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牙疼上火的朱由检(2 / 2)
而且还是狭隘的地形,这地形也太要命了!
“没了这么多大兵,朝廷在西域还有多少铁骑”
朱由检脸色阴沉地问道:“余下的铁骑足够用吗”
温体仁目光闪烁地看向边上的洪承畴,洪承畴也没有立即回应,而是看向另一侧的杨嗣昌。
杨嗣昌见洪承畴目光看过来,也明白躲不过去,恭恭敬敬地给皇帝答道:“朝廷在西域原先是有在册七万五千名骑兵的。”
他想了想,整理了措辞后又说道:“但是西域和三边绑在一起算的,满桂折兵在青海,一万精骑尽丧,又加上这次其实算起来侯世禄他们父子也是损失了近万人,西域尚存铁骑是不足五万的。”
皇帝皱著眉问:“可是因为驛堡抽调”
“的確如陛下所说的一样,朝廷从三边抽调的许多骑兵,怎么也有近万人。”
三边军镇是大明朝这些年来,各种调度非常厉害的边镇系统,早在朱由检开始应付女真八旗,
就数次从三边抽调精锐。
之后又有归汉蒙古和宣大系统的满桂加入,又在流寇、南洋多有抽调。
可以这么说,杨嗣昌也只能模糊大概的报告自己手上的三边铁骑员额数。
“孙传庭的报告中可是什么意思他自己的判断是继续打下去,还是—”
“未曾提及。”
皇帝皱眉嘆气,有些头疼的揉揉太阳穴,看向洪承畴那问道:“洪阁老在三边任官时,对於哈萨克人可有了解怎么突然冒出一万枪骑兵的这在先前应该是没有报告过此事才对。”
打仗之前,明朝对於西域诸国应该大概都有过了解,兵部有一些情况在手上捏著,这皇帝他也清楚一些。
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商人和兵部斥候小队查到的,比如说有没有边防屯堡、对方可能的兵力、大致的战术战法等等,兵部都会记载下来作为参考。
这次按道理是应该有记载的,一万多枪矛骑兵,这么多的人数,以及枪骑兵本身训练就相当有难度,马上双手握持长兵器是非常难的,需要大量训练。
丝绸商人没有消息回来
还是兵部真的没有这方面的情报
皇帝对此很不满意,知己知彼,方能百战而不殆,兵事是王朝生死攸关的大事,这都查不清楚就发动战爭,当然是比较鲁莽的选择。
洪承畴回復道:“这方面准噶尔人那可能有消息,但臣在西域时,於哈萨克毕竟有准噶尔人阻隔,確实是没有哨骑能够到那儿打探情报。”
“事已至此,陛下,大军是继续向西进兵还是退兵此战的责任,又该如何判定”
杨嗣昌提到了关键问题上!孙传庭魔下遭到重创,朝廷每年重金打造维持的三边地区,铁骑力量受损严重,败仗是不是要追责
若是要追责的话,追究孙传庭还是侯世禄、侯拱极
亦或者全都追责,一一下狱
朱由检摆摆手,苦恼归苦恼,愁闷归愁闷,朝廷不能追责,至少此刻是必须维持西域的根基不会动摇。
对付八旗也是一样,哪怕是受损不小,有人失误,临阵换帅可是真正的兵家大忌!
“追究是非功过不是朝廷现在该做的,要想的是怎么打贏此战才对!”
“若是孙传庭有过失,也由他战场上將功赎罪,而非刻意下旨押回受审,战事要紧。”
皇帝说著,突然抬起头看著眾多阁臣,有些犹豫地开口问道:“兵部还有多少银钱支持战事”
“这、额”
皇帝看著几人,等人回答,温体仁最终站了出来回稟道:“启稟陛下,兵部尚存的银两,仅剩下不过一百四十七万两,若是供应大军吃用,尚足三月。”
朱由检突然感到牙齿剧痛,暗道自己这是要上火了,是不自觉地咧开一嘴白牙,吸了口眼下冬季的凉气问道:“也就是说,算上兵餉,两个月都撑不过去是吧”
几个阁老立刻躬身答覆:“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