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杨嗣昌的死志(1 / 2)
第254章杨嗣昌的死志
几百艘战舰横亘在江户湾,每一艘战舰上都有密密麻麻的火炮炮窗,令倭国沿海港口的倭国人是有点恐惧的,光是这个阵仗就太过嚇人。
大明的旗帜在战船上舞动,明军一队队的下船开始整备军容。
尤其是那些蛮兵,在明军这些年的调教下,这些部落里的青壮早已不敢违逆明军的任何命令,
被拉到战场上整训。
这些蛮民素质其实都差不多,无论是通古斯野人还是布里亚特部族的野生靶,亦或者是楚科奇人,因为地理因素,加上是渔猎、游牧民族的特性,都生的非常高大、魁梧,和山东籍、辽东籍官兵比起来,即使吃得不如,身材差之不多了。
这些蛮兵手中只有简单的倭刀和方盾,穿著与明军有些不同的甲,有少数身材极其魁梧的,
还穿了明军特製的布面铁甲。
这些人都是蛮兵,不是汉民出身的,杨嗣昌也是和皇帝进言,特地从北地徵募过来应付精通近战的倭军。
当然,杨嗣昌隱瞒了事实,他是要干一件大事的,而皇帝考虑的则是这些人都是身材高大的粗扩汉子,可以震镊倭国,这才下的强徵令。
这一点上,杨嗣昌这么做,可以说是一种抱有死志的行为。
欺君在明朝任何时期,都是死罪,何况他的想法,和皇帝朱由检的想法算是背道而驰,甚至可以说他此刻的想法,和袁崇焕这种阴阳两面、没有派系站队的官员非常相似,说句难听的,就是阴奉阳违。
对於袁崇焕的事情,皇帝一直都非常警惕,各镇官军以及京营之中,都有监军太监在管,他们都是皇帝的內廷直系,管著军中最令人怨恨牙痒的兵种,也就是各镇所在的督战队。
防的就是出现袁崇焕这样的情况。
你有尚方剑,你没有了节制,甚至於和敌人有书信往来却不上报送抵御前,过去可以,现在就別想了,监军太监就是一个个打小报告的內官。
而这一次的杨嗣昌所带的官军,无非就是一万多人的总兵官孙应元,其他的都是蛮兵和水师官兵。
监军太监在蛮兵中近乎於无,杨嗣昌还是有能耐搞一点小事。
德川幕府在明军强行登陆了江户港口以后,也是迅速做出了行动,短短两日,幕府在江户倭军兵力,就增加到了三万人!
这样的兵力是指可以动员起来,进行前行御敌的倭兵,算上算上军中炊事和江户幕府的武士,
也有差不多五万多人。
这样的兵力在德川幕府看来,应对明朝的这六七万登岸陆军,还是很拮据的,面对杨嗣昌给的短暂期限,也是比较纠结。
德川家光这个代表日本被明朝皇帝授予日本国王的幕府统治者,到底要不要前往杨嗣昌的军营接受明朝的詔书。
德川家光本身倒的確是亲明派的,但这段时间过来,面对家臣们的请求,以及自己的確没有成年的后嗣继承位置,也只能拒绝礼部官员的宣召,表示愿意在明朝与萨摩藩签订和议之后接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