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0(2 / 2)
“是真的,我跟你说啊,刚才啊,我突然梦到了有一团七彩的光从西北方向飞到我们家上面来呢,我看的真真的,那团光里面有一个和蔼的老活佛对着我微笑呢,那微笑让人感觉真是舒服啊。然后呀,那团光就冲进了我的肚子呢,当时我们房子里面就全是七彩的光,真是象是仙境一样呢。”
“哦,是吗你真的做了这样的梦啊”拉措惊道:“哎唷,丹珠啊,你说你这是不是梦到那个活佛转世投胎到我们家吧,以前我听人家说活佛转生投胎就有些特别奇怪的事情发生呢。”
“去,你别做梦了,咱们虽然拜佛虔诚,但是活佛转生怎么会到咱们这样一个普通人家来呢。再说了,我这也只是一个梦,又不是真的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我看等明年开春生产前去问问木西活佛就知道了。”
“你说的也是,不过说不定真是活佛转生呢那就太好了,呵呵。”拉措想入非非的说道。
“睡你的大头觉吧你。”
本来查看完嘉锡木措转生胎儿情况后陈煌就准备回到哲蚌寺去的,不过却呆了一会,在拉措丹珠夫妇的精彩对话之后,才心中大笑着往哲蚌寺扬长而去。
一一五都很忙之转世一
一一五都很忙之转世一
见证了大喇嘛的虹化转世之后,陈煌就对这有点了解了,于是自己独自一人去了印度。
神仙出门办事,又不需要办护照,慢慢飞过去就是了。
但是异国的土地对于陈煌来说却有着异样的感觉,这是陈煌第一次踏上异国的土地,当他第一脚踩在实地上时,一种莫名的情感淡淡的涌了上来,是热切的期望还是故土的留恋
陈煌虽然可以清晰明白的分析出世人无法辨别的各种灵力修为境界,却也无法清楚的判断自己的情感心绪,或许正是有了这种对情绪的未知才使得陈煌还认为自己仍然是一个“正常”的人吧。
在去达兰萨拉的路上,陈煌听出同车的人里面居然有好几个白人男女也是要到达兰萨拉去的,在这些人的交谈中将达兰萨拉说成了是人间的天堂,在那里的人们是那么的无苦无悲等等。
陈煌也不跟他们搭腔,偶尔听听那些白人男女对红色中国的批判,心里暗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真的就那么难吗到底是什么才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落差这么大的误解呢西方舆论或许是自由的,但是自由的舆论难道就是公平客观的吗要怎么样才能使得人们不再互相仇视或相互鄙弃呢
出现在陈煌眼前的达兰萨拉完全不是陈煌想象中的那个样子,虽然林胜辉说过一些这个印度北方山城、达赖流亡政府所在地的环境情况,但是在陈煌的想象中怎么的也应该具有一个城市的样子吧。
达兰萨拉分为上下两部分。下达兰萨拉海拔1250米,基本是当地印度人居住。海拔约1800米的上达兰萨拉称为麦罗甘吉,人数只有8000多人,规模只相当一个乡镇,为藏人聚居区,也是达赖寓所以及所谓“流亡政府”所在地。
通往达兰萨拉的车道陡而窄,仅一车之宽,常有急转弯,道路由碎石和山泥铺成。陈煌下车的地方就是麦罗甘吉,一下车迎接陈煌的却是街道上的脏、乱以及难闻的的臭气,给陈煌的感觉就象是中国某个不发达地区的贫困县里面的一个小乡镇,以前就听说了印度的城市环境差,但是作为一个流亡政府所在地、所谓的“佛教圣地”却是这样的一副景象这让陈煌实在是感到意外。
难道说这里的人们都已经境界达到了“猪圈既佛土”的高度了就算那些喇嘛们有如此境界,但是那些忠实于达赖的信徒们也应该自愿的将环境整理的比较干净吧,总不会所有的人的境界都高到“狗屎既观音”的境界吧况且打死陈煌也不会相信自己远远可以看到的据说是达赖喇嘛居住的高大的喇嘛庙里面也会是同样的脏乱。
这时旁边一同下车的那几个白人男女却又在嘀咕了,先都是抱怨这里的环境与想象中的“圣地”相差甚远,后来一个具有西洋版阿q精神的大鼻子白人终于反应过来自己这样抱怨是对“圣地”的大不敬,于是开始赞美这里的脏乱真是因为了“圣地”是回归了自然的原因,最后几个白人在阵阵的赞美声中开始了他们的“回归自然的圣地”之游。
陈煌心里是不住的好笑,心想难道西方国家推崇的自然就是脏乱差吗,那么我们中国也有很多地方是这样的,怎么就没有听他们赞美过呢同样是藏族人居住区,同样信仰藏传佛教,同样是“回归自然”,现在在中央政府管理下的西藏地区怎么就没有这样的脏乱差呢,或许对于都市人来说西藏的很多的地方可以说是也比较脏乱差的,但是至少不会象这里一样而且还散发着一股冲天的臭气,现在还是冬天呢,要是到了夏天,那么还不把人臭翻
摇了摇头,陈煌拎起背包也信步的步入了麦罗甘吉“市区”。
按照指点陈煌知道在这里一个藏人开的旅馆会比印度人开的干净的多,找了几家之后陈煌终于找到了一家看来比较干净的小旅馆,一间相当于国内招待所水平的客房在这里应该属于比较中高档次的了,要价也不高,每天只要150卢比,相当于人民币25元左右,陈煌在来印度之前就已经将2万元人民币换了印度卢比,现在看来是换的太多了,到现在才用了不到2千卢比而且主要还是用在交通上。
开这个小旅馆的是一个年纪大约四十不到的藏族男子,是一个普通的藏族男子,相貌也很普通,黑黑的显得很朴实。陈煌登记了房间后跟他稍微的聊了一会,可能因为陈煌也用的藏语的关系吧,店主对陈煌还是很热情的,虽然话不多,但是对于陈煌询问达兰萨拉的情况是有问必答,而且回答的非常详尽。
在闲聊中陈煌也知道了店主那日是前几年才从国内的青海跑来的,问起他以前在国内是干什么的时,那日有意的回避掉了,陈煌心想从资料里面来看前几年从国内跑出来的藏民不是因为宗教狂热和达赖崇拜就是因为在国内犯事逃出来的,看那日回避这个话题那么应该是在国内犯事逃出来的了。
尴尬之中幸亏外面又进来几个人要求住店,巧的是这些人就是刚才与陈煌同车的几个白人,听他们的交谈好象已经跑了好几家旅馆了,终于在好心人的指点下找到这个由藏人开的旅馆来。
陈煌在那日忙着带几个白人去看房间时,走到门口打量起附近的环境来。不远处是那日说的一个学校,主要是供普通藏民的小孩读书的,这也成为了流亡政府的“民主政绩”之一,不过这个用铁皮和木条钉起来的低矮的几间平房,实在无法让陈煌联想起这是个学校,大概与国内贫困县的农村小学差不多吧,但是这里总共才区区几千人,而以达赖在国际上的“名气”每年获得的赠款应该不在少数吧,只要拿出区区的几万美元来不但可以改善学校的环境就连修整整个麦罗甘