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6(2 / 2)
光阴弹指,长安城内,当七日正会,玄奘具表,请太宗前来。太宗即排驾,率文武多官、后妃国戚,赴至寺里。那一城人,无论大小尊卑,俱诣寺听讲。万众瞩目之下,玄奘登高台,你看他如何打扮:穿一身锦斓袈裟,辉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拿一根九环锡杖,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戴一顶毗卢僧帽,浑如极乐活罗汉,赛过西方真觉秀。先不论法性如何,单就这卖相,就已经让人生出顶礼膜拜之感。
列位,你道那锦斓袈裟与九环锡杖如何便到了玄奘手中这一切如同原著,那观音与木吒到得长安,变作两个疥癞和尚,捧着宝贝沿途叫卖,开价奇高。恰逢大唐丞相路过,见她二宝可喜,便引了去见太宗。这菩萨也不过是故弄玄虚,明知这两宝是给玄奘的,哪里要什么钱两三句话下来,将两宝奉赠,分文不取。是以玄奘开坛说法,便有这一套行头。
话说玄奘说法,那法师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观音所化的疥癞和尚突然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
玄奘闻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来,对观音礼拜道:“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是如何。”
观音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正讲处。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太宗道:“法师正讲谈妙法。被两个癞游僧。扯下来乱说胡话。”太宗闻言。便引众出来观看。见了那两个和尚。觉着有些眼熟。想了一想。记了起来。问道:“你是前日送袈裟地和尚”
观音见了太宗。也不下拜。立着答道:“正是贫僧。陛下有甚话讲”
太宗道:“你既来此处听讲。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
菩萨道:“你那法师讲地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音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道:“你可记得么”观音点头,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这时观音即与木吒现了原身,驾起祥云,立在半空处。慌得太宗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观音轻启朱唇,说道:“启禀唐王,西方我佛如来处,有大乘真经三藏,此去路程有十万八千里。若有一位高僧能去取得归来,可以超度鬼神,成万世不易之基,得金身正果,保佑江山永固。”
太宗闻言大喜,环顾左右道:“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话音未落,听得天边大笑声传来,朗声道:“我东土也有妙文,为何独向西方求取耶”抬头看时,见东方天边又有一团云彩滚滚而来,疾行甚速,眨眼来到面前,落在太宗身侧,现了一人一骑。太宗一见此人,登时面露喜色,上前高声呼道:“原来是上仙驾临,朕怠慢了。”
众人又再凝目细观,只见来人一身白衣,顶上有两角之形,空着两手,跨在一匹瞳孔泛金、似马又似麟的神兽上,面上带着笑容。那些久随太宗地老臣子如秦叔宝、敬德等人顿时想起,此人正是昔日向太宗进言玄武门之事地妖仙,叫牛魔王邓坤的便是。再加上太宗还魂当日,对众臣说出地府所遇,众人都明白邓坤在其中出了大力气,心里俱道:“原来是他”
邓坤一抬腿,下了辟水金睛兽,对太宗起手道:“在下见过陛下。”
太宗连忙扶住,道:“不敢当,不敢当。上仙是朕救命恩人,朕一日不敢有忘。”当下转向众人,说道:“这位是邓大仙,有恩于朕,诸位可快快参拜。”
这话从太宗口里说出来,下面臣民多有不识邓坤者,闻言如同炸开了锅,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太宗其时深得民心,众民闻得邓坤救了他性命,虽然不知就里,但都承他的情,见太宗口称上仙,也不知是谁带头,突然有人跪下,扬声高叫:“拜见上仙。”一个跪,顿时跪倒了一大片,皆顶礼膜拜,口呼“上仙”不止,那声势比起刚才见到观音的情景也差不了多少。
邓坤在众人面前,架势装到了十足,心里大为得意,脸上只半点声色不露,遥遥对着天上地观音稽首道:“在下见过观音菩萨。”
观音在天上见了,正自皱眉,心道:“地藏王不是说他亲口答允了不来阻挠水陆大会一事么他怎的又来”她本来想摆摆架子,说完话就扬长而去,此刻见邓坤来了,心里就有些没底,便就按下云头,复降到太宗身侧,木吒紧随其后。观音落地,对邓坤还礼道:“见过邓大王,不知此来有何贵干”
邓坤哈哈大笑道:“在下得陛下相邀,前来拜会。适逢听到菩萨说到西行取经一事,心里有些话不吐不快,所以冒昧现身。菩萨勿怪。”
观音黛眉轻皱,道:“取经之事,乃是无上功德,难道阁下认为此举有何不当之处”她心里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