场形态,但盘古堆是精确能量内爆,我们早已攻克最难的关口。”

他手指操作了一下,建模台突然投射出实时监控:岛上二十四台千吨级吊车正同步起吊热屏蔽层模块,焊接火花在暮色中溅成星河。

张云超的视线从屏幕挪到洛珞案头,上面全是他的计算草稿。

“我们只用了不到两年就完成了前期的试验验证,你看看现在的工程进度,我想在三年内完成真的不可能吗?”

洛珞转过头问道,语气十分理所当然。

这句话把张云超直接问住了。

“呃……”

他突然意识到了一个事情,虽然在一开始,他们谁也没把洛珞所谓的三年期限当真,就连领导看完,当时也只感叹了一句“后生可畏”,算是对他这股锐气和进取心的赞叹。

但其实也没有当真,否则即便不苛刻的留下三年期限,也会差不多的给个五年,而不是现在的十年期限。

摆明了,也不觉得洛珞真的可以三年内完成。

但现在……

他看着屏幕上的监控里,基地上正干的热火朝天。

他这才突然意识到,也许他们真的可以在三年内完成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而原因……只因为有一个人的存在。

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些人啊,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

……

张云超回去了,无功而返。

不仅没有劝服洛珞,反倒被洛珞说服,沉浸在他勾织的三年完成的蓝图里。

只不过虽然他拦不住洛珞,但还是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洛珞本就配备齐全的专业医疗团队,又加派了些人手,务必保证洛珞的身体状态健康。

而洛珞的坚持也并非没有意义,不仅是严格把关这最后一道数据防线,让施工的进度没有丝毫拖延。

更重要的是,他的存在就直接影响着基地的所有人。

人们注视着他,钦佩着他,被他的精神感染着,也更加奋力地投入这场关乎国家、关乎人类命运的宏大工程之中。

浑然不觉他们这位引领者的肩上,究竟背负着怎样超越着他们理解的宏大目标。

就在这样的众志成城之下,盘古堆巨大的阴影,如史诗的初章,沉重地投向了深蓝的东海。

无声宣告着一个由华国引领的、属于可控核聚变的新时代,正从禺谷站的这片冰冷基石之上,坚实而不可阻挡地……拔地而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