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二百四十五章 西域的消息

第二百四十五章 西域的消息(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而朝鲜就没有这些问题,他是海洋带季风气候,这些年根本没有什么旱情。

对於李棕的说辞,朱由检是回了封书信,大致意思就是暂时如果真的缺粮,就让朝鲜把自己动员的土兵解散一部分。

朱由检这段时间忙碌著倭国事情,各种边地问题都有所延误,像沙俄请求与明朝进行朝贡贸易,被明朝以非明藩体系、边界不明两个理由给否了。

皇帝才不会允许明朝和沙俄做任何的贸易,更不会允许大明和有侵略根性的毛子有任何外交瓜葛,在朱由检看来,只有死去的沙俄人才是好沙俄人。

所以,至今为止,吴三桂依旧时不时地在朱由检的暗中授意下,进攻沙俄的几座要塞,只不过因为这几座要塞沙俄都是重兵防御,並未建功。

除了西北部,明朝依旧在西方有著战事,朱由检也需要分心,替內阁群臣拿最终主意。

在明朝先前扩张到准噶尔部驻地以后,孙传庭和扬吉尔汗在哈萨克的土地上,就一直有小打小闹的战事。

明朝动不动就有三边铁骑大股袭击哈萨克,二曹时不时地按照孙传庭军令行事,主动率部出击西域,而扬吉尔汗也是一样以牙还牙,经常性的入侵明朝控制的哈萨克势力范围。

双方一直盯著对方的破绽打。

明军的破绽就是补给线过长,即便有许多的驛堡逐一筑造出来,可以代替一部分运力,但这些驛堡中,一般只有十几个骑兵或者二三十人而已。

凭藉堡內的各种火器和弓箭,虽然足以防御坚固的堡垒,但一旦遇到哈萨克人大规模的出击进入明军控制区,导致他们被围驛堡之內,那么具体发生的事情,其他驛堡或者明军军镇的营兵,也是无法短时间內得知的。

毕竟这些驛堡也不是烽火台,也没有养军中的信鸽,即便有烧火放烟,方圆一二百里外的关键节点才会设立一处驛堡,也是瞧不见黑烟。

双方大战、小战的林林总总就这两年算起来,少说也有两百来次,你来我往谁也占据不了真正的上风,都有各自的难处,战报一一到兵部,极少数是到皇帝手里翻阅。

孙传庭稳起来那就是真的稳,辽东十数年镇守下来的心性,不太容易出错,让朱由检相当放心,每天都战报都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就是近些月来,倒是给朝廷呈报了几份不大好的消息,令朱由检命人查实那些消息,了许久。

明朝扩张的脚步,主要是涉及哈萨克和莫臥儿北部的叶尔羌地区,大致的位置恰好是业欧中部,是占据了关键的丝绸之路贸易路线。

这么重要的贸易路线,自然不可能是明朝商人自己在此进行贸易,像波斯商人、莫臥儿商队、

亦或者靶人的互市队伍,在明朝控制区域是依旧要收取税银的。

如果是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在明朝军镇保护开放的市场进行贸易,税银肯定是少不了,而如果私下进行贸易,就不需要缴税,但如果被发现私下贸易这里毕竟是明朝边镇官兵,单就治法严厉这一方面,二十下军杖算是比较轻的责罚了。

这两年时间都是这么过来的,一直没有出事,出事也会被地方官吏按律办掉。

都最近不同,有那么一队波斯商人到明朝的西域境內贸易丝绸,因为他们私下贸易的避税原因,被明军在管辖市场中就抓住了。

单就因为价值百两银钱的避税丝绸货物,要被明军施以绞刑,而为了活命,其中就有一个特別的消息传到了孙传庭耳朵里。

这消息吧—其实直接影响並不大,但说小,却影响深远。

这个避税商人说出的消息,经过孙传庭的笔墨原话记录了下来,递到南京,直接吸引了朱由检的目光。

至於內容让他有什么样的想法,那就是警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